国际聚焦

首页 > 最新文章 > 国际聚焦

日本政局动向令人关注(2022.1)

发布日期:2022-02-25

☉文/胡后法

面对百年大变局,日本将向何处去?这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作为近邻的中国民众关注的问题。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大国,日本本应抓住百年大变局的难得机遇,融入亚太崛起的大趋势,摆脱长期以来作为美国「政治附庸国」的地位,使日本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日本政坛似乎并没有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政治上的右倾化和保守化日趋明显,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日本政界越来越趋向追随美国的对华围堵战略,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向更趋明显。日本政坛的这一动向不仅违背日本本国的利益,对亚太乃至世界局势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竭力介入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不断强化,日本对华政策也更趋强硬,中日关系面临的干扰因素越来越多。本来,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亚洲,日本要想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发展,首先应该与亚洲国家搞好关系。但是,从近年来日本的外交政策看,其主基调一直是强化美日联盟,而且常常以牺牲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为代价。在对华关系上,日本向美国「一边倒」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在遏制中国方面,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特别是在军事上,日本竭力呼应美国的对华围堵战略,加大对中国的军事挤压,威胁中国的领海安全。日本右翼势力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为日本政府的扩充军备计划制造舆论。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为了阻止中国的发展,威胁中国的安全,美国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频频举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日本积极参与其中。

美国总统拜登于今年九月发起成立了由美国、英国、澳洲三国组成的印太新安全架构,其目的在于分化亚太国家,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将亚太国家分为「三六九等」。对美国的这一危险举动,亚太国家理应保持警惕,但日本一些政治力量似乎对美国没有将日本纳入印太新安全架构感到「失落」,竭力游说美国将日本纳入美国构建的势力范围。

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倡议下,日、美、澳、印「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应运而生,并于2021年9月举行了首次四国首脑会谈。如果加上早期成立的由美、英、澳以及加拿大、新西兰组成的「五眼联盟」,美国在亚太已经编织多重针对中国、分裂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架构,而美国这些破坏亚太安全的行为得到了日本的全力配合。

日本还决定增加驻日美国的经费负担,并已启动与美方就有关细节的谈判。实际上,日本自2015年以来就开始逐年上调驻日美军的驻扎经费,但与美方的要求还有差距。目前,美国在日本的驻军总人数为5.6万人,美国自然希望日本增加承担驻军的费用。据透露,日本此次提高美军费用,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日本与美军的军事一体化水平,另一方面是增强日美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的能力。

近来,日本政界主张对华强硬的势力日趋嚣张,最为突出的事件就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2021年12月1日对外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之后他又狂言,台湾有事包括中国大陆对台湾直接或间接的所有进攻模式。安倍的这一言论是日本政治人物首次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发出军事威胁。安倍把中国台湾与日本安全直接挂钩,暴露了日本政界右翼势力企图阻止中国统一的险恶用心。

通过修宪谋求「军事松绑」

近年来,日本主张修宪的声音日趋强烈,而修宪的根本目的是为日本对外动武创造条件,使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二战以来,日本基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集中国家财力发展经济,使日本成为全球性经济强国。而和平宪法为日本的这一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保障。但是,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和平宪法是当年美国强加给日本的「政治枷锁」,剥夺了日本对外自卫的能力,使日本永远依赖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因此,他们主张日本必须顺应局势的变化,修改和平宪法,解除和平宪法对日本在军事防务上的束缚,使日本成为拥有正规武装力量、可以对外开战的「正常国家」。

二战后,在美国驻日盟军的主导下,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这部《日本国宪法》吸取了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教训,除废除了天皇的最高权力地位外,最核心的是放弃交战权和不拥有军队的宪法第九条。但在2003年,日本通过了《应对武力事态法》,放宽了日本在军事自卫上的限制。该法在2015年安倍执政时期又得到修改,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根据这部法律,当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时,以及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受到攻击时,日本都可以动用军事力量。该法对所谓「武力事态」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有宽泛的解释。因此,日本对外动武实际上已经没有严格的限制。

对外进攻性是所有右翼政治势力的共同特点。他们往往夸大本国受到的所谓「生存威胁」,甚至编造危害本国安全的所谓「事态」,为对外动武制造借口。安倍这样的重要政治人物公然鼓吹台湾「有事」对日本构成安全威胁,实际上是为对华动武埋下伏笔、制造理由。这种所谓的「事态」,不仅是他们对外发动战争的借口,也是对内煽动民众仇外、排外的工具,也是动员国民对其他特定国家树立敌意的手段。正因为和平宪法是对外随意动武的最大障碍,修改和平宪法便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始终不渝的政治追求。

近年来,随着右翼势力的抬头,日本主张修宪的呼声日趋高涨。他们竭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清算战后秩序,推翻二战后国际秩序对日本的制约,大肆将日本打造成二战「受害者」的形象。目前看来,右翼势力虽然大力推进修宪进程,但也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巨大争议,对修宪的具体内容更是众说纷纭。

除了修宪外,日本近年来还加快了扩大军备的步伐。2021年11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增补防卫预算的决议,使日本2021年全年的军费支出首次突破了6万亿日元的最高纪录。自安倍2012年第二次担任首相以来,日本便开启了逐年递增军费的进程,日本军事装备的现代化速度也随之加快。

对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其实,发展对华关系,并不影响日本和美国的盟友关系。相反,日本可以在中美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中日作为近邻,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语言相近、文化相通,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远远甚于美国。因此,当中美关系出现矛盾或冲突时,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完全可以充当不偏不倚的桥梁,为缓和中美关系发挥积极和正面的作用。由此,日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而且可以获得中美双方的信任,真正使日本成为游刃有余的国际事务参与者,为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创造条件。

日本是最早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西方国家,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同时也因中国经济起飞而获得了丰厚利益。回顾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的数十年,日本在亚洲奉行协调外交,重视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不仅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也为亚洲经济振兴起到了「领头雁」的重要作用。

总结日本当年外交上的这一「兴盛」历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没有在大国博弈中采取「一边倒」的政策,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巧妙地作出了自主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选择。日本当年的这一战略选择,不仅获得了亚洲国家的认可,也拓展了日本在对美关系上的回旋余地。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如果不能与亚太国家搞好关系,而是竭力投靠域外国家来保障自己的安全,这难道是理智的战略选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美国作为战后以来日本的保护国,双方结成了坚固的经济、军事联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日本继续与美国保持稳固的特殊关系,本属理所当然。但是,作为亚太重要国家,日本也应创新对外战略,重塑自己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只有这样,日本才能有效应对百年变局的挑战,才能「不辜负」自己的大国地位。如果继续奉行右倾化的对外战略,选择以牺牲亚太邻国利益为条件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将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最终伤害的也将是日本自身。

派阀是日本政党的最大特点,而自民党内最大的派阀是宏治会和清和会。岸田和安倍虽然都来自自民党,但分属宏治会和清和会,两派政治上一直处于竞争状态。清和会也被称为「细田派」,宏治会也叫「吉田派」或「宫泽派」。在过去20年中,虽然清和会不是自民党的主流派别,但掌控自民党领导权的时间却长达16年之久。以安倍为代表的清和会亲美色彩浓厚,在涉台政策上持强硬态度,极力主张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反华态度十分明显。清和会是主张日本修宪的主要政治力量,并竭力推动扩张军备。但清和会缺乏精通经济的人才,对振兴日本经济并无行之有效的政策主张,但在「玩政治」方面却富有经验。

在自民党内部,清和会是宏治会的主要「政敌」。新任首相岸田文雄和外相林芳正均来自宏治会,岸田还是宏治会会长。虽然他以「优柔寡断」著称,但宏治会重视经济发展,派阀内部比较团结。宏治会在外交上奉行现实主义路线,虽然也坚持日美联盟政策,但同时也主张与中国发展关系。总体上看,宏治会的内外政策比较平稳,更符合日本的利益。

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曾长期担任外相,深知对华关系的重要性,主张平稳外交。新任外相林芳正也是自民党的要员,深得岸田首相的信任,也是宏治会的「二把手」,曾任防卫大臣,从政经验丰富。林芳正在美国政界拥有广泛人脉,而且还是一位「知华派」,曾担任中日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主张发展对华关系。

观察人士基于岸田文雄和林芳正的从政经历,寄希望于未来中日关系不至于出现严重对立的局面,甚至期待日新政府能冲破美国对华围堵的大气候,维持中日关系总体稳定的局面。日本新政府组成后,习近平主席与岸田首相通电话。双方就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推动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了共识,为中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岸田和林芳正均属日本自民党内的鸽派,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但日本近年来政治右倾化不断加剧,加上美国动员西方国家大肆围堵中国,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右翼势力对日本内外政策具有很大影响,未来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完全改变日本近年来形成的对华强硬路线,将对华关系恢复到上世纪的「黄金时代」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