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政要论新篇

首页 > 最新文章 > 高官政要论新篇

滕锦光校长:教书育人 任重道远(2022.2)

发布日期:2022-02-25

☉文/镜报记者

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滕锦光教授在履职时说过:「对于获委任为理大校长,我深感荣幸之余,亦明白任重道远,须不负众人厚望。」他承诺竭尽所能履行大学的使命、实现大学的愿景。

滕锦光校长是一名结构工程专家,1964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90年获悉尼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远布局,实践转型

《镜新闻》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联合推出【教育文化纵横谈】节目,滕锦光校长接受了资深媒体人高璐小姐的采访,他从自己与理大结缘开始谈起,一直谈到教育事业和家国情怀。他与理大渊缘深厚,早在1994年10月31日加入当时的香港理工学院,同年,学院于11月25日正名为香港理工大学。他说理工大学在学院阶段便开办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课程,升级大学后,发展可谓极为迅速。

滕锦光校长提到理大目前是全球百强大学,有若干学术领域是领先世界的,这一切离不开理大悠久的历史积累,自潘宗光教授在1994年担任理工大学校长开始,理大就面临如何转型及革新的问题,当时学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比较少,在转型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时,需要加强研究工作,做到教学和研究并重。在14年时间里,潘校长作了很多探索,也做了很好的长远布局。譬如当年很多老师进入理工学院教书的时候,没有预期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在转型期,不断有人事的更替优化。潘宗光校长又对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制定了发展理大特色学科的策略,如酒店管理、设计等学科,理大的教学酒店、赛马会创新大楼因此应运而生,为后来的理大发展打好了基础。到2009年,唐伟章教授开始担任理大校长,在他任职十年内,将理大作了进一步提升,使理大在多个学科达到世界卓越水平。

理大回忆,峥嵘岁月

滕锦光校长在理大的工作,是从教学研究慢慢涉足到学校管理的。2006年他只有42岁,便开始参与了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担任科研方面的协理副校长。2008年由他执笔起草了《Research at PolyU: The way forward》的政策文件,这为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工作作了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并对学校的未来科研发展进行了探讨。他说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每隔6年会有一次科研评估,评估的方法也不断改进,2006年曾有过一次,这个文件就是为了应对2006年的评估结果的,也提出了改革措施。2007年开始,他又同时担任学院的院长,后来又做研究院的院长,期间还做过学生宿舍的舍监,再之后,他又去南方科技大学做了一年副校长。他说:「有一段时间我又做院长,又做协理副校长,非常辛苦,但积累了许多经验。」他说,可以当理大校长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即便是他在南方科技大学任职的那一年,也未辞去理工大学的工作,只是在理大停薪留职了一年。理大是他一路成长的地方,给了他很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他非常感恩学校对他一直以来的支持,尤其是让他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这次重回理大他认为是一次挑战,当然他未曾想到回来的时间节点会是香港正值社会风波事件的最激烈档口。他还记得2019年7月1日,即上任的第一天,正是发生冲击立法会时刻,当时的情形可以用风高浪急来形容,理大经历了被占领的危机,他体会到做校长,感觉就像管理一个很大的公司一样,事事都要去管、去操心,从教学、科研、盖房子、请老师、招学生,到帮助学生、帮助教师,到日常运行、联系校友、募捐款项,甚至如何满足社会各界对学校的预期,都要十分用心,真是「峥嵘岁月稠」。

担任校长这两年多来发生了很多超出预期的事情,无论是社会事件还是疫情,作为校长的他,对一些社会、政治议题也需要代表学校表达立场,以前作为学者时不需要去处理这些费心的舆论问题。不过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每次遇到难题时都会有很多人帮助他,如校董会林大辉主席,是一个很有政治经验的人,当时在危急关头,主席给了自己很大的支持和指导,让学校安然度过两次难关。他当校长后,多了跟社会打交道的机会,这是同做副校长或者院长比较大区别的地方,虽然如此,他愿意承担责任,努力做好校长的工作,也希望香港社会可以更加繁荣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精力聚焦在发展上,也让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教学科研成果。

理工大学未来将在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推动香港与大湾区合作或国际合作。现在香港的大学在国际上协作和交流都很多,「我们大学的老师大部份都是海外读完博士回来,本身就具有一个国际学术网络。我们也有很多机制,每个系都设有学术顾问,大学有顾问委员会,学院也有顾问委员会,很多都是海外的著名学者或一些工业界的著名人士。学者做科研项目,有时也会邀请海外学者参与研究,国际合作的机会其实是很多的。香港的研究资助局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都有合作,香港跟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也有联合研究基金。最近香港政府推出叫InnoHK的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理大也在这个平台上成立了三个研究中心。这些中心都落户在科学园,政府早前以一百亿元成立的创新研发平台,应该只花了三分之二,相信通过这个计划,香港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他指出,香港的大学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很多合作,尤其是政府推出的一些大的项目,就需要大家去合作完成,例如,政府现在有两个大的科研资助计划,一个叫Area of Excellence Scheme(AOE),还有一个叫做Theme-based Research Scheme,这些项目达到几千万,通常都不是一个大学独立去做的,常需要几个大学合作。滕锦光校长说自己当年也从香港研究资助局Theme-based Research Scheme拿过该局批出的香港结构工程领域至今为止最大的项目,总经费超过5000多万元,当时由理工大学牵头,香港大学、科技大学、城市大学一齐参与,还包括了很多国外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Delft(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大学,美国UIUC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等等。香港的一些教授跟学科都是国际上非常出名的,所以组织一个国际团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立足香港联络全球,这是学校运行中骄傲之事。

高校联盟,两地交流

关于最近成立的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滕锦光校长说,江苏省地属长三角,也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江苏省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那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等。去年特首林郑月娥曾在访问江苏时,跟江苏省的书记达成设立大学联盟的共识,理大积极地去推动了这件事情,希望能够在长三角尤其是江苏的大学跟香港的大学之间建立一个更加顺畅的合作交流平台。这个联盟包括香港的九间大学、澳门的数间大学、江苏的二十多间大学。联盟成立后可鼓励学生到江苏读书、实习,也可以借此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江苏高校可以为我们学生提供各方面协助,为他们安排活动,如果在暑假去的话可以住在他们的宿舍。」学生之间也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等。科研方面,香港的科研可以跟内地产业合作,把香港的科研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生产力。目前,香港理工大学已在江苏跟工业技术研究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展科研转化应用的一些项目,滕锦光校长认为这方面未来有很大的潜力,「另外也可以做一些比较基础的研究合作,江苏那边的一些大学学生的素质很高,我们也可从中招收博士生或者联合培养博士生,尤其是在他们具优势的某些领域,可以强强联合,总之在科研、教学、产业化方面都有许多合作空间。」

滕锦光校长希望理大能在2028年前实现100%的本科生有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当中大约一半到海外、一半到内地,多长长见识,这对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些学习经验对提升他们的全球视野尤其有帮助。

目前,理大也招收了不少内地学生来港学习,他们可以与本港学生进行交流。学校内有一个内地学生的学生会,叫做中国内地学生会,为内地同学适应相关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帮助。理大也开始探索了一个叫做Peer Mentoring的机制,让老同学更好地帮助新同学,有的是内地同学之间互助,有的是本地同学来帮内地同学,帮助他们了解香港本地的习俗、环境及文化,融入香港。另外,理大也有各种师友计划(Mentorship Programme),各个系、学院都有。在学校层次,理大有一个叫做启迪智慧的师友计划(英文叫INSPIRE),这个计划里有100多个导师,都是社会精英、社会领袖,如理大的校董会成员、杰出毕业生等等,现在计划内的学生约有450个,很多是非本地的学生参加,他们跟着这些本地的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香港本地文化,还可以通过导师认识有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就业情况,对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这个计划很受学生的欢迎,学校也在不断扩大计划规模,帮助更多学生。香港保留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理大希望让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如孝敬父母的理念,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发扬光大。

国安教育,德才兼备

滕锦光校长说:「我1985年1月份离开内地,至今已经有37年了。中国内地在过去40年里克服了种种挑战,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为国家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我希望同学们能多去看看祖国的发展成就和大好山河,了解中国内地的社会、经济、体制、文化。也希望同学们多认识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古代史和近代史,例如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后果。唯有了解历史,才能推古论今,知道我们国家和香港目前处在什么位置。」学校明年开始要每个同学都选一门中国历史文化范畴的科目,这门课是必修课。还有一个必修课叫做服务学习,每个同学都需要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替社会服务;同时,学校还将国安教育列为必修内容,并将国安教育内容融入「明日领袖」(Tomorrow's Leaders)这门本科生必修课程。理大非常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面的价值观教育,希望香港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滕锦光校长提出,学生如果选择去大湾区工作,要与人打交道,交流背后有很多信息,这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些较为深入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环境,为自己的发展寻求更多发展空间、更多好的出路。

滕锦光校长说「人生毕竟很短暂」,在2013年的时候他认真思考了一下人生要做什么,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早点去思考自己要走的路,「这样子就不会走到半路才感到后悔」。他说他小时候由于没有人指点他将来怎样去发展,只能是一步一步去摸索,但现在的青年人如果有条件、有人带领着,应该早点进行人生规划。一个年纪大的人有可能看得清年轻人的天赋、素质、特点,可以给他们指点和建议,少走弯路。

当主持人问滕锦光校长对生活27年的香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时,他说自己对香港抱有深厚的感情。他的职业生涯基本上都是在香港度过的,他很喜欢香港这个地方,他太太也很喜欢,小孩也在这里长大。他说香港这个地方有很多的优点,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汇聚碰撞的地方。人口密度确实很高,很多教授刚来的时候都会觉得香港很拥挤,但过了一两年后他们就习惯了,而且发现香港这个地方其实很方便,尤其是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房价的确比较贵,对大学老师来说买房也是蛮困难的,这是一个问题,不过其他都挺好的。

提供土地,蓬勃发展

滕锦光校长相信在新一届的政府、新一届的立法会的共同带领下,香港下一步的发展会更加好,大湾区也为香港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政府对创新科技发展也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资源,他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政府能够在住房方面多做些工作,尤其要解决好收入不高基层的住房问题,香港如果解决了土地供应这个主要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例如我们现在的校园就这么大,我们的空间非常紧,所以有些需要大的空间的科研也做不了的,这是一个局限。如果多一点土地,就可以多盖一些房子,很多产业、住房都受制于土地供应」,所以他希望将来通过北部都会区发展、明日大屿增加土地,香港就可以更加蓬勃地发展。

滕锦光校长获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他说:「我很荣幸,也很感谢能够获得太平绅士这个荣誉,说明自己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作为大学校长会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带领学校发展科研;也会去履行好太平绅士的其他任务,关注小区问题、安老院和监狱里边的一些情况,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教书育人、带领理大成为顶尖大学」。简单的一句话,体现着滕锦光校长的办学宗旨及事业抱负。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