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奥密克戎来袭防疫又增不确定性(2022.2)

发布日期:2022-03-07

☉文/子瞻

当前,天津、河南、西安疫情出现反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原本正试图开始与病毒共存的世界各国又一次陷入封锁与开放的矛盾中。始终坚持「动态清零」的中国,这样的激烈冲突却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一轮又一轮的本土疫情中开始思考,「动态清零」政策如何保障可持续性。

近期,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成为迄今为止变异最严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波及上百个国家。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中国也未能幸免,天津已陆续出现近百例感染奥密克戎的确诊患者并且源头尚不明晰;河南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超300例,同时迎战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西安虽然发现的确诊病例以德尔塔毒株为主,但已经成为湖北武汉之后中国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在一波接一波变异毒株的不断冲击下,人们又陷入新一轮的担忧与紧张。

在人们还没有走出上一轮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阴影时,奥密克戎形成新一轮冲击,为全球防疫再度增添不确定性,人们也纷纷担忧:这种变异是否比目前大肆传播的德尔塔毒株更具传染性?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是否会造成现有疫苗、治疗药物以及免疫防御系统失效?

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对上述问题给出确切的答案。在一切都充满未知时,原本正试图开始与病毒共存的世界各国又一次陷入封锁与开放的矛盾中。在此之前,欧盟、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多国正筹划重启跨境旅行,但奥密克戎的突然出现打乱既定计划,迫使边境重启再度按下「暂停键」,本已放松的国内防疫措施再度收紧。

在世界范围内,支持和反对封锁的冲突在奥密克戎影响之下更显尖锐。而在坚持要求实现「动态清零」的中国,这样的激烈冲突却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今,西安当地混乱不堪的防疫政策与「不唯实、只唯上」的行政作风招致外界大量批评。除此之外,天津已陆续发现感染奥密克戎的本土病例且源头尚不清晰,在全城强制核酸检测的要求下,新增确诊病例料将继续增长。

面对奥密克戎来袭,防疫又增不确定性的局面,人们无不迫切想知道:持续封闭是否是明智之举?奥密克戎是否会拖慢全球复苏进程?与病毒共存是否仍有可能?中国「动态清零」策略能否守住防线?

揭秘奥密克戎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前所未有的刺突蛋白突变数量,在最重要的刺突蛋白上的突变有32个。与之相比,当前占主导地位的德尔塔变异株仅有16个。所谓刺突蛋白是负责病毒入侵的蛋白,在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尽管真实世界和实验资料尚不足推断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但已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些位点的突变可能进一步促进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有相关专家认为,奥密克戎对人体的适应性增强了,这或意味着奥密克戎复制的时间缩短,并且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传染他人。

在最早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南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奥密克戎在南非的流行率急剧增加,在两周内已经测序的所有病毒基因组中占到88%,而德尔塔变异株仅占约10%。

就致病性而言,初步证据表明,大多数感染奥密克戎的人症状轻微。病毒学家常荣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南非方面的数据看,奥密克戎对呼吸道的损伤能力或有所下降,但其对肺部的损伤能力如何仍不清楚,依然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才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到目前为止,奥密克戎的致命程度似乎不如德尔塔变异株,有专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一线希望」,但同时也承认,这并不足以阻止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破坏。

尽管对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目前知之甚少,但人们已经开始担忧现有的防疫工具将面临何种挑战。越来越多的初步研究表明,全球大部份地区接种的新冠疫苗都几乎无法抵御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但所有疫苗似乎仍能提供相当程度的保护,避免奥密克戎引起重症,这也是最关键的目标。

一些健康专家认为,在接种疫苗六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免疫力可能会下降,因此他们正在推广疫苗加强针,以提高抗体水平。获批在美国使用的疫苗制造商莫纳德、辉瑞生物科技和琼森,以及在欧洲广泛使用的阿斯利康都表示,正在研究奥密克戎,并表示有信心、有能力针对这种变异株调整配方。

就中国的疫苗制造企业而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中国针对奥密克戎已经做好包括灭活疫苗、蛋白疫苗、载体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前期技术储备和研究,部份企业相关前期设计已经开始。

而在病毒检测方面,目前看奥密克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限。许文波解释称,奥密克戎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新冠病毒S蛋白上,中国主流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标靶区域比较稳定。奥密克戎对中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没有影响,主流的检测试剂可以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

全球防疫再遇新难题

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出现之前,世界多国原本已经开始尝试「与病毒共存」,大幅放宽对疫苗接种者的入境限制。但面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奥密克戎,世界多国再度绷紧神经严阵以待,在境内及边境防疫措施迅速升级,不少国家又一次陷入追踪首例病例、相互指责和禁止旅行等令人痛苦而熟悉的循环。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日,全球已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施行旅行限制,南非等国被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划入「红色名单」。不过,在世界各地对非洲南部实施旅行禁令之后,南非官员抗议称,他们的国家因为速度和透明度而受到惩罚。

当前,不同大陆、不同邻国、甚至是同一国家中的不同城市再次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有媒体评论指出,这种对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作出的一盘散沙的应对,一直以来都是新冠疫情应对的特征和阻碍。

目前,欧洲各地以不同程度部署着世界各国在过去两年中逐渐熟悉的所有工具——封锁、证明疫苗接种状况的通行证、限制私人聚会、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出台了新的限制措施以减缓奥密克戎的传播,主要是减少室内的人员混杂。

法国总理称当前的局面是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迅速传播使法国病例数量激增至历史新高,给公立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但显而易见的是,大规模实行封闭的阻力也在不断增加。当德国决定采取新措施关闭所有夜总会,禁止10人以上的私人聚会,并将对电影院和文化体育活动实施进一步限制,数千人走上德国街头抗议。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否有遏制病毒传播的规定,阳性检测结果都在扰乱世界各地的商业。圣诞节期间,奥密克戎对全球旅游、娱乐和体育赛事造成了严重破坏。

奥密克戎的应对措施在国家、地区甚至医学专家之间都难以达成共识。世界各地的专家大多担心,可能被感染的人数太多,会造成大量患者,使得本已紧张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但这种担忧仍然遇到了反对,反对者认为,现在应该作为地方性疫情来处理,各国应该放弃封锁,转向更宽松的规则,包括缩短隔离时间。

牛津大学医学教授、英国政府顾问约翰.贝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奥密克戎「与我们一年前看到的疾病不同」,「一年前,重症监护病房人满为患,许多人过早死亡,在我看来,这样的可怕场景现在已经成为历史,我认为我们应该放心,现在的情况能持续下去。」

不过似乎更多的医学专家认为,在当前情形下,各国陡然收紧防疫措施虽是过激反应,但可以理解。在不确定性之下,采取谨慎的措施是绝对有必要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认为,奥密克戎作为新型毒株,带来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现在注意到可能具有强传播力,因此各国在风险评估后,采取更加谨慎甚至看起来过度反应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为应对奥密克戎而采取的封闭政策无疑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一波三折的全球复苏进程或将因为奥密克戎进一步迟滞。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加剧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不平衡,并推迟全球经济恢复正常的时间。不过,黄严忠分析认为,全球重启过程并非直线式,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并不意味着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大方向仍是与病毒共存,走向开放。

中国「动态清零」如何保障可持续性

与世界多国错综复杂的法规相比,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更加一致和明确:在追求「动态清零」政策时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不过,中国近期的本土疫情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袭,使得舆论场也开始讨论「动态清零」的可持续性问题,尤其是如何能在疫情来临的封闭状态中更好保障人们的各项基本权利。

近期,陕西西安的本土疫情呈现出湖北武汉之后最严峻的局面,一个月以来确诊人数已超过两千。虽然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动辄单日破万的确诊数,但在中国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之下出现这一局面仍然令人们感到不安,西安随之迅速采取封城措施,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在毫无征兆中停摆。

对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遭遇疫情时采取严格隔离管控措施是通行办法。但是在病例数量以千计时,断然采取彻底的封城管理,所有资源由政府集中统一调配,却是中国独特的应对之策。

不可否认,这一方式在及时阻断疫情扩散传播中确实发挥出重要作用,但西安此次在封城之后的疫情应对可谓是「漏洞百出」,在一次又一次的舆情风波中,人们开始反思这一防控方式的代价。

在西安应对疫情过程中,由于食品物资调配不到位,导致有人饥饿难耐,为买一个馒头走上街头但遭到防疫人员殴打;由于管理失职,导致发热患者多次上报社区但无人应答,只好自己独自上街拦住防疫人员最终被确诊一家六口全部感染;由于僵化执行防控规定,导致突发心梗的老人和怀孕八月的孕妇被医院拒之门外,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最终老人去世、孕妇流产……从发生新冠肺炎至今已两年,西安却在应对过程中出现如此情况,人们开始担心,「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具体到每一个普通人时,自己是「我们」,还是要必须被付出的「代价」。面对防疫策略的混乱,每一个人在愤怒的同时,心里都有一个「为什么」。

或许这一切可以从「致命的自负」中得到解释。在彻底停摆的城市中,集中的权力开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试图通过行政力量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陷入了「致命的自负」。之所以称之为「自负」,是因为这样的决策既忽视了「不能」,也忽视了「不愿」。

所谓「不能」,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面对千万人口的城市,企图通过行政手段管理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可谓是难于登天。仅从食物配送上看,西安的物资储备并不匮乏,但是依然有许多民众尤其是身处城中村的家庭,无法及时得到食物。由此可见,问题出在配送埠。在市场环境中成熟运作的物流体系,在封城政令下被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线毫无经验的小区工作者以手搬肩扛的方式运送物资,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只可能是一线工作人员身心俱疲,被隔离的民众怨气冲天。

所谓「不愿」,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结构下,面对封城的严格指令,负责应对一线具体情况的工作人员无法灵活解决问题,导致问题出现后决策权上交,通过层层上报解决问题。

正如有评论指出,西安应对疫情时出现种种问题,但很难找到真正的「大反派」。如果复盘西安孕妇流产事件可以发现,是严格遵守核酸检测的规定,还是拯救孕妇和孩子,站在事后看根本不是个问题。

但当时的决策者面对的不是这样的选择,他所面对的选择是违规的责任风险和延误治疗造成后果的责任风险。如果他判断违规的责任风险更为确定,就会进行风险处置,比如向上请示。向上请示等于决策权上交,也就意味着两种风险都被转移了。这完全符合理性选择。

在这套「理性选择」中,变量取决于两种风险的权衡。如果不是特别强调合规性的封城状态,合规性风险的权重降低,延误治疗的责任风险上升,他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封城的特殊情况下,合规性风险放大,避险选择的向上请示明显更占优。如此一环环往上走,直到一位可以无视合规性风险的决策者出现。要么这位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要么他的道义感压倒了风险判断。

严格的合规性,恰恰是行政体系所追求的,合规要做到像1和0那样泾渭分明。但行政手段的社会治理并不是万能的。治理的范围越大,面对的情况越复杂多变,系统性问题就越多。站在外部看,都是局部问题、道德问题,站在内部看,都是系统性问题。由此可见,在探讨中国「动态清零」如何保障可持续性时,人们既是在探讨社会治理问题,更是在探讨权力结构问题。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