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首页 > 最新文章 > 青年论坛

疫境自强(2022.3)

发布日期:2022-03-09

◎黄丽芳  香港菁英会副主席

执笔之时,正值香港疫情的高峰期。同一时间,笔者发现近月多了自杀个案,新闻也报道因为接种疫苗而发生家庭争执伤人事件。加之政府提供的信息未算足够,医疗系统已到了超出负荷的时候,同时坊间谣言、专家意见实在太多,充满矛盾,令社会充斥负面情绪的阴霾。

数据正正是给市民接种疫苗的动力

事实上,政府公布确诊数据的确有滞后,就算大家在大厦管理处通告见到确诊个案信息,在卫生署的地图或确诊或检疫大厦的名单中,并不会实时「上榜」,有朋友分享不论在私人屋苑或公共屋邨也发生类似的情况。究竟小区内有多少未知的个案呢? 市民应该如何自处呢?本来数据就是给市民一些心理准备,万一要强检,也可以早点计划方案。信息的不对称、滞后,更容易给有心人可乘之机,混淆视听,鼓吹对政府的不信任及仇恨。

既然政府要鼓励市民接种疫苗,例如要接种第三剂,但是却未见详细的确诊者接种了多少剂疫苗的信息,已接种1剂、2剂、3剂疫苗的确诊者病症及情况如何,重症患者有多少是未接种疫苗者?有没有疫苗接种者就算是确诊者的紧密接触者也没有确诊呢?(笔者相信有这些例子。)这些数据正正是给市民接种疫苗的动力,为何当局不多加发布及宣传呢?

现时在家居检疫的人士,有多少是已接种疫苗的、他们的情况如何? 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如何? 如果全家确诊了,当局有什么支持、小区有什么资源可以寻找、患者如何可以确认自己痊愈、解除威胁、甚至可以外出覆诊呢? 如果住院,还可以凭检测CT值知道出院时间,至于家居检疫的标准如何,他们可以在小区诊所、私营诊所做分流吗?希望内地公共卫生专家可以给我们多点经验分享,令社会早日免除高度恐慌。

由于政府的措施、定义会因应不同情况修改,例如「同事」最近已不算是紧密接触者了。以往一座大厦要有2个确诊个案才需要强检。相信不少市民最近才知道「安心出行」的风险提示,不一定要强制检测等等……政府的收紧措施会到何年何日?要个案到哪一个数字才会进一步收紧,到哪一个水平才会放宽 (例如变回初确单位数字)?种种一切的不确定,难免令市民感到不安。

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

负面情绪如恐慌、愤怒、沮丧,解决不了问题,笔者认为在疫情期间,要保持正面心态。负面心态,反而有机会自乱阵脚,倒不如自己先想想不同情况,做好几手准备。我们也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以免愈描愈黑,模糊真相。例如葵涌广场票控,就算警方已立即澄清,竟然也有不少市民信以为真、以讹传讹。在充满挑战的疫境下,保持良好的心理质素、逆境自强很难,但我们需要乐观面对,好好生存,活出生命的意义。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