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五时代」元年中国经济迎战「十大考验」(2022.3)

发布日期:2022-04-04

◎渔樵夫

在经济逆风期,处理好长短期矛盾,有效化解社会纷争,确保社会民生稳定均是底线。社会面不稳,宏观经济将连锁生乱。因此,防风险、守底线,可谓至为关键。进入2022年,中国经济将棋入中局,此刻进退落子,无疑关乎全局胜负。弈好此子,不仅是经济问题,亦是政治问题。2022年,中国唯有稳中有守、稳中有进、稳中有改,中国经济才能冲破寒霜冰封,踏春而行。

经历了互联网平台大整肃、中概股血洗、教培风暴、花样年违约、恒大爆雷等一系列腥风血雨,2021年中国经济「全年报」显示,当年经济同比增速为8.1%,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18.3%、7.9%、4.9%、4.0%,季度增速逐步下滑。

增长中枢下移 「五时代」启幕

其中,四季度经济增速更是降至一年半以来最低水平。有观察家指,中国四季度中低速增长属近年来十分罕见的较差表现,其蕴含的经济下行压力之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世纪疫情迭加百年变局大背景下,中国经济2020和2021的平均增速业已跌入「5区间」,为5.2%。多个经济学家和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还将在「五区间」低位徘徊。

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5.1%(原预测为5.4%)。中国社科院发表《经济蓝皮书》亦预估,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2022年逆周期宽松政策有望前置,全年中国经济增速料达到5.5%。

回顾历史,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平均年增速在10%左右的高位。2012年开始在7%-8%区间徘徊,「7时代」持续了四年。2016进一步减速,进入「6时代」。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中枢料将下移至5%区间。

中国提出到2035年实现GDP翻番目标,未来15年,年均GDP增速应维持在4.5%-5%之间。由于未来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何保住「五区间」不失守,可谓重任在肩。

「疤痕效应」未除 十大挑战凸显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持续延宕,且在疫情影响之外仍存诸多结构性因素,导致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供给和需求仍面临诸多制约。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数据均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仍偏弱,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仍有结构性影响和「疤痕效应」。进入「5时代」元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八大挑战。

其一、疫情延宕

2022年,中国仍将面临新冠疫情演进以及严格隔离限制措施。2022年开年,西安、天津、河南等多地疫情散发,加之北京冬奥、全国两会,以及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中国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严格防疫限制政策,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加码。

特别是在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大肆攻城略地下,更多城市可能被封锁,跨地区及城际出行或面临更多限制,线下活动受限或临时关停或持续更长时间。

其二、消费疲弱

在2020年低基数效应下,中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5%的增长,两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9%。分月份看,去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7%,远低于各方预期,创2020年8月以来最低。

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频扰中国,对服务业冲击尤为明显,特别是线下消费。

有分析指,消费是后周期变量,消费复苏前提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预期回到正常轨道。而按两年平均复合增速看,2021 年四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延续回落,四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收入获得感和消费意愿仍处在低位。考虑到冬季散点疫情扰动和消费后周期特性,2022年,消费继续向上空间仍相对有限。

其三、投资不振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仅为4.4%。

当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已在递减。诸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万亿」数据一样,大幅增加基建投资和刺激房地产市场已是「此路不通」。

此外,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和项目审批或严格受控,今年基建投资或再度低于预期,其抵消房地产投资下降作用亦更为有限。

其四、楼市下行

经过近年一系列政策调控后,曾经高歌猛进的中国楼市走出下行曲线。

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景气周期、市场情绪的变化、以及政策收紧影响,加之房地产税在部份城市启动试点,2022年中国房地产活动仍大概率延续下行。在房地产活动深度下跌、市场信心低迷情况下,即便政策进一步放松,房地产市场情绪和购房意愿或仍不及预期。

在此情况下,预计2022年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下跌10%左右、房地产投资下跌5%左右。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房地产投资放缓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拖累因素之一。房地产活动走弱可能会削弱地方政府财力,并拖累消费及重工业品需求。

其五、金融风险

2020年末,地方债务率达93.6%,且不包括隐性债务。据报道,2020年底隐性债务预计达20-40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隐患。

在地产融资持续收紧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明显增大,债务违约事件越发频繁。

以爆雷的房企巨无霸恒大为例,据其中期报告披露,截至6月底,集团总负债达1.97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南非全国GDP规模。

由于房地产业链条较长,房企爆雷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容易形成从企业债务向金融领域的传染,并影响社会稳定。一旦金融风险发生连锁反应,无疑将拖累整体经济表现。

其六、出口放缓

2021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至20.9%,进口同比增速放缓幅度更巨,从11月的31.7%放缓至12月的19.5%。

与疫情前两年相比,202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将有所放缓。

从需求角度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巨大压力;受「疫苗鸿沟」、政策差距等影响,低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复苏差距不断扩大,部份国家刺激政策过快退出,引发需求萎缩、价格波动。

从供给角度看,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发达经济体片面追求产业回归,正在分化市场,降低全球资源分配效率;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瓶颈效应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原材料价格过高、运力结构性失衡、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等问题持续存在。

中国前两年的出口增长,其动力主要来自于欧美疫情严重导致的产能缩减,令订单转移至中国,即「替代效应」。伴随疫苗加速推广、疫情错位影响逐渐消退,未来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将逐渐消减。

事实上,中国出口竞争对手——其他亚洲国家工厂产能近期已总体趋于稳健,出口订单或回流到原产地,中国从疫情中收获的战略红利行将结束。而与之相反,奥密克戎如加速扩散,或引起中国制造业大省的严格隔离,其产业链稳定性或受到冲击。有测算认为,奥密克戎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短期0.6个百分点的供给侧冲击风险。

2022年,由于疫情仍延宕不绝,加之全球半导体短缺,物流不畅和成本上升,以及地缘政治影响下贸易区域化加剧,预计全球贸易增长不确定、不稳定性将增强。中国官方亦承认,今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上升,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

其七、人口挑战

官方发布的中国人口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人口仅增加48万,创1962年以来人口增长最低。

到2035年前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约21%,进入「超老龄社会」。从老龄人口绝对增量看,2020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规模将增约1.5亿,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将增约1.1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千万和743万。

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试图赶上美国的关键时间窗口,却恰是中国人口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十年。

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中国人口将从2027年开始收缩。与此同时,过去不断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亦开始掉头向下,以年均780万人的速度减少。

在少子化、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整体养老负担加重的过程中,中国如何维系和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成为重大挑战。

其八、预期转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是2022年全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其中,预期转弱,可谓是三大挑战中最为严峻的一项。

作为经济先导指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自4月份以来连续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缩区间,其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而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至收缩区间。

当前不少企业家信心低迷,不扩张不投资的心态突出;购房者预期疲软,房地产行业债务螺旋下行风险加大;地方官员在防疫、稳增长等多元目标下疲于应对。

预期转弱背后,是全球迟迟无法走出疫情,回归常态的「精神阴霾」。各地不断出现疫情反弹和严格封锁,打乱了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复苏步伐,造成不少地区企业停工停产,众多微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

2022年,奥密克戎等新病毒演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经济走出疫情更增新变量。此外,监管环境收紧亦导致企业信心进一步下降。

内地大V胡锡进直言:很多地方的生活场景萧条,工作不再好找,很多人的收入停滞甚至下降了。与此同时,人们感受到了越来越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思想解放少了,政治正确性变得无处不在,我们社会的闯劲在萎缩,保平安思想在不同人群中间蔓延。这让很多人对经济能够重新扩大张力信心不足。

其九、供应链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畅通面临空前挑战。从防疫物资短缺、生产停摆,到疫苗供应不足、制造业「缺芯」,供应链风险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凸显。

全球供应链紧张已带来原材料价格飙升、物流成本上升、周转率下降。如2022年,疫情仍加速蔓延,对原料产地、加工地、航运业等关键环节造成的冲击料将加码,导致全球供应链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剧。

而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亦将继续遭受冲击。从手机、电视、计算机、汽车等行业,到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领域,均将受供应链「肠梗阻」影响,阻碍中国制造业生产发展。

其十、外部扰动

2021年,中美关系并未像外界期待的那样得到全面改善,反而陷入了更为复杂的竞合格局。美西方势力对华的战略围堵持续,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内外部环境同时发生巨变的特殊节点。

有观点指,全球价值链将在新冠疫情迭加中美摩擦作用下加速调整,中美之间在高技术领域的价值链将出现很大程度分离,并引起全球价值链逐步分裂为两个体系甚至多个体系,中国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发生断点堵点风险亦将加大。

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和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将深刻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进程,甚至对中国经济复苏形成「强扰动」。

破旧立新 动能转换

2022年,中国大概率开启「五时代」元年。笔者认为,进入「五时代」,三大关键词应为题中之义。

一、稳中有进

继2014和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该中心任务。

2022年是北京冬奥举办和二十大召开之年,「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可谓不容有失。如何维稳,一则应维持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增长趋势,二则应维持社会民生大局稳定。而欲达成此目标,就需在促进新增就业、实际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等多重指标间寻求平衡。

二、稳中有改

2022年的「五时代」,是破旧立新和动能切换的「五时代」,经济重寻中速增长平台,高质量发展可谓势在必行。

如何切换经济增长动能?至少应包括以下五重意涵:从追求数量的高歌猛进转向追求质量的高质量发展;从高耗能、高污染的「灰色GDP」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GDP」;从地产依赖症、投资依赖症,到消费等新动力、新动能;从人口红利、资本积累,转向人才红利和科技创新;从先富转向共富,从追求效率到更兼顾公平。

三、稳中有守

鉴于中国经济未来将长期处于「五区间」甚至之下,「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迭加带来的多重压力,以及财政长期平衡等挑战均不容小觑。

在经济逆风期,处理好长短期矛盾,有效化解社会纷争,确保社会民生稳定均是底线。社会面不稳,宏观经济将连锁生乱。因此,防风险、守底线,可谓至为关键。

「发展才是硬道理」,于「五时代」的中国仍然适用,而制度改革、硬骨头层面的改革,仍是抵御风险的制度性保障。

进入2022年,中国经济将棋入中局,此刻进退落子,无疑关乎全局胜负。弈好此子,不仅是经济问题,亦是政治问题。2022年,中国唯有稳中有守、稳中有进、稳中有改,中国经济才能冲破寒霜冰封,踏春而行。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