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从各地「头号任务」看全国「两会」热点(2022.3)

发布日期:2022-04-04

◎稼韧

2月11日,天津市「两会」开幕。至此,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召开省级地方「两会」。今年,地方「两会」在以下方面释放了更强的发展信号,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全国「两会」及全年政策的主要脉络。

「稳字当头」绘制新蓝图

今年1月以来,地方经济「年报」纷纷出炉,多个省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呈现动力强、态势稳、韧性足的整体特征。

31个省(区市)中,GDP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包括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河南等。其中,广东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山东、浙江分别突破11万亿元、8万亿元、7万亿元,湖北、四川、河南均突破5万亿元。

从目标完成情况看,约有八成省份完成了2021年经济增速目标。在同比增速跑赢全国的11个省份中,东部地区省份占据5个席位,中部地区占据4席,西部地区占据2席。

在披露上年成绩单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谋划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从地方「两会」释放的信号看,「开门稳」和「全年稳」成为共同特征。

——在经济增速目标方面,相较2021年GDP增长目标,26个省(区市)均下调了2022年目标。

除了北京和天津(均为5%以上)之外,其余省(区市)的2022年GDP目标在5.5%及以上,但低于7%。其中,12个省(区市)将GDP目标定在了6.5%以上,包括安徽、海南、江西、西藏等;9个省(区市)将GDP目标定在了6%-6.5%之间,浙江的目标为6%,高于其他东部沿海省份;山东、江苏将GDP目标定在5.5%以上,广东、上海等6省份定在5.5%左右。

地方GDP目标隐含了2022年全国GDP目标的关键信息。

从近几年来各地GDP目标加权数据看,一般比全国目标高出0.4-0.7个百分点。根据行业机构预测,今年地方GDP加权目标增速约为6.1%,预计全国GDP目标或落于5%至5.5%区间内。

另从历史数据看,上海、北京两地经济增速与全国目标差异较小,2022年上海经济增速目标为5.5%、北京为 5%,可以作为同期参考。

——在重点工作清单方面,各地「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稳增长是首要核心任务。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安徽提出「多措并举活跃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江苏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稳字当头」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定调。在新华社通稿中,「稳」字出现了20余次,比往次会议多了近一倍。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之前「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表述相比,关注重点更加清晰明确。

为保障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今年各地稳增长的政策部署更早、力度更大。

1月以来,上海市印发《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预先安排今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初步计划;浙江发布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要求确保今年省「4+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福建印发《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从农业、工业、投资、消费等方面出台九大措施。

——在具体措施方面,各地充分发挥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大部份省份均上调了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目标,并提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例如,河南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由去年的6%上调至10%,四川由去年的7%上调至8%,安徽由去年的9%上调至10%以上。

此外,恢复和培育消费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方向。在疫情复苏背景下,政策重心正在从单纯给予补贴向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等综合手段转变。

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大力孵化新消费品牌。

再如,重庆市提出,「促进消费升级扩容。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培育新型消费,挖掘重庆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消费产业联动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除了北京、重庆等5个试点地(已由国务院批准)以外,还包括深圳、武汉、西安、郑州、合肥等地,体现了增加国际化势能的思路。

总体来看,地方「两会」的经济「施工图」,有力贯彻了中央稳增长的部署。而地方经济的稳健发展,也将为全国经济的确定性恢复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经济」构建新优势

近年来,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今年各地的施政重点,其重要性也较往年更加突出。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梳理沪苏浙皖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地区成员间的共同目标。

其中,上海市提出,将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重点项目包括: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数字孪生企业,新建40家示范性智慧工厂等。

浙江省明确在2022年「全力推动数字经济积厚成势」。重点任务包括: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做大做强数字安防、集成电路、智慧计算和智慧光伏等产业,推进类脑智慧、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等。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着力提升发展质量」中提出,深化数字赋能,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0台,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

江苏省提出,「把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同时,江苏省也通过提速立法,保障这一「关键增量」的实现。今年1月12日,江苏省人大审议了《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拟针对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依据。

今年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新指标,并提出了两位数的增速要求。

如,湖北省明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云南定下的目标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福建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贵州预计数字经济今年将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左右。

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数字经济。2020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具备较强的全球竞争力。

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层面正在加快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021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重要讲话的主要部份,在三个月后刊登在《求是》杂志上,篇名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提出,「综合判断,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从中央和地方的着力点看,数字经济发展将突出以下方向:

一是加快「数实融合」。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条明确的政策主线。

一方面,是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各地有所不同,例如河南侧重「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贵州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等「五大行动」。

另一方面,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表面工程。

二是加强数字新基建布局。

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是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的重要保障。

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在地方层面,「5G基站」「物联网」等新基建正在加速布局。安徽、河北「两会」均提出「新建5G基站2.5万个」;广西将推进工业互联网新基建项目30个;广东将实现5G网络珠三角广覆盖、粤东粤西粤北市县城区全覆盖,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提到,「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还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

对此,中央的明确态度是「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堵塞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效能。同时,还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中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综上而言,通过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旨在加快数字经济取得新突破,进而推动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双碳」塑造发展新框架

在各地关于「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规划中,「有序推进」成为高频词汇。从地方规划和具体举措看,「双碳」工作既有「不变」的一面,也有「变」的一面。

——从不变的方面看,「双碳」工作的总基调没有变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最高决策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全国统筹」,即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同时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去年5月,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和统筹做好「双碳」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10月,中央层面的总体部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文件形式发布。

上述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并以2025年、2030年和2060年为时间节点设置了具体目标。

目前,各地正积极参照国家「1+N」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双碳」政策体系。所谓「『1+N』政策体系」,是指「双碳」工作中的多层次推进框架。其中,「1」是指此前发布的两个顶层设计方案;「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能源、财政金融政策等保障方案。

今年1月以来,河北、宁夏、江西等地纷纷出台了地方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山东、山西、甘肃、广东等地方「两会」也均明确,将制定或完善省级「双碳」政策体系和配套方案。

同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持续受到刚性约束。上海、河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申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具体而言,四川将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河南正在建立「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严格新建项目准入。

——从变化的方面看,施政层面提升了对能耗等方面的管理弹性,更强调「先立后破」。

重庆、湖北、陕西、青海、辽宁等省份 2022 年的能耗预期目标均设置为「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以湖北为例,该省2021年的能耗强度目标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今年则转变成「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适度留有弹性」。

上述变化也符合中央的最新精神要求。1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上,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几个要求,包括在确保形成合力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并且要「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纵观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动作,不难分析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是中国当下、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工作重点,并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指出,「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从上述论断也能看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由此可见,「双碳」将是全面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索引,需要密切关注和深入理解。

省级「两会」历来是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一些年度性议题首先从地方「两会」预热,一些政策风向也是自地方「两会」渐明。结合今年各地主要任务和中央政策动态看,新蓝图、新优势和新框架将成为全国「两会」和全年政策的主要看点。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