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政要论新篇

首页 > 最新文章 > 高官政要论新篇

杨润雄:优化香港的教育制度(2022.3)

发布日期:2022-04-04

在《镜新闻》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联合推出的【教育文化纵横谈】节目中,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接受了镜报义务法律顾问郑程律师的采访。杨润雄曾任职多个不同政策局及部门,包括食物及卫生局、民政事务局、九龙城民政事务处、香港驻悉尼经济贸易办事处;2012年11月出任教育局副局长,成为政治委任官员;2017年7月起,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局长。

《镜报》青少年活动体现对教育的关心

郑程律师提到,《镜报》非常关注本港青年人的教育议题,历年来举办过多场青年活动,如「三色球活动」。「三色球」分别象征着道德、意志、智慧,希望青年人利用这三个元素,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另外,《镜报》也很重视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曾举办过多届囊括了大、中、小学的社会责任奖评选活动,去年更将此活动推广至闽港青少年群体,组织他们参与社会责任推广大使的评选。杨局长说,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心的事务,尤其是以华人为主的香港,我们特别注重子女及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很多场合中提到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栋梁,需要好好培养。杨局长感谢《镜报》长期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不仅有杰出企业社会责任奖,2021年更举办了首届「闽港青少年社会责任推广大使」活动,体现了对青少年教育的关心。

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杨局长指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应对社会有一种承担精神,他希望青年人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能对本港社会有深刻的了解,知道自己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所在,将来长大到社会做事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贡献社会,在自己能力范畴内出一分力,发光发热,为社会其他人服务。这是教育局所重视的,也是香港的教育重点之一。

杨局长认为价值观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大家经常提到香港教育追求全人发展,正是要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在2019年香港社会经历「黑暴」事件之后,我们更看到香港的教育需要在全人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上多做工夫。教育局去年11月公布了《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除了现有的九种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之外(即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关爱、守法和同理心),加入「勤劳」作为其中之一,以培养学生勤奋和乐于劳动的美德,成为有生活自理能力、勤奋向上、有责任感及坚毅精神等素质的新一代,对家庭、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此外,《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中强调应从小加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协助学生从小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欣赏中华文化及传统价值观,建立国民身份认同,明了身为中国人有共同保护国家、休戚与共的责任。

另外,这些课程架构重点提到信息科技的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媒体及信息素养,让学生们能够以更加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不同媒体所带来的信息,理解社会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有责任地去使用信息科技。有些青少年容易受到网络社交平台上一些未经证实的说法所影响,并信以为真。杨局长称,教育局希望培养青年人明辨是非,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科技平台,避免青年人把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新闻随便传播出去,误判事实,并会对朋辈们造成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局推出课程架构的重点工作内容和方向,引导和增强青年人更好地辨别及处理信息的真伪。

加强中国历史及中华文化教育

郑程律师说,早前有新闻报道某学校的青年人对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感到恐慌。对于如何加强本港青年人对国情国史的认识,教育局所能采取的措施需继续探索,期待教育局可以有更多方法,以增强香港新一代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杨局长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人的中国历史教育及中华文化教育,提升他们对国家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并增强爱国情怀,无论是课程内或课程外,我们都要努力。这亦需要整个社会一起营造氛围,让青少年更容易去了解及掌握。就此,教育局已在2018学年,将初中的中国历史科定为独立必修科,新课程已于2020年9月在中一开始实施;在2021学年又在高中阶段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通识教育科」。

旧有的初中中史科课程给人有「重古轻今」的感觉,因此,在制定新课程的时候,我们强调「古今并重」,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中三整年主要是学习辛亥革命至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及改革开放,让青年人知道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要让青年人看到今天国家发展的情况,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一个全面及系统化的认识。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的历史在初中中史课程中可能无法完全及详细讲述,所以课外活动也变得很重要,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或特别的日子做一些补充工作。

从历史中学会珍惜和平,尊重生命

杨局长说,正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国家一个苦难的日子,我们会通过讲述这段历史,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战争本身就是非常残酷及痛苦的,特别是「南京大屠杀」令30万余同胞遇害,是所有中国人的惨痛经历。我们不是单纯地宣传那段惨痛的经历,而是希望透过整个事件,让青年人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热爱和平,并帮他们建立一个国民身份认同感,让他们明白虽然我们的国家经历过这样的苦难,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同胞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当前已经摆脱了当年受列强侵略的痛苦时期,发展到今天的成就。

杨局长称,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这样惨烈的历史片段,可能会有青年人观看后感到不开心,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再多些商讨,在专业层面上研究如何令教学做得更加好,令到不同年纪的学生都能够接收事件所传达的正面信息。为此,杨局长认为教育局需为学校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和支持。教育局在中小学阶段推动不同国民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全港小学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问答比赛」,藉以提升学生对中国历史及中华文化的兴趣。他指出,我们对国家的认同都源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国有很多诗词歌赋、绘画及其他艺术品,充分反映中华文化。多元文化固然是香港的特色,学生可以透过认识中华文化,培育他们对国民身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存有一份自豪感。此外,近两年我们亦在中小学引入经典古诗及文言文篇章,并推广至社会层面,例如在巴士站和港铁站会陆续刊出有关名句的广告,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及体会中华传统的智慧。

维持香港优质的教育体系

近年香港社会的「移民潮」,引发「退学潮」及「缩班杀校」现象,亦导致了学校「裁员」等边际效应。杨局长称,香港很重视教育,现届政府由上任以来教育经常性开支增加135亿,可见当局对教育的投入是一个既定的政策。这些年本港出生人口有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黑暴」及疫情的关系,近年本港出生率每年只有4万多人,数字十分少。所以要有一个比较长远的措施去处理这个问题,现在中一与小一的适龄人口的数字一直下跌,教育局的出发点是要维持香港优质的教育体系,即是一个稳定以及不断进步的教育系统,可以帮我们的学生全人发展,一切都是将青年人的利益作为长远的考虑。

杨局长指出,当局最近与学界商讨,若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我们是否仍需要这么多学校呢?学校本身需要有一定数目的学生,因为学校本身不仅是知识教授的地方,也是培养全人发展的地方,全人发展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青年人的群体生活。例如,我们所说的多元学习,在高中课程需要提供不同的科目给予学生选择,若学生数目太少,学校可供选择的科目也不多,所以在每间学校里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学生。

当人口下跌的时候,学生会减少,全港班级数目会下降,继而对学界带来挑战及担心。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局会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应对长远青年人人口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挑战。杨局长称,教育局作为官立学校的办学团体,早前已安排香岛道官立小学由2021/22学年开始有序地逐步停办,由2022/23学年起逐步将龙翔官立中学与九龙工业学校合并,以及将筲箕湾东的官中与广东道官小搬到观塘,这些都是因应实际需要作整合。将位处有较多剩余学位地区的学校重置到学位需求较殷切的地区或预计未来有较大学位需求的新发展区,以纾缓个别地区学位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

另外,因应青年人人口变化,过往为应付升读小一学生人数的短暂性增加而开办的四所有时限小学将会在未来数年逐步停办。现时全港约八成公营小学已实施小班教学。在2022/23学年,教育局安排了11所学校加入小班教学的行列。局方亦会逐步因应每个校网的学位需求,用不同的方法去整合,尽量减低对学界的影响,为学校长远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让教师都可以安心地进行教学工作。

杨局长指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颠覆了传统行业,取而代之的是机械人及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的发达也为教育带来种种挑战。学生无论是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或者是对编程的理解,都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能力。为此,教育局要根据社会的进步去调节学生的课程,务求令他们在校内都能够掌握到基本的知识及概念,在维持他们对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其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态度。青年人要不断地求进步,不断进修。现在不少青年人较多时间对着计算机,导致人与人相处慢慢疏离。虽然青年人现在可以透过网络接触全世界,但仍需要透过学校加深对现实生活及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接受,为未来踏入社会提早打好基础,拥有比较全面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环境。更重要的是,香港青年人一定要对国家的发展有更多的理解及认识。香港是国家的一部份,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未来的青年人如果能够抓住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其发展空间可以是很开阔的。所以,我们除了要培养青年人了解科技的发展、个人一些的核心能力外,更需要他们认识国家、认识大湾区,为此我们现在高中公文课提到国家的改革开放历程,提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发展情况,安排与内地「姐妹学校」交流,让青年人可以亲身感受内地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内地同龄人接触,体会到内地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如电子支付平台的便捷化。待他们长大后,便能理解并争取把握到这些机会,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我们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对大湾区城市的更多认识而拓宽自己发展的范围,不要因为不认识大湾区城市而局限到自己只能在香港发展。我们希望通关后能重新安排更多交流活动,让我们的学生都有亲身接触内地的机会。

为年轻一代建立生涯规划的文化

新世代爱创业的人士叫做「斜杠族」,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流行文化叫做「躺平文化」。杨局长说,当局就生涯规划在学校内也推动了很多年,数年前集中在高中的阶段,让他们更了解社会工作的种类及环境。但根据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提交的报告,建议于高小及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他称,在生涯规划中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在哪里,例如有些青年人对数字计算比较敏感,有些青年人较易与人相处,有些人擅于表达自己,学校都可以帮助学生早日了解,并通过青年人的不同爱好兴趣及优点技能,引导他们做好未来规划。另外,学校可为青年人介绍不同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及优缺点特色,很多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医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子女都希望当医生,我们要让青年人了解医生具体的工作是什么,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透过一些不同行业的介绍以及实习计划,让青年人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去寻找自己未来可以从事的行业,并对其有更清晰和更深入的了解。青年人在读书时可能只是个人理论上的学习,若给他们到职场实习的机会,相信可以让他们在锻炼中学习到如何与上司及同事相处,如何按公司规律及要求工作,这是一种早作预备的体会。教育局也会继续透过不同措施,以加强支持学校推行生涯规划教育,包括为公营学校提供「生涯规划津贴」及容许学校选择将「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

最后,教育局鼓励学校多与商界沟通,譬如积极参与局方的商校合作计划。另外,学校亦应多与家长沟通,因为家长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可以与学校一起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由学校邀请成功校友与青年人作分享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因为同校师兄师姐会较贴近该学校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透过此类分享可以令该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有掌握力。至于学校应如何加强家长对生涯规划的理解,杨局长认为学校可建立成熟的生涯规划体系,并让家长参与其中。例如,大多家长都会觉得子女沉迷玩游戏机不好,但若学校能透过家校合作,让家长懂得如何引导子女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寓教于乐,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实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协助学校、家长和学生加强沟通,让年轻一代做好生涯规划,发展潜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愉快学习」、「以青年人为本」、「求学不是求分数」……在今天的香港,最关注的社会议题中,首五项离不开教育。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