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精英

首页 > 最新文章 > 华裔精英

电影视效与元宇宙(2022.4)

发布日期:2022-05-03

──专访好莱坞电影视效研究顶级专家萧永亮教授(上)

◎莫利亚  镜报纽约分社社长

◎萧永亮  图片提供

元宇宙就像同一时期的汤加海底火山大喷发,突然引起了全球的极度关注,成为各大新闻头条,保持了极高的热度,该概念拉动股票飙升,带来相关产业布局重组。对于元宇宙究竟指什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比盲人摸象各有千秋,真应了笛卡尔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有的从互联网发展来认识元宇宙,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存在形式(Web3.0);也有从社交媒体发展进程来认识元宇宙,认为是人类连结交互的新阶段;还有人从技术合成的角度来认识元宇宙,认为是数字技术合成最终产物。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交互体验,本质上和电影视觉效果没有区别,电影院历来都是靠全场熄灯来营造沉浸式氛围,加上超高清的3D/5D立体放映,更加强了这种虚拟体验,在虚拟仿真的逼真方面也领先于游戏。电影作为一门现实虚拟和沉浸体验的艺术,不仅提供了大量元宇宙的观赏场景、虚拟故事,还通过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使得人们直观感受到虚拟世界数字生活空间的情景,从不同角度来构建和阐释元宇宙。本期《镜报》华裔精英专栏邀请到好莱坞电影视效资深电影人、中国互联网国家骨干网拓荒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媒体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顶级专家萧永亮梳理一下电影中的元宇宙专题,从电影视效的专业角度谈谈对元宇宙的认知。

如何看待元宇宙

莫利亚:萧永亮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再次接受香港《镜报》月刊华裔精英栏目专访,您是国内最高师范学府恢复高考后首批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的大学生,又通过物质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生课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后来到美国求学和工作了近20年,受到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圆满获得文学硕士和计算机应用哲学博士学位,还在斯坦福、肯塔基和纽约西奈山等大学分子生物学、数学、生理医学三个不同领域接受博士后训练,又在好莱坞工作多年从事多部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创作,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任教多年,后又在中国多个知名大学创建数字媒体一流学科体系,还获得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这次主要是请您围绕元宇宙这一全新热门话题,从一个电影特效专家的角度谈谈您的看法。您是如何看待元宇宙的?

萧永亮:首先,最近元宇宙的概念不是科学家推出的,也不是企业家推出的,而是资本家推出的,是资本积累到一定的阶段,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扫清进一步豪取牟利的障碍而推出的新创意,也揭示了互联网发展遇到了瓶颈,需要创新转型。我们的时代是科技创造奇迹的时代,科技新概念往往是少数企业和资本家财富爆增的突破口。元宇宙概念的定义、内涵、外延并没有完成科学的论证,谁也不能肯定元宇宙存在还是不存在;元宇宙是梦想还是现实;元宇宙是方还是圆、是二维还是多维;元宇宙和现实宇宙是平行还是相互包含而或谁包含谁;元宇宙对于人类是必要必然还是可能可行。因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家企业就有一百个元宇宙。按照现有的前沿科技发展水平,混搭3D、4K/8K、5G、AI、XR、UHD、UGC、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NFT等技术,从文学、电影中寻找元宇宙的踪影,发挥资本的想象力和硬实力,挥舞科技不容置疑的大棒,利用大众追求时尚唯恐OUT的心理,元宇宙说到就到,来者不善,势如破竹。

我个人认为,对元宇宙认识比较客观全面的观点,目前属于一个名为CRAYSCALE的研究机构,该机构科研负责人David Grider是这么看待元宇宙的:下一个新兴市场投资的前沿属于加密云经济,而掀起Web3.0互联网革命的前沿就当属元宇宙。元宇宙的定义是什么呢?元宇宙是一系列互联化、体验性的三维虚拟世界的组合,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进行实时社交,从而产生基于持久的、用户属权的、跨越数字世界和物理空间的互联网经济形态。由此可见,元宇宙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无边无际,包容万象,它可能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模式,但不代表只要和互联网技术沾边就是元宇宙技术,我们不能混淆概念,更不能偷换概念,更不希望元宇宙的概念成为掠夺社会财富,造成贫富鸿沟的堂而皇之工具。

应当看到,元宇宙看似技术含量非常高,但并不完全是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果为元宇宙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开启元宇宙发展的是文化艺术和媒介进步,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其中的理念推波助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媒介发展经历了符号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各种形态,而网络媒介经历了Web1.0的全球在线连接,到Web2.0的在线社交,进一步朝着Web3.0的在线生活迈进。生活包含人类生存必须从事的劳动与活动,在线生活主要涉及活动部份,包括在线社交、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交易、在线购买、在线办事和在线办公,因此其关键问题需要有确定的身份和对应的确权,并且有确保数据安全的加密。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的产生和数字资产的激增,人们在线大量投入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没有获取回报的有效通道,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元宇宙的概念应运而生,身份和确权、加密技术、虚实转换成为元宇宙关键,去中心的区块链技术成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数字媒体的广泛深入应用也促进了元宇宙的诞生,电影和游戏不仅为元宇宙的构建描绘出极富想象的画面,而且为搭建元宇宙创建了数不清的场景。例如游戏,有趣的游戏必须有个性化的角色、完备的玩法、丰富的场景和现实世界的本我与虚空间的替身的无界关联。游戏设计需要构建这些数字孪生、游戏叙事和奇妙景观,还要构架数字游戏玩法的逻辑算法,这些设计都需要依照游戏虚拟世界所遵循的特定世界观或宇宙观。游戏设计者通过数字映像将现实中本我的思想(创意、想象、规则、虚构)或物体实物和物理空间投影到虚拟世界中形成超我。因此元宇宙的诸多虚拟世界中,游戏世界是最接近的一个,其中玩家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合法有效回报。

电影为元宇宙的形成作了大量的内容铺垫,对于如何构建虚拟世界及塑造数字人进行了不断演练逐步达到可以完美实现。通过数字图形图像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已经完成了无数虚拟仿真的电影,构建了不同的虚拟世界,在视觉特效方面摸索了一整套数字方法,同时不断对真实宇宙、平行宇宙和元宇宙提出人类思考,我想这是本次采访您关注的重点。

莫:是的,萧博士。我想读者关心的首要问题是有哪些与元宇宙主题相关的电影,您能给我们详细梳理一遍吗?

萧:好的!下面我就列举几部与元宇宙相关联的电影,看看电影人是如何建造元宇宙的。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电影都在描述元宇宙中某个虚拟世界,而不是元宇宙的全貌,元宇宙是由许许多多虚拟世界所组成。

众所周知,「元宇宙」这一术语的溯源几乎都指向了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1992),而今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正在拍摄计划中,在30年后的今年2022年将面世,跨越了人类从Z-世代到V-世代的进化,估计对人们更形象地认识元宇宙会有所帮助,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元宇宙电影。该片无非就是要告诉人们,除了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虚拟世界存在于元宇宙之中,每一个现实中的人可以自由切换到这两个世界中,而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有唯一的身份一样,在元宇宙中也是对应确定唯一的。但是,斯蒂芬森公开表示,当前火爆的元宇宙和他提出的元宇宙不相干。

宇宙与元宇宙

莫:那请您详细讲讲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元宇宙?

萧:元宇宙之所以成为无人说得清道得白的玄之又玄的概念,缘于对宇宙、对元的概念多重语意,再加上对英文原文Metaverse一词翻译理解的偏差。在汉语中,宇宙的概念是指无边际的多维空间和无限延长的时间,其中宇表示空间,宙代表时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而「元」表示最初,原始,根本,根源等,道家所谓的道元,无所不在也。因此,元宇宙的中文含义应当是最本原的无限空间和永恒时间,元宇宙应该包含多重世界。

维基百科词条的元宇宙:元宇宙(英语:Metaverse),或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虚空间,被用来描述一个未来持久化和非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此虚拟环境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手机、个人计算机和游戏机进入人造的虚拟世界。因此该词条解释的元宇宙实际上是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是元宇宙的一部份,而不是元宇宙的全部。

元宇宙在计算机游戏、商业、教育、零售和房地产领域都有明确的应用实例。这就表明目前在元宇宙中,应用集中在虚拟世界的在线活动方向,并朝着生活在线大踏步迈进。大规模应用于元宇宙的最大限制来自目前与虚拟环境实时交互所需的设备和传感技术。许多公司,如Meta、机器砖块、Epic Games和微软,正在投资元宇宙相关技术的研发,使其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并能更广泛应用。信息隐私和用户成瘾是元宇宙的关注要点,源于目前社交媒体和计算机游戏行业整体面临的问题,不也正是被市场和资本看中寻思如何加以利用的亮点吗?

莫:这样说还是比较抽象,能不能用实例讲讲分析一下?

萧:下面看看几部描绘元宇宙的电影吧。

《头号玩家》是通过VR等前沿科技手段,不仅刷新电影视觉效果新篇章,也是被认为至今最接近元宇宙概念的电影,让观众感受到了繁华无际的虚空间,也为大众重彩描绘了元宇宙虚拟世界的精彩绝伦,影片按照元宇宙覆盖光宇宙的逻辑,让虚拟生活吞并现实生活。

故事发生在2045年,处于混乱和崩溃边缘的现实世界让人失望,人们将救赎的希望寄托在一款沉浸式游戏《绿洲》上。这个由鬼才詹姆斯·哈利迪打造的虚拟世界,人们只要戴上VR设备就可以进入,它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有繁华艳丽的都市,光彩照人的玩家,齐聚了不同次元的经典角色。在「绿洲」里,再遥远的梦想都变得触手可及。但是,如此美好的虚拟世界还是离不开后台被操控,这不正是元宇宙所担忧并力图克服的要素么?

可见,计算机游戏似乎是人类进入元宇宙虚拟世界的一个出入口,通过游戏大门玩家进入到虚拟三维世界之中。另一部《失控玩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虚拟世界中的弗里敦按照现实世界中的基本逻辑发挥主创人员最大的想象力而创建,其中的角色人物分为两种,一种是玩家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元宇宙中虚实都有唯一确定的身份,是具有数字孪生的现实人物;另一种是非玩家角色,专业术语为NPC(Non-Player Character),是游戏中一种角色类型,也就是游戏中的虚拟人物,是游戏中不受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主要用来引导游戏玩家完成各种玩法或任务,是游戏中重要的核心角色。

《失控玩家》由肖恩·利维执导,该片讲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游戏叫《弗里敦》,玩家角色在弗里敦里冒险,通过杀人,抢劫或智取等方式获得升级;非玩家角色是按照代码生成的角色,没有自由意志,有关他们所有的一切,长相,身高,衣服,职业,活动轨迹等都是按照代码设定好的,就如同木偶一般完全被控制。游戏世界中的一个银行柜员是虚拟游戏世界里的NPC,有一天突然见到玩家米莉,对她一见钟情,通过自我升级进化变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AI人,并揭露游戏厂商主管妄图毁灭弗里敦的阴谋,并和玩家一起拯救游戏世界的一段故事。

该影片试图在告诉观众,不仅现实世界的玩家可以成为虚拟世界的角色,虚拟世界的非玩家角色(NPC)也可以进化为现实世界的智能人,而且能够快速战胜所有现实世界的游戏玩家,因为它熟悉游戏内部底层代码。好在该NPC比较富有正义感,如果它也像其他玩家一样,在现实世界中也通过杀人,抢劫来获得权力,那是多么可怕的现实啊?另外,通过游戏厂商主管能够使用主控权来摧毁游戏的情节,也道出了元宇宙对去中心化要素的渴望,虚拟世界不能被某个人的中心控制通过修改代码、切断电源、砸服务器和毁数据等行为而毁于一旦,这难道不是现实中的客观存在吗?

电影《异次元黑客》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切换的概念,可能将是未来元宇宙所要带给人们的代入体验。约瑟夫·鲁斯纳克在1999年导演出品的《异次元黑客》,讲述的是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尔和汉农·富勒用计算机仿真出一个发生在久远的过去而非常逼真的1937年的洛杉矶,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入这个虚拟世界,真实地体验1937年的生活。然而一次在虚拟世界中畅游的夜间,富勒被人杀死,种种线索都表明霍尔的嫌疑最大,但他对此却毫无记忆。为了找到凶手还原真相,霍尔开始频繁地往返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循着富勒留下的线索,却发现更为惊人的事实。

该片将「我究竟是不是别人做的一个梦」这一数千年来人类哲学家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与虚拟计算机联系在一起。通过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来回切换,很容易使观众陷入迷失,毕竟人们没有这般体验。但是,这种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切换,不正是未来元宇宙可能带给我们的某种体验吗?

其他还有几部大家比较熟悉的、涉及到元宇宙的电影,例如莉莉·沃卓斯基和拉娜·沃卓斯基编剧和导演的《黑客帝国》(1999);戴维·柯南伯格编剧和导演的《感官游戏》(1999);约瑟夫·科辛斯基导演的《创:战纪》(2010)等等,都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穿梭于元宇宙之间的人物,提供了大量美轮美奂的场景。

通过以上的电影,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有关元宇宙中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切换感受,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元宇宙概念如何精准定义,我们略有认知的宇宙与宇宙的关系应该如何确立?只有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我们才不会滥用元宇宙的概念,才能排除元宇宙的伪命题,才能防止各种对于元宇宙偷换概念。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