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组装合成」建筑可加快房屋供应(2022.5)

发布日期:2022-06-10

◎黄元山博士  立法会议员、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

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虽然疫情正在慢慢缓和,但回想起当时每日激增的重症患者,短缺的隔离设施及超负荷工作的医疗人员仍是触目惊心。不知道又有多少市民关注到第一所位于青衣的方舱医院,在三月初开始建造,并于7日内完成,此举顺利为需隔离人士提供了3,900个床位,并为各大医院的床位分流了不少重症患者,减轻负担。

用建筑法帮助香港加快房屋供应

在7日内完成这样的大工程可谓是万分之高效率,而其中的奥妙便是政府采用的「组装合成」建筑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此建筑法是将厂房生产的独立组装合成组件(已完成饰面、装置及配件的组装工序)运送至工地,再装嵌成为建筑物。这种在厂房大量生产的单位组件直接在地盘上装嵌,可大幅度节省兴建过程。就以青衣方舱医院为证,能在极短时间内建造及生产3,900个床位足以说明「组装合成」建筑法在缩短建筑时间的优势。现时香港土地房屋短缺问题迫在眉睫, 政府过去八年累计拖欠约12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根据团结香港基金研究,2025年之前香港只有约18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落成,要「追落后」就需要将拖欠的单位数目一并建成。除了在土地相关的政策或条例上进行整改,尽快实现提速提效和提量以外,如果我们利用这种建筑法能否或者将会如何帮助香港加快房屋供应呢?

首先,方舱建筑与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私人楼宇,在建筑风格或形象上算是大相径庭,这确实是「组装合成」容易被诟病的原因之一。业界有建筑师指出这种建筑法的制成品并不精致美观,无法符合现代化审美。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大型建筑若是平平无奇甚至是过于简陋会直接影响估价,故此在私人楼宇上沿用「组装合成」实属唯恐避之不及的建筑方式。但此建筑法无法搭建美观楼宇是完全正确的说法吗?其实不然,「组装合成」建筑法的建筑物在设计上是可以有不同档次的呈现,而我们所见到的方舱是其中一档属于简单的设计,全因方舱这类过渡性房屋并不需要考虑外在美观,所以容易令人对「组装合成」建筑法与设计简单的印象画上等号。事实上,如果我们放眼位于大埔科学园的「创新斗室」(InnoCell),它就是一个完全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的17层高大楼。这座极具现代美学及科技风格的建筑由418个组件组装而成,提供了5种不同类型的房间。用此建筑法落成的智能生活及协作空间完全可以媲美酒店的完善设施,而它的施工期只用时18个月,比传统建楼的方式快了14个月,成本亦节省了百分之七。由此可见,「组装合成」建筑法比众人想象中的发展空间更大,更具优势。

目前在公营房屋的兴建上,「预制组件」的使用其实已经逐渐迈向成熟,我们可以把「预制组件」看成「组装合成」建筑法的前期步骤,而「组装合成」推进了「预制组件」的工序包括完成饰面,内部装条、配件装置等一系列细节装修,令组件从内地厂房运送到工地上后便能直接装嵌,大体操作与砌积木并无大异。这样的操作不仅大大地缩短了兴建时间,提升建筑质量,比起传统建楼的工序还减少了发生工伤意外的几率。但是,其中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是目前「组装合成」建筑法的组件主要是通过内地厂房生产,发展商其实需要安排专业人士在两地监督生产设计及装嵌,由此一来便需要额外人手及时间,不仅增加成本缺少弹性,亦变相地把本地生产力的GDP转移内地。

除了厂房问题,推行「组装合成」建筑法还需考虑到不少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从设计申请、厂房生产、质量监督、运输流程、工地限制等,基本都涉及需要创新的法例、技术及经验来配合。而时下,我们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比如,在设计方面,由于设计生产图需要由有关政府部门预先批核,而方舱医院及公营房屋这类房屋在建筑设计要求上并不存在创新的需求,所以尚且符合现今法例及操作的要求。反过来看,私人楼宇灵活多变的设计以目前的法例及相关的流程操作是无法满足或及时跟进的,板滞的条例限制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对此,业界近年也开始普及「建筑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通过3D建筑模拟软件来管理发展项目的建筑设施,施工及整个项目的生产周期。这样一来,便更有利于沟通管理,相信能有效解决部份问题。可惜的是,BIM的好处其实目前还未能完全体现出来,因为业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系统。如果想要全面开发此系统需要考虑到高昂的成本,现时匮乏落后的相关培训,而政府亦未准备好全面以BIM处理图则审批。但这件事是避无可避的,政府应尽早并积极地与业界制定一套统一的系统规格标准,予业界人士及学生提供适当的培训,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业界的操作效率。

在港建立「预制组件」工厂

在「组装合成」建筑法的基础下,每个组件是以逐个单位组装,变相单位与单位之间有两块墙壁,减少了实用面积,政府在2019年准许使用「组装合成」技术的私人项目,可获准额外加建6%的总楼面面积,但一来一回亦未必能抵销失去的实用面积。所以近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进一步把相关楼面面积豁免提升至10%,希望可以推进业界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以目前形势来看,政府若想持续鼓励未来更多建筑项目采用「组装合成」技术,会需要大量专业及劳动人才,而业界亦在大型工程项目推行上面对时间不均的问题,这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牌倒牌牌倒,日后导致一时人手不足、一时又开工不足,故此整个业界的人力资源有升级转型的需要,以令人力资源的供求更稳定。

其中一个较直接的方法便是可以考虑在本地建立「组装合成」的建筑工厂。政府正在研究规划龙鼓滩填海,或许这是一个好时机深入探讨并考虑在该处建设大型产业园,当中包括建立「预制组件」工厂,比起现时通过内地厂房生产,直接在本港成立的机会可以大大地减少成本,增加弹性并且推动传统建筑产业的升级转型。

除此之外,「组装合成」技术的障碍还出现于运输大型组件及装嵌工地细小等问题。故此,此技术会比较适合应用于道路及工地限制较少的新发展区。因此本港未来发展北部都会区,这个有30000公顷的新发展区,将是「组装合成」大展拳脚的机会,港府要尽早建立新制度、培训人才、业界升级转型、建立本地「组装合成」建筑工厂,有效帮助更广泛地运用「组装合成」,加快政府于过去八年累计拖欠约12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的兴建进度。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