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精英

首页 > 最新文章 > 华裔精英

戴小华:「因为有情」的中马文化使者(2022.5)

发布日期:2022-06-27

◎陈悦

马来西亚作家戴小华珍藏着冰心老人写于1992年的一封信,一页信纸述说马中作家交往的一段温情往事。

在信中,冰心祝贺戴小华的女儿即将进入美国韦尔斯利学院就读——这也是冰心的母校。在信中,冰心写道,「令媛能到韦尔斯利就读,极好」,「我特别喜欢那个慰冰湖」,其对母校的感情跃然纸上。读信之后,戴小华专门交代女儿拍一张韦尔斯利学院慰冰湖的照片,她准备寄给冰心老人,希望能让当时已过九旬的老人通过照片,重温昔年景象。

「她去了以后整整一年都没有寄来照片,我还感慨小孩子办事不靠谱,」戴小华笑着说,令她意外的是,女儿入学一年后,一次寄来了四张照片——包含着慰冰湖春、夏、秋、冬四季的代表性场景。

「没想到,这孩子这么用心。」戴小华带着一个母亲的自豪说,女儿的性格和她相似,「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努力达到最好的结果」。

祖籍河北沧州的她又说,自己有着沧州人的「铁狮子精神」,也带着燕赵之地的侠义之气。「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我都会尽力而为,不会轻易放弃,努力完成。」

第一位马中文化使者

三十多年前,戴小华就完成一件「别人认为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位获政府批准赴中国交流的「文化使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戴小华凭处女作《沙城》在马来西亚文坛异军突起。这部作品引进大陆后,也引起中国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学者的兴趣,暨南大学和南京大学邀请戴小华赴华交流。

马中两国虽然在1974年建交,但由于历史因素,两国尚未开放民间自由往来。「不轻易放弃」的戴小华毅然递交了申请,在马中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她的访华申请获得了批准,成为颇具历史意义的「第一人」,于1990年4月先后到暨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参访、进行交流、举办讲座。

戴小华的破冰之旅也引起马来西亚社会的关注,马来西亚各界都希望了解中国。于是,当时销量最大的华文报《南洋商报》,邀请她回国后书写第一手访华所见所闻,特辟整版《戴小华中国行》三个月。戴小华一篇篇细腻且「有情」的文章,也引起读者热烈回响。

「破冰」访华后,戴小华又在1991年邀请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文艺营」的莫言、王安忆来马来西亚访问,举办巡回文学讲座,在当地文学界和文学爱好者中引起轰动,也创下中国当代作家访马的先河。走出两个「第一步」后,戴小华又多次访华,并邀请王蒙、刘心武、苏童、张承志等许多中国知名作家赴马访问,马中文学界「越走越亲」。

戴小华也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和多位中国知名作家交往的故事。在首度拜访冰心老人时,两人相谈甚欢,冰心老人的女儿两度询问母亲是否需要休息,冰心老人都笑回「谈得正高兴」。最后还是体谅老人身体的戴小华「忍痛打断」老人的谈兴。萧干老人则在看了戴小华的作品后,被她的文学才华打动,亲笔写信向中国台湾的《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副刊主编推荐她。戴小华深受感动,却没将推荐信转交给他们,只是自己收藏作为纪念。

「(你的作品)是海外寄来的一本最可爱的书……大陆可写的多了,是个宝库,你何不多跑跑。」在萧干先生写给戴小华的亲笔信中,充溢着二十世纪华文文学宿将对后辈的欣赏、关心和鼓励。

在戴小华的工作室,翻看一本本剪报、一张张珍藏的老照片、一封封中国作家手书的信件、一篇篇她和中国作家对谈的记录,笔者可以感受到一段段历经岁月积累的深厚情谊,感受到华文文学的薪传不息。

致力于马中文化及文学交流三十余年,戴小华的努力得到马中各界充分肯定。马中建交三十周年之际,马来西亚政府由时任副首相向其签署颁发了「马中友好贡献奖」。

为马华文化留下一份记录

进入九十年代,戴小华不断有新作品问世,也参与策划、筹办了越来越多关于马来西亚文学、马中文学交流乃至海外华文文学交流的活动。她在马来西亚文坛不单以才女著称,也以一位出色的文化工作者为人熟知。戴小华先后成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和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履职期间,她积极策划《当代马华文存》的编辑出版工作。

在戴小华看来,一代代知识分子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历经风雨成长,用自己的笔留下可贵的声音,传承着华人文化,在二十世纪之末,需要用这样一部汇集,将马来西亚社会真实的图景保留下来,也为华人文化在马来西亚未来的发展提供自身的「反省和检讨」。

戴小华担任文存总编辑工作之际,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对文存的编辑工作带来冲击。她全身心投入,以其声望和人脉为文存「化缘」。为了加快编辑工作进展,节省人力物力,她承担起了很大一部份编辑具体工作。文存时间跨度二十年,收录了近300位作者的800余篇文章,至于翻阅的文章更是数十倍于此,且文章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领域。身为总编辑,绝非仅需简单地将文章汇集起来,戴小华需要收集大量数据,阅读大量文章以及斟酌文字中的敏感部份。在三年半的编辑过程中,漏夜工作成为她的日常,每天过眼的文字数以万计,为此甚至造成她视网膜脱落两次。

《当代马华文存》的出版,被王蒙誉为「是他们对(华人文化)的一个卓越贡献」。香港大学前校长王赓武也称赞说,「文存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气魄与大动作,更为全球华人提供完整清晰的借鉴。」

除了《当代马华文存》,在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期间,戴小华还完成出版《马华文学大系》。这两部文献的出版,被当地华社称誉为如同马来西亚地标双子塔般的「文化双峰塔」。

积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文学联盟

戴小华在《我的中国梦》中写道,「我对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始终怀有梦想」。「流着中华文化血液」的戴小华希望能通过马中文化交流推动两地民心相通,也助力马来西亚华人文化更好传承发展。

戴小华曾将自己和家族在两岸的经历创作成《忽如归》,她说,这部作品写的是家族史,其实是两代中国人悲欢离合的历史,也隐藏了大时代的离散和集体创伤记忆。《忽如归》的故事有两条线:一个是戴小华的母亲,从母亲在台湾过世、戴小华把母亲灵柩从台湾运回河北沧州安葬,回顾了母亲的一生;另外一条线是大弟戴华光,土生土长的台湾外省小孩。母亲和弟弟代表了两代人的人生,经过战乱、灾荒、流亡,最后想要回归故土。戴小华说,「我们对大陆的牵挂,主要是尽孝。这种『孝』,是因为父母对他们家乡的感情而爱屋及乌,就算父母亲已经过世,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我们对家乡的捐赠也一直在做。」

在戴小华的积极推动下,马来西亚成为去年成立的「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创始会员。在文学联盟举行成立大会时,戴小华说,联盟的成立是以文学的力量将世界各地的作家凝聚在一起;她期待文学联盟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协助传承和发展各国文明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共同性,推进彼此相互学习、文化互鉴,以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及各民族和谐。

作为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文教发展委员会主席,今年,戴小华与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合作拍摄文化情感节目《倾听马来西亚》,并亲自参与策划主持。通过拍摄马六甲、槟城、吉隆坡、巴生、加影等代表城市,颇具匠心地引入马来西亚文学经典篇章,并配上不同场景的切换,让观众观赏到图文声像并茂的一场视听盛宴。节目预计将于今年5月下旬在马中两国网站播出。她希望通过这一节目,助力马中人文交流,「为马中人民搭建共享、共赏、共识的桥梁」。

戴小华曾将自己的散文集命名为《因为有情》。她说,「我创作,不是因为我有才情,而是因为我有感情。」同样的,戴小华说,自己致力于华人文化传承、推动马中文化交流也是「因为有情」——对祖先父母、中华文化的深情。

致力于马中文化及文学交流三十余年,马来西亚作家戴小华得到马中各界充分肯定。她希望,通过马中文化交流,不单推动两地民心相通,也助力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传承发展。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