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以「每日解决一问题」的决心(2022.8)

发布日期:2022-09-01

◎文轩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上下同欲者胜」。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单靠李家超一个人还不足够,毕竟个人的力量有限,还须整个管治团队一同秉持「每天解决一个问题」的决心,以无比的勇气和变革精神突破桎梏,敢于作为,并在中央支持之下建构一个更公平开放的社会,能带动公平竞争,社会资源更好地调配,令社会有更多发展机遇和上流机会,缩窄贫富差距。

破除利益固化藩篱

「问题很多,但每天解决一个,一年就有365个,积累下来就应该有成绩了。」当李家超还是候任特首时便如此说道,展露了他「以目标为结果」的实干决心。政府新班子上场一个月,果然一扫旧习,雷厉风行地推出了不少新政策和新措施,令市民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盼。然而,施政新风绝不能是「三分钟热度」,更不能仅限于特首或几名司局长,而须整个管治团队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香港才有望再次腾飞。

经历了漫长的黑暴和疫情,新一届特区政府肩负着中央政府和广大香港市民的殷切期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时对特区政府新班子提出「四点希望」,包括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以及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当中特别提到「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务实有为、不负人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这无疑是特区政府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工作指南。

务实有为开新篇

李家超上任后,确实展现了「务实有为」的工作作风,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不仅一口气成立了针对跨代贫穷、土地房屋供应、公营房屋及地区关注议题的四个工作小组,还明确为解决房屋问题定下时限,表示新政府会在上任百日后的报告中,交代有关加快建屋的新想法。

百日时间不算长,李家超敢于许下承诺,心中自然已有完整蓝图,有具体的部署去一步步落实。而设立的四个工作小组更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聚焦香港问题的痛点和难点,集中力量解民所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李家超在处理公务员加薪的问题上,也展示出他决断的施政风格,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公务员加薪问题是一个烫手山芋,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于今年五月的调查指出,高、中、低级公务员在扣除增薪点后的净指标分别为7.26%、4.55%及2.04%。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社会上对此争议较大,决定交由下届处理。

李家超在任内第一次行政会议上就一锤定音,将高中低三层公务员及首长级公务员划一加薪2.5%。固然这一决定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但中间落墨的2.5%,与通胀相若,既顾及了外界观感,亦考虑到经济环境以及公务员士气,而且决策过程干脆利落,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杨何蓓茵随即向公务员团体和公众解释加薪理由,公务员内部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弹,令这一个棘手敏感的议题轻松消弭,由此体现李家超以及新一届管治班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手硬,一手软

李家超既有果决的一面,也有柔软的一面。在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方面,李家超首创「前厅交流会」,每次派一位司长连同五至六名局长与立法会与议员交流,以促进行政立法机关的良性沟通。首次交流会由李家超亲率六位正副司长出席,不少议员反映会面气氛良好且具建设性。

不仅如此,李家超新一届政府的首次立法会行政长官答问会上,在一个半小时内,聚焦行政立法关系、防疫通关、土地房屋等社会关切问题回答了17名议员的问题,成立针对跨代贫穷、土地房屋供应、公营房屋及地区关注议题的四个工作小组,也正是在这次答问会上提出。

有跟了立法会多年的记者感慨:「以前的特首答问会针锋相对,火花四射,许多时候更像是一场辩论赛,听起来非常精彩,但真正落笔写报道的时候却发现乏善可陈。而李家超的答问会虽然十分朴实,没有人暗藏机锋,但讲的都是具体政策和规划,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不被专家牵着鼻子走

李家超提出「每日解决一问题」,但「通关难」的问题已困扰香港足足两年半,两地探亲、商贸、就学等各个方面都大受影响。上届政府防控疫情不力,即便是中央耳提面命,要将香港抗疫视作头等大事,但转过头香港就由于放任国泰防疫漏洞而爆发了第五波疫情。与此同时,上届政府又视能够与内地防疫机制对接的健康码如洪水猛兽,任由各界百般劝谏都坚决不肯采纳,导致通关一直未能成事。

新班子上场后,提出了多项新的防疫措施规划,例如参考内地的做法,增设「红黄码」机制控制疫情传播。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为了方便跨境人员交流,政府正在研究缩短访港旅客检疫日数,有可能从现在「7+0」缩短至5日或更短。他更表示多次亲自尝试到内地「驿站」网页预订深圳的检疫酒店,故十分理解市民在疫情期间往返两地遇到的困难,并且着力争取更多的检疫酒店。虽然通关的目标尚未达成,但起码已向通关的方向作出努力,予市民盼头。

另外,针对过去的「专家抗疫」,新班子的立场也更加坚定,不再被意见不一的专家牵着鼻子走。例如在最近每日确诊个案逾三千宗的情况下,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等四名专家竟联名撰文称,本港应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透过低度传播产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种,在冬季前产生「混合免疫」,避免医疗系统届时崩溃。文中并建议政府放弃围封强检,以及优先与海外通关,并逐渐将酒店检疫转为家居检疫等等。

说白了,这就是外国那套「与病毒共存」的理论,政府什么都不用做,任由市民感染。本身就是医学专家、业界权威的卢宠茂对此明确表示,群体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终仍是一个理论」,政府不能单凭免疫屏障或混合免疫概念就「乜都唔做」,因为「这种理论未必可实在地保护市民」,强调政府需继续做好减感染工作,不可能「躺平」。以上种种,都显示新一届问责团队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团队,也是一个具执行力的政府,令人耳目一新。

如何破除利益固化藩篱

不过,对于新班子而言,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由国家最高领导人特别指出,香港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可见这一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并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这已是今届特区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什么是「利益固化藩篱」?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说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已经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谈到香港的利益固化,大多数港人都不难感受到一小撮商界对资源的垄断。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早前指出,「利益藩篱」是指香港的「产业」和「分配」问题。例如在产业方面,房地产的利益过大,例如在2003年至2021年间,私人住宅售价贵了5.5倍、写字楼售价则贵了6至12倍,所有增加市值合共超过20万亿元港币,比全港所有打工仔的报酬和企业的盈利还要多。

过往特区政府崇尚「大市场小政府」的经济原则,不仅放任市场扭曲,政策上还经常偏帮不同行业或市场上的大额持份者,令新人进场成本太高,缺乏竞争力。同时令阶级流动性降低,经济欠缺新的创意及增长动力,发展停滞不前。如果放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难以做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由此可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必须要极大的魄力和决心,要大刀阔斧,要敢于触碰既得利益集团。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上下同欲者胜」,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单靠李家超一个人还不足够,毕竟个人的力量有限,还须整个管治团队一同秉持「每天解决一个问题」的决心,以无比的勇气和变革精神突破桎梏,敢于作为,并在中央支持之下建构一个更公平开放的社会,能带动公平竞争,社会资源更好地调配,令社会有更多发展机遇和上流机会,缩窄贫富差距。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