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精英

首页 > 最新文章 > 华裔精英

萧显扬:尝尽百味 不负此生(2022.8)

发布日期:2022-09-01

◎余瑞冬

「我这个人生活了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可能等于别人生活两辈子、三辈子。」回首过往人生路,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知名华人慈善机构颐康基金会总裁萧显扬对记者说。

香江成长四十载

萧显扬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时期,是地地道道生长在塞拉利昂下的香港仔。虽已移民加拿大34年,但经历和目睹过香港数十载起伏变化的他,讲起万里之外的故乡,仍自信心中对香港的感情胜过香港今日的年轻一辈。

来自草根家庭的萧显扬在苏浙公学读至中四便辍学,转为半工半读。凭借在夜校的努力,完成中学及大学预科课程,又进入联大书院攻读新闻传播。忆起少年读书时,他说,那时的老师们即使政见有所不同,亦会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民族感情。

读毕大学预科,萧显扬考入当时与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齐名的美国合众国际社,成为一名国际通讯社的职业记者及编辑。他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收听中国内地电台,获取新闻信息并发出英文报道。他的新闻稿令西方世界对那个特殊年代相对封闭的红色中国有了些许了解。

1971年,中美之间展开「乒乓外交」。美国乒乓球队经过香港时,萧显扬有机会参与一线采访,并作为一名西方媒体记者,在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挥拍上阵,打了一场乒乓球。

在合众国际社的优秀表现,令萧显扬申请到奖学金,赴美接受近两年的新闻培训与实习。

「镀金」返港后,他升任合众国际社香港区负责人。但看到当时的畅销杂志《读者文摘》国际中文版提供职位的机会后,他毅然跳槽。于是,作为杂志总编辑的林语堂次女林太乙成了他的老板。在那里的6年职业经历,令萧显扬进一步形成了对文字的敬畏和严格要求。

1980年,喜欢探索新领域、挑战自我的萧显扬考入香港政府新闻处。对他而言,这份工作的一大好处是,自己会被派到政府的不同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他曾获派驻位于香港大会堂的文化处,负责和参与了诸多文化活动,这为他日后投身文化交流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政府部门做得很不错、在同事眼中正处于搭乘「白金升降机」的事业上升期的萧显扬,又作出与妻女一起离开香港、移民加拿大的决定。那时的他已是不惑之年。

举家迁居从头搏

萧显扬说,自己选择移民的原因与很多人不同。「我就像是在隧道中一样,已经看到了尽头。再做10年、20年是什么样,甚至退休时拿多少钱都已知道。」他说,自己对这样的人生并无兴趣,「反而希望找机会看看,自己能否在一个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挥所长。」

移民的过程很顺利,但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扎根并不容易。1988年登陆加拿大后,萧显扬经历了一段艰苦历程。加拿大的薪资远不如在香港时的待遇,一些雇主以只有低职位空缺或认为他缺乏相关经验为由让他吃了「闭门羹」。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后几乎无事可做,一年多后,萧显扬才找到稳定工作。

他偶然在商场中看到一家照相器材行招聘人手。凭借自己过去的摄影作品,他被老板录用,在店里既做销售员,又要冲晒照片,还需负责扫地打杂。从率领60多人、主持处理预算不菲的大型活动的政府新闻处首席新闻主任,做回最基层的打工仔,萧显扬坦言,当时内心颇有压力。

他明白人际网络很重要,于是常参加各类团体活动、做义工,关系网逐渐扩大。

机遇不久后降临。萧显扬获得一单为美国广告公司拍广告片的机会,凭借过往人脉及经验,他按照客户需求,成功请到香港明星梅艶芳及专业拍摄团队完成项目。他的事业重新打开局面。

1990年代初,香港政府决定在加拿大设立经济贸易办事处。拥有香港政府工作经验的萧显扬成功获得办事处的新工作。其后,他作为主力,协助办事处圆满完成横贯加东、加西十余城市的香港形象大型系列推介活动。

其后,萧显扬与同事们经历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时刻,他突出的工作能力也被华人小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奉献小区促交流

进入新世纪,萧显扬接受邀请,成为当地颇富影响力的非牟利机构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的行政总监。

任职期间,萧显扬与同事们做了不少推动中加文化交流的工作。譬如,与陕西博物馆合作举办「马踏飞燕」展览、邀请中国电影乐团等赴加访演、率加拿大大学生暑期交流团多次赴华参访等。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在香港美心集团支持下,带领加拿大的年轻学生们踏访宁夏等鲜有机会造访之地。萧显扬说,这也让他有机会真切了解中国内地的发展。

留意到一些收养中国孤儿的加拿大家庭组成的团体后,萧显扬启动项目,邀请中国移民与收养中国孤儿的加拿大家庭进行交流,既让受养孩子们接触和学习到中国文化,也让中国新移民了解如何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的生活。

2004年,萧显扬再次转换身份,重返香港驻多伦多经济贸易办事处担任助理处长。2013年秋,他出任颐康基金会总裁。先后两次供职于香港经贸处,服务共约18年,在萧显扬移民加拿大的岁月中占据逾一半时间。

2006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新春大型歌会在多伦多举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十余位知名歌星参演,2万余人到场观看。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移民小区的数十家团体和机构参与主办或协办。作为顾问,萧显扬回忆起筹办过程的点点滴滴,仍津津乐道。

一转眼,萧显扬在颐康基金会已服务9年多。华人创办的颐康中心目前已是加拿大最大的非牟利长者护理机构。为保障逾万名长者持续享受全面护理服务,颐康基金会每年须筹募数百万加元。

萧显扬说,近几年的筹款成绩屡创纪录,从6年前的一年筹得善款200多万加元,已增至2021年的约600万加元。目前,颐康正在筹建新的长者公寓,萧显扬深感肩上担子仍重。

他希望颐康有机会与中国内地多交流、多合作。常看中国电视媒体、关注中国发展的萧显扬说,自己已留意到上海等地的长者护理机构成功实例,「我们不可夜郎自大」。

如今,两个女儿各有不错的事业和发展空间,萧显扬已不再操心。总喜欢新挑战的他于2022年初在多伦多创建加亚创意交流中心。「无论是商业还是文化艺术,都一定要有创意,」他说,未来希望着重推动加拿大与中国内地、香港等地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并会特别着眼有创意的内容。

如今仍可全篇背诵《滕王阁序》《长恨歌》等经典古诗词的萧显扬说,自己爱「美」,这或许是其沉醉于摄影艺术和诗词歌赋的原因。萧显扬像年轻人一样喜欢浪漫和激情的作品,希望能登台用普通话朗诵《长恨歌》。

惟愿不负此生

多年来,身居海外的萧显扬始终关注着香港的发展变化。数年前,他写下一首歌词《回想香江》并由友人谱曲。歌中写道,「塞拉利昂下有我们勤力的足印,泪珠里的欢颜,唏嘘中的希望。从风浪里崛起永不停顿的开创,让我幻想奔放,是我精神的乌托邦。洋紫荆花上一颗露水,微光。」

今年适逢香港回归25周年。作为多伦多香港移民小区活跃人士的萧显扬参与协助了当地小区与香港驻多伦多经贸办事处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他认为,香港回归后,在基建、交通运输、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从港珠澳大桥到西九文化区的发展均可见一斑。他亦说,现在的青少年将是25年后的栋梁。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加强国民教育、着重培育人才。

萧显扬引述秋瑾之词道,「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他说,以史为鉴,百余年前列强侵华,英帝国掠夺香港,今天的港人需时刻毋忘国耻、珍惜回归。年轻一代应心怀家国、放眼世界,懂得融入国家未来发展,为香港、国家以至世界作出贡献。

在萧显扬看来,展望未来,不论在人脉、金融经贸还是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香港与祖国的关系都会更加密切,但香港仍会保持重要的桥梁角色。现在正是一个好的开端,香港要借国家崛起之势,循序渐进,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并与亚太地区和东南欧等区域建立更多联系。

说回自己,75岁的萧显扬笑言,虽已远超退休年龄,但自己还可以出来做事,「头脑一点问题没有,跑步也可以,行山时甚至比年轻人走得还快。」

他说,人生就是一个收获经验的过程,做人最大的意义在于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虽然有人劝他不用再「这般辛苦」,但他认为,这恰恰是自己享受的部份。

「我的想法是,希望不负此生。」萧显扬以英国诗人Alfred Lord Tennyson的诗句「I will drink life to the lees」作为座右铭。「人生苦短,尝尽百味;是苦是甜,不枉此生,」他说,也许这就是自己不断「转换跑道」的原因。

加拿大知名华人慈善机构颐康基金会总裁萧显扬,虽已过退休年龄但仍不断挑战自我,于今年初在多伦多创建加亚创意交流中心。他希望,未来继续推动加拿大与中国内地、香港等地之间的文艺交流。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