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政府应推积极主动的人才政策(2022.9)

发布日期:2022-09-30

◎洪为民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菁英会荣誉主席

香港要成为大湾区的国际人才中心,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心怀,容纳和吸引各种人才。只要聚焦香港欠缺的专业岗位,这些人才不单不会对本地人才造成太大冲击,反而会「做大个饼」,吸引更多创科企业落地,同时也让本地人才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无论是从内地或外国而来的人才,均对香港未来发展有利,期望特区政府解放思想,积极主动推出人才政策,尽快处理香港人才不足的问题。

8月11日,政府统计处公布,2022年年中的本地人口临时数字为729.16万人,当中出生率少于死亡率的自然减少为2.65万,净移民数(即移入减去移出)减少9.5万人,流失的人口中,流动人口只占2,200人,即大部分的流失人口是常住居民。事实上,香港的人口自然减少首次在2020年已出现。我们同时也面对人口老化问题, 65岁至69岁人口的比例,由2012年的3.7%增加至2022年的7.1%;20至24岁的人士则由2012年的6.4%跌至2022年的4%。不少行业如建筑、运输,也要面对劳动人口老化这个严重问题,蕴藏工业意外计时炸弹。不少企业反映现时聘请人才遇到困难,市场不单供不应求,薪酬也因为人才短缺而被抢高,令中小企百上加斤。2021年经优才计划移民到香港只有2000人,只为4000人配额的一半,再加上非本地大专生为13254人,两者根本不足够补足香港的人口流失。面对香港整体人口数目下降,如何吸引人才在香港汇聚,成为本届特区政府亟待处理的问题。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初,有约7000万人口,现时已经超过8700万。大湾区11个城市的人口正在处于上升轨道之中,只有香港的人口在下跌。全世界不同的城市都在争取高端人才落户,提供不少吸引政策,包括企业及个人税务优惠、人才落户补贴、甚至安家费等等,也会为外来高端人才提供不少生活便利,包括子女就学等。面对出生率下降及人才外流,香港应推出积极主动的人才政策。

积极主动吸引人才

行政长官李家超曾多次提到,香港要向全球「抢人才」,他预告在首份施政报告会提出相关措施。他认为香港要发展创科产业,去吸引全球人才。这个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有好的创科就业岗位或者创业前景,可以吸引人才。但没有大量好的创科人才,又如何吸引创科企业在香港落户或者创业?笔者认为,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透过政策和投资,吸引创科企业,另一方面必须积极主动吸引人才。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香港并没有人才政策,而是实行「反人才政策」,我们的入境政策,用尽方法不让人进来香港,审批时间也非常长,企业不胜其烦。虽然如此,过去因为香港的软环境(环境、自由度、税率)等比较优胜,还是有不少人才来。香港过去的成功,正正是依靠一代又一代的新移民。事实上,所有伟大的城市都是移民城市,纽约、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过去的香港都如是。而硅谷今天技术人员超过一半是亚裔。

今天全世界,包括科技龙头美国和中国内地,以及新加坡都在积极吸引人才。美国的H1-B签证,是美国科技企业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依靠,2022年有65000个本科名额和20000个硕士或以上名额。新加坡政府也一直极为重视引进人才,早在1988 年便成立了「人才招聘委员会」(Singapore Talent Recruitment Committee),负责制定及统筹吸引及留住人才的政策。新加坡主要通过主动招揽世界各地合适的人才落户,结合完善的入境政策,吸纳所需的人才。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 of Man Power简称MOM)亦长期关注在海外的新加坡公民,经常邀请他们回国发展,也对移居新加坡的人才,提供不少关怀和照顾,更被戏称为「妈妈(MOM)的关怀」。反观香港的劳工处,主要聚焦劳工及服务业人士,并没有能力和兴趣,关心高端人才。

软环境方面继续保持优势

另外美国在1995年开始,每年提供55000份多元化抽签移民签证,令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种族人士到美国工作,申请人无需有雇主申请,只须具备高中或同等的学历,或过去5 年内有2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香港也可以参考这个方法,每年容许5000名从全球200强大学及内地985大学理工本科毕业的人士,经审核后可免工作签证来港,弥补香港人才不足。

香港在软环境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又比邻中国内地这个庞大和高速增长的市场,对国际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除了缓慢刁难的入境制度外,令人才却步的还有昂贵的居住成本和子女就学困难。

笔者建议针对内地来港专才,可以借鉴传统中国的「会馆」概念,政府资助或者拨地,由同乡组织成立类似青年旅社的同乡会馆,为刚由内地来港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才提供低廉住处,最多六个月,减少他们的负担。也可以藉助同乡相互照顾,形成互助社群,增加对人才来港的吸引力。同时,对于例如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人才,也可以推出类似的计划,由当地在港侨民组织营运。另外,要加建更多元化的国际学校和宗教场所,让这些人才可以宾至如归。最最重要的是香港人要改变心态,不要有排外或者歧视的心态,才能让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才,都愿意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工作和生活。

香港要成为大湾区的国际人才中心,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心怀,容纳和吸引各种人才。只要聚焦香港欠缺的专业岗位,这些人才不单不会对本地人才造成太大冲击,反而会「做大个饼」,吸引更多创科企业落地,同时也让本地人才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无论是从内地或外国而来的人才,均对香港未来发展有利,期望特区政府解放思想,积极主动推出人才政策,尽快处理香港人才不足的问题。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