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特区政府施政仍有三大隐忧(2023.2)

发布日期:2023-03-07

◎成一

特首李家超率新一届政府团队就任半年以来,社会稳定,民心凝聚,政治局面焕然一新。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从新一届特区政府就任半年多的情况看,仍有三大隐忧需要解决。

特首李家超率新一届政府团队就任半年以来,香港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拉开了由治及兴的大幕,社会稳定,民心凝聚,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李家超强化治理能力,优先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成立四个工作组。包括由政务司司长带领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由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由政务司副司长带领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以及由财政司副司长带领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在推动解决跨代贫穷、土地房屋、地区工作、公营房屋等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李家超广泛听取民意,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务实进取,广受好评。这份施政报告推出七大施政举措,涵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包括房屋土地等在内的多领域政策措施近600项,涉及一系列增强香港整体竞争力的政策。同时,施政报告还提出110项KPI(绩效指标),要求把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落到实处,切实取得成绩。

最值得点赞的是,特区政府对新冠疫情防控的正确把握。今年7月以来,经历过第五波疫情扫荡的香港,尽管确诊人数逐步上扬,从每日2000左右,上升到半年后的两万多。但是,特区政府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也不搞时紧时松、围封强检,而是通过对香港疫情整体情况的正确分析,对防疫屏障的正确把握,顺应民意,以「可控」和「不走回头路」的果敢精神,有条理、分步骤地放宽疫情防控措施,使香港社会各方面一步步回复正常秩序。

同时,李家超不断向中央积极争取,与广东省有效沟通,终于在2003年1月8日开始,香港与内地恢复人员正常往来,逐步、有序、全面实施通关。两地因疫情而中断三年的通关往来就此打破!接下来,海关通、人员通、贸易通、旅游通、经济通。可以预见,香港与内地必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迎来后疫情时段的黄金振兴期。

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从新一届特区政府就任半年多的情况看,仍有三大隐忧需要解决:

隐忧一:司法机构仍未落实「爱国者治港」

大家都知道,香港特区的管治权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

现在的情况是,香港在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善选举制度的三大选举之后,即选委会选举、立法会选举和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可以说,香港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基本上完全回到了爱国者手中。但是司法权,尤其是以香港各级法院为主要架构的司法权,则似乎仍然停留在回归之初的20多年前,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港英时期的一套,还是外籍法官「当家」。

司法机构未能落实爱国者治港,带来的恶果是非常明显的:

且不说,当年最经典的「环评司法复核案」,一位目不识丁的穷苦老太婆被人唆摆,以「环评」为借口,滥用司法程序,申请法律援助,提出司法复核,狙击港珠澳大桥建筑工程。这么一个显而易见「烂招」,居然在高等法院赢得胜诉,最后迫使工程严重受阻,导致延误时间近一年,浪费公帑89亿元。也不说荒唐法官变相鼓励「占中」、「暴乱」分子的判词:「公民抗命」、「违法达义」等等。最近发生的两个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其一是「违法滥发免针纸」案。7名私家医生被揭发怀疑违法滥发医学豁免证明书(免针纸)约2万张,从中牟取数千万经济利益,并对社会切实构成防疫风险。为保障公众利益,特区政府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宣布这些从违法渠道取得的「免针纸」无效。

谁能料到,就这么个事,却引发了一场「司法复核」。先是某立法会议员,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她不去谴责罔顾抗疫大局,违法滥发「免针纸」牟利的那几名私家医生,反而对特区政府率先发难,质疑政府卫生局长卢宠茂是否有权废除非法「免针纸」的效力。接着,那位因经常以「讼」为乐并因此而破产「复核王」如获至宝,乘机跳了出来,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而高等法院的法官迅速「开展工作」,裁定「复核王」胜诉,并推翻政府的决定。

当然,政府最后出招,修改条例,赋权有关部门行使相关权力,反败为胜,大得民心。但此案例可看出,香港的司法机构是何等的荒腔走板!

其二是「黎智英聘请洋大状」案。前不久,「乱港四人帮」之一的黎智英涉嫌犯下违反「香港国安法」的相关罪行,他要求聘请英国「洋大状」为其辩护。明眼人都清楚,国安法所涉的几条,都是大罪,「勾结境外势力」、「颠覆国家政权」等等,事关国家机密,又岂是外国大状可以插手的?此事,特区政府律政司多次上诉,明确反对,而香港的上诉庭、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却始终一意孤行,驳回律政司的上诉,坚持同意黎智英聘请洋大状。特首李家超无奈之下,只好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

香港司法机构如何落实「爱国者治港」,问题非常复杂。但由此看出,「隐忧」不除,正气不彰,社会发展肯定不顺。

隐忧二:政府官员的责任担当仍有不足

客观而论,特首李家超率领的新一届政府团队,新人新要求,新人新作风,精神面貌与往届政府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是,由于香港回归之初,所有公务员几乎全班过渡。虽然20多年过去,特区政府的运营体系、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以及官员和公务员的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仍然陈陈相因,没有受到新时代的洗礼,没有受到灵魂深处的冲击,更没有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很多情况下,不遇事则罢,场面上说话还是比较响亮,若须有担当的时候,往往就「露怯」了。

特区政府在收回粉岭高球场部分用地这件事上,就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这件事,有媒体称之为新一届政府与商界富人的首次较量。这场「较量」中,确实看出了相关政府官员在锐意进取和勇于担当方面的不足。

本来,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伊始,根据中央的要求,也根据香港公屋轮候超长的现状,为抒缓民困,收地建公屋,这完全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开口很小,简单易行,并不是收回整个高球场的用地,只是收回停车场的用地。此项目在上届政府就已经完成论证,并得到广泛的民意支持。应该说,是一个成熟的方案。

但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的环评报告,在环境咨询委员会论证会上却变了味。该会煞有介事地开会近20个小时,最后,认定政府的环评报告没有该停车场雀鸟凌晨2点至6点的生态观察,没有飞蛾凌晨2点至4点的生态观察等,要求补上半年这方面的报告。

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典型的「鸡蛋里面挑骨头」。同时,这个「环境咨询委员会」并非权力机构。但是,政府相关的各级官员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讲话,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驳斥,有关部门则乖乖地按其要求再做半年「雀鸟、飞蛾生态报告」。好端端一个抒缓民困项目就这么被拖延下去了。反而,只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义正词严炮轰该委员会主席黄远辉。

特区政府已经画出香港发展的宏伟蓝图,未来五年至关重要。古人有云:「为官避事平生耻」。政府的官员和公务员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操盘手,责任担当是达成目标、实现结果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必须加强再加强,提高再提高!

隐忧三:香港发展科技吸引人才步子不够大

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增加全新发展动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发展创新科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特首李家超多次公开强调要「抢人才」,相关的司局长也大张旗鼓地推出了「抢人才」的措施和办法。

应该说,香港这次的「抢人才」计划和措施亮点不少,跟过去相比,力度也大了很多。比如,成了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取消过往「优才、专才」计划的配额限制,以及新推出「高才通计划」等等。

但总体感觉,香港发展创新科技吸引人才的步子还是不够大。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觉格局不够大、心胸不够广、步子迈不开。最直观的一条,就是政府关于人才「购房退辣」的政策。该「政策」表述:人才到港后,欲要解决住房问题,可自行市价购房,但仍需额外缴纳30%的「辣招税」。不过,请放心,当你在港住满7年,并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之后,「辣招税」可如数奉还。远的地方不说,相邻的深圳,人家的人才政策是「半价购房」。对比之下,真不知道该说香港是「引人才」还是「拒人才」了。

古有「千金买马骨」的佳话,香港何不鉴之一二?

二是感觉香港的人才政策不够聚焦、不够精准。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科技,最缺的是创科人才。因此,香港的人才政策必须要分开层次,精准揽才,不同类别的人才匹配不同的政策待遇。否则,按照年收入250万、世界百强名校的现有标准,「胡子眉毛一把抓」,就算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香港的创新科技照样发展不起来。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