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二十大后中央地方人事大调整(2023.2)

发布日期:2023-03-07

◎子瞻

在中共二十大后,中央和地方的人事调整都先后步入进行时。这一变动为外界观察今年两会将开启的一系列人事安排提供了重要窗口。在换届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又将如何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应对国际社会挑战,在变局之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亦将备受关注。

二十大后,从政治局到书记处,从中央军委到中央纪委,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率先亮相。在随后两个月里,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央外事办等几大中央机构负责人纷纷亮相,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如此,二十大闭幕以来,各省区主要官员的人事调整也步入进行时。你来我去,平级调动,省长升任书记,书记留有另任,频繁换将,令人目不暇接。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以及超半数地方区「一把手」现已调整完毕,有的省份已经新任命了副省长,为即将到来的换届做了准备。

进入3月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循例召开。换届之年的两会无疑备受关注,在大会上新一任国家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国家军委、国家监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领导班子,国务院各个组成部门「一把手」名单也将出炉。

正如有评论指出,二十大确立了中国未来五年迈向现代化的航向,相关部署的推进与落实将有赖于新产生的立法、行政、监察和司法团队。换届之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的第一年将以何种姿态打开局面,无疑将备受外界瞩目。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亮相

在二十大闭幕次日,涉及人事安排的二十届一中全会召开,根据全会公报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正式亮相,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中央纪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等。在其后两个月里,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等关键部门「一把手」也陆续在前述名单里确定下具体人员。

在中央领导机构中,政治局委员所担任的具体职务尤其受到关注。作为中共级别第二高的领导集体,其重要性仅次于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委员每月进行的会议都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内对外重要政策的制定。也正因如此,目前尚未得到更新职务安排的政治局委员更是引起外界对其在今年两会上职务的猜想和讨论。

比如,曾先后担任吉林省长、陕西省长、陕西省委书记的刘国中在二十大后升任政治局委员。新年以来,刘国中在四川、重庆调研疫情防控情况,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系列工作安排被外媒解读为其或将在今年两会上成为下任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国级高官。

从官员背景上看,中国高层选人用人更倾向于在科学、科技和安全方面有经验的专才。在24位政治局委员中,至少有5位科技领域出身的技术官员,这一群体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瞩目。比如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作为哈工大航天动力学博士曾主导中国航天集团,担任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总指挥,职业生涯专注于航天领域。在转入政坛后,马兴瑞先后主政深圳、广东、新疆,无一不是经济或政治重镇。

此外,新任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从政前曾任中国航天项目的总指挥,原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和原任北京市长陈吉宁是环境领域专家,已调任中央的原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曾任中国最大的国防安全集团兵器工业集团总经理兼北方工业公司总裁。

实际上,中共一直有任用技术官员的传统,比如温家宝是地质学出身,江泽民长期任职机电等领域。但与此前不同的是,现在技术官员中许多人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这可能也预示着中国未来将在相关的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亟需摆脱低附加值行业。从外部环境看,产业补贴和科技竞争招致美国贸易战和科技战,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甚至面临「脱钩」风险。有媒体评论称,在此背景下,科技官员们进入政治局,或将以其科技专长帮助中国摆脱西方技术封锁,加强创新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此外,在新一届领导机构中,除了提拔技术官员以应对科技发展的瓶颈,还有经验丰富的官员留任以应对外部安全环境,例如,王毅、张又侠等留任并位列政治局委员正是相关重要举措。现年69岁的王毅升任政治局委员并接替杨洁篪任中央外事办主任一职,成为中国外交事务「一把手」,56岁的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则在2022年年底接任外交部部长。

公开数据显示,秦刚进入外交系统工作后曾三度派驻英国,两度出任外交部发言人。2018年,秦刚升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当时外交部最年轻副部长,先后分管拉美地区事务、欧洲地区事务和新闻、礼宾工作。2021年,秦刚赴美国接替崔天凯成为第十一任中国驻美大使。2022年,秦刚在二十大上被选为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在外界看来,秦刚作为驻美大使回国升任外交部部长也意味着在中国外交工作谋划中,中美关系仍将是未来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全国省级党委「一把手」超半数已调整

中共二十大后,地方高层官员也开始频繁调动。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江苏、青海同日迎来新任省委书记。梳理发现,在二十大后的两个多月内,中国31个省份中至少已有16个省份省级党委「一把手」已调整,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陕西、辽宁、浙江、江西、甘肃、天津、重庆、贵州、江苏、山东、山西、青海。

在已调整的地方党委「一把手」中,关于京沪两大直辖市「北上」「南下」的变动是最受外界关注话题之一。原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原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北上赴京成为新任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于2020年12月初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调任福建省委「一把手」,时隔两年再获升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在外界看来,尹力医学博士背景尤为引人注目。2003年,尹力从美国访学回国时正值国内「非典」肆虐,他紧急被调至卫生部任办公厅副主任。公共卫生领域科班出身的医学博士身份,使他成为抗击「非典」期间唯一以专家身份参加总理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的官员。据媒体报导,在主政福建期间,面对多轮本土新冠疫情,尹力10天内足迹遍布6个地市、半个月里5到泉州抗疫一线、最多一天跑了4个市,忙碌的「日程表」背后是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与此同时,原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南下赴沪接棒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强成为新任上海市委书记。外界评价陈吉宁是典型学者型官员,其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后回清华大学任教,在清华大学工作17年一路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到大学校长。2015年,陈吉宁从学界转入政界,出任环境保护部「掌门人」。在环境保护部任职两年多后,2017年5月,陈吉宁出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并于2018年「去代转正」,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直至今次调赴上海。

从年龄层面上看,此番调整后,31省份省级党委「一把手」中已有三位「65后」官员,分别是1965年4月出生的青海省委书记陈刚,1965年2月出生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1965年1月出生的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他们中,今次履新青海的陈刚是目前31省份中最年轻的省级党委「一把手」。在省级政府层面,目前,北京市代市长殷勇、陕西省代省长赵刚、辽宁省省长李乐成、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福建省省长赵龙、青海省省长吴晓军都是「65后」,其中,1969年8月出生的殷勇为目前31省份中最年轻的省级政府「一把手」。

近期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除人事外,各地如何拼经济也是关键议题。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当前,中国已步入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疫情防控新阶段,多地口岸恢复通关、跨境旅游重新开通,省级两会如何结合各地实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推出地方发展新举措,外界亦拭目以待。

各地省级两会密集点题拼经济、促消费,例如北京市多个区级政府工作报告勾勒高质量发展经济的2023年路线图,释放大量投资、产业和商业机会,上海各区域聚焦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提出向实体经济下功夫,向创新产业要动能,广州市明确,要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加快推进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建设」。可以说,当地方人事调整步入进行时,各地未来发展质量与成色将成为检验此轮人士调整的重要指标。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