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纵横谈

首页 > 最新文章 > 教育文化纵横谈

走在减病减灾人道救援的第一线(2023.2)

发布日期:2023-03-07

──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暨助理院长、

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

◎主办/镜新闻
◎访谈者/陈英凝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暨助理院长、共享基金会总干事
◎主持/高璐 资深媒体人
◎文字/镜报记者
◎视频/「镜新闻YouTube频道」、Facebook、微博、华人头条、微信公众号

在世上有很多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际遇的救援人员、义工,把人道救援带给很多有需要的伤病者。这些非一般医护人员的故事都有着对人道救援的一份热诚和期盼,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暨助理院长、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便是当中一位。

2023年伊始,在《镜新闻》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教育文化纵横谈】节目,陈英凝接受了资深媒体人高璐的采访。陈英凝本身是位公共卫生专家,而且在灾难和人道救援方面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曾经去过很多像科索沃、柬埔寨等发生过灾难的地方,经历过不少触目惊心的场面。

陈英凝在大学念医学和公共卫生,毕业后一般同班同学会选在实验室做相关的工作。但一位与她关系很好的老师认为她的性格适合到偏远的地方做人道救援的工作,所以她早年有机会到非洲国家做关于旱灾灾害救援的工作,那些工作令她非常难忘。在一些大灾大难的地方看到医疗资源不足够,医疗队人员很少,但病人需求很大时,她体会到救治病人虽然很重要,但当一个医生在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治理一些病人时,这并不代表对病人的照顾可以减少,非常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关爱和尊重。医学是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但如果在灾害中要救援很多人,要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去决定怎样替众多病人寻找一些最好的医疗人道救援方法,这个想法对陈英凝影响很深。后来她在大学除了从事医学和公共卫生以外,同时还要从事推动灾难应变的工作。

救援工作包含对病人的尊重

谈起了一些很难忘的工作经验时,陈英凝说道早年跟一些国际救援组织出去工作的时候,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到一些末期艾滋病病人的家里看望他们,因为当时艾滋病还处于没有药物治疗的阶段,所以这些病人没法得到根治。能做的主要是舒缓治疗,提供病人一些帮助和作善终的服务。令她感受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当团队走进一些贫民区,看到那些病人已被家人放弃时,她的医护同事都愿意走进去为他们提供服务。陈英凝说:「做救援工作,当我们知道救不了他们的生命时,但如果可以给他们多一点关怀、尊严,这对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陈英凝还指出,如果可以做预防教育工作,有些疾病是可以避免的,例如艾滋病。如果多提供一些精确的健康教育,可能就不会受到感染。同样,对灾害的健康风险管理,如果一些家庭有了一些最基本的灾前准备,也可减低灾后的健康影响。在老龄化年代,长者通常服用很多药物,灾后如果他们到医疗站,医护人员问他们有什么病、正在服什么药,如果长者预先对这些有了解,医护人员就比较容易为他们提供帮助。所以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提升长者对自身健康情况的了解,这不一定等到有灾害才去做。

陈英凝之后到大学工作,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怎样去帮助不同的群体,根据他们的情况做一些教育去推动自救能力。例如住在地震区的居民,地震风险是存在的,虽然灾后亦是一个很好的备灾教育机会,但最好不要等发生灾害之后才教育他们。陈英凝团队发现人们受灾害影响后,有一些相关的活动推广灾前准备的话,他们的防备会比一些未有推动过相关教育的人群多六倍。所以不单在内地,推动备灾和自救在全球都很有需求,这是未来一个发展的方向。

设研究所针对贫穷地区所遇到的问题

陈英凝在2006年到中文大学医学院当助理教授,公共卫生和全球健康是她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怎样把前线工作做得较有效率: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国家?在2011年刚好能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倡议成立了「CCOUC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她亲任这个所的所长。主要工作是针对在前线的灾害准备,灾后的应变,偏远地方医疗公共卫生项目成效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这研究所研究的范围是全球性的,还有不同的合作伙伴,如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一些著名的大学等。研究所其中有一个旗舰项目叫「少数民族健康计划」,是在内地一些偏远的地方做一些实地的教研项目,主要是针对一些偏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受过天灾人祸的影响。研究所希望多了解内地少数民族居住的环境和情况,也会给予对医疗人道救援前线工作有兴趣的学生走出去实践的机会。

陈英凝说,当时很多有理想的年轻医护人员都希望走出去,但要找一个点作为大家做研究和累积工作经验的基地确实不容易,所以她建立这个少数民族健康项目,除了科研外,也给他们实地工作的机会,在偏远农村那里工作五至八天,住在村里面先了解村民的情况,做一些很简单的访问,再根据村民的环境制定一些健康教育项目,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这些村民和农村对研究所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在活生生有人住的地方,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研究所希望藉着这些机会给学生积累一点经验。她称,这些村落大部分都非常偏远,不容易到达,工作也非常艰苦,早年坐车坐船要三十多小时才能到达,现在发展非常快,交通也比较方便。他们花了最长时间的一个村落,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是挺有意义的。相信对一些年轻的实习医生来说,能到当地八天至十天做研究及教育的工作,亲身感受贫穷地区所遇到的问题,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来说,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团队设身处地为村民制定了一些健康政策出来,最后跟他们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关系,有一些点更有长达8年10年的关系。「我们见证着他们农村的发展,还有看着他们的小孩一天天的长大呀!」对这些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国家的发展,先了解国家,了解我们少数民族非汉族地区的环境,好好地学习沟通,做完以后再到其他国家去,这将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培训。

陈英凝提到,让学生感受最深的还有村民对他们的帮助。她要求她的学生要把自己的知识融入当地的需要,而不能简单告诉他们一些跟大城市一样的防灾备灾知识,在农村里面要跟村民一起解决问题。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民间智慧都是很特别,很值得记下来。所以学员除了到那边做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以外,回来时要把他们的经验写下来,并发表相关的研究文献,至今他们已发表了20多篇国际文献,也成了一个好教材。

教学成果奖足证团队努力十年的成果

团队在8年内总共带了786个学生走出去,到过10个不同的省市,14个少数民族地区,与18000多名村民互动,为此,陈英凝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她称这是团队努力十年的成果。2017年,团队也得到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教学奖,这是对大家很大的鼓励。这个奖项也让团队获得一些奖金,用以资助更多学生去参与农村的工作,之后有一些非牟利组织和院校也表示希望可以参与。

陈英凝除了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所所长外,还是共享基金会的总干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担任主席的共享基金会是一个非牟利的慈善团体,在2019年成立,最主要的项目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眼科白内障手术,因为这些国家的医疗系统还在发展中。

陈英凝谈及共享基金会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道医疗及救援工作为主的非政府组织,希望提供一个平台给中国年轻人参加人道救援工作。自2019年至今,基金会致力帮助老挝、柬埔寨波罗勉省和其他小区消除白内障失明积压的个案,凭借运作流动眼科手术车的独特经验,基金会在当地提供免费手术协助患者恢复视力。

她称,目前全球针对老人家的公共卫生相关的组织非常少,对老人家的服务也很不足够。现在基金会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眼科,相信白内障可以根治。当老人家把他的白内障治好便可以回到家里照顾家庭,自己照顾自己,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素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除了面对医疗资源不足及人手不足外,很多老人家轮候白内障手术可能要等很多年,所以项目的目标就是把他们积压的个案消除,例如在老挝,基金会计划完成12000例手术,还有柬埔寨、东非的吉布提、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等。她称,现在长者的白内障手术很简单,大概只需时25分钟,而且是无血无痛的。中国在过去40多年来累积了很多经验,用流动手术车到一些很偏远的地方替病人做白内障手术。共享基金会的做法是用流动手术车到一些「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替病人做白内障手术。共享基金会邀请国家卫健委派出不同省份医疗队跟他们去工作,当地的卫生部就负责安排病人来到手术车做手术和护理,这种合作模式是免费的,在三至四年时间内不间断地派这些医疗队替这些老人家做白内障手术,这不仅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白内障的患者,也包括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共享基金会理念要民心相通

陈英凝强调;「共享基金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共享,还有就是要民心相通。」另外,基金会得到跨国中资企业、当地华侨和当地小企业的帮忙,香港和内地不同的大学团队,也有很多相关的专业人员是他们的义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共享平台。现在共享基金会第一个五年计划定下要在全球做37000例白内障手术的目标,过程中除了做眼科手术以外,还做一些项目帮助当地居民处理一些简单的公共卫生课题,包括一些虫媒病、登革热、疟疾相关的防备工作,以及做一些科普工作。此外,基金会也就新冠肺炎疫情做一些防疫的教育推广。

提到灾难与人道救援,一般人通常想到的都是一些较落后与偏远的国家,这个词好像与香港没有太大的关系。但陈英凝指出,实际上这三年新冠疫情让香港每个家庭都经历过某程度的灾难。她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会在疫情防控做得不错,有相关的制度和法制去处理疫情,但这个疫情也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反思这个制度能否做得更好一些,思考未来我们的城市怎样在备灾上做得更好一点。在研究中陈英凝的团队发现,只有40%香港居民有备灾的想法,例如在家里多预备一些药物;而香港是一个密集的地方,火灾的风险很大,但只有15%的居民家里有灭火的设备。新冠疫情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推广如何减低灾害健康风险,这两三年让大家知道小区有很多误区,一般的医疗健康知识也不足够,市民对自己健康的自理照顾都不太了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推广灾害健康风险管理。

陈英凝称,这一次疫情在制定未来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给了她很大的启发:香港如何可以提升小区的健康自理能力,并作为一个良好的例子展示给全球看。未来,陈英凝将继续主力从事一些紧急救援、人道救援工作,还有教学工作,她觉得这些工作是无穷无尽的。她希望可以多建平台,给对救灾有兴趣的香港和中国年轻人机会多走出去跟世界接轨。她相信廿一世纪的年轻人跟她的年代很不同,信息发达让他们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陈英凝深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亲身去感受这个世界,才能增进自己的世界观,为世界发光发热。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