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特稿

疫情三年网课 四大负面影响(2023.2)

发布日期:2023-03-07

◎玫瑰

三年疫情蔓延,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学校更是难以独善其身,面对疫情的反复冲击,全球各地各级学校被迫调整教学模式,将大量本应线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转移到在线,网络视频会议工具、在线学习网站等在线学习工具的使用显著增长。

疫情初期,曾有一种看法认为,新冠大流行带来的网课普及,可能会打造出一种混合式的教育路径,更多的学生将以网课的形式接触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由此填平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三年之后回头看来,这样的看法也许过于乐观,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课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有四,不容忽视。

一、视力、体能——显而易见地下降

在线教育意味着学生要借由电子媒介和信息技术来习得知识、建立连接和构建学风。可以说,一方面,电子媒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有助于在线教育、教学的开展,教育水平较为薄弱地区的师生,借助在线教育的浪潮,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但另一方面,长时间、沉浸式使用电子媒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此时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身心健康习惯,守护用眼健康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整体近视率呈低龄高发态势,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因此,在青少年居家学习期间,不良用眼习惯和健康习惯可能导致其用眼负荷、久坐不动、缺乏户外活动,给其身体素质与用眼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网课期间过多使用电子设备对青少年视力带来的影响,有研究者也认为,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会剥夺孩子的一些重要的刺激和体验,会为大脑发育带来消极影响。神经科学博士,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主任米歇尔·德米尔热就曾在其《制造白痴:电子产品如何威胁下一代》提出此论断: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更为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制造白痴》一书中,他援引大量研究数据,阐释了电子产品如何从身体、情感和认知等方方面面威胁了下一代的成长。更深层次的影响也许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更深一步的研究,但网络学习对视力、耐力、体能带来的损害则更为直观易见。因此,在线教育环境中实实在在的个体健康更应引起重视。

二、心理、情绪——更为长期的影响

和学习成绩相比,「新冠一代」的孩子们的精神健康更加值得忧虑。2021年底,一项覆盖全球8万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增加了一倍。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17岁美国青少年因精神健康问题去急诊室的次数比2019年增加了31%。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心理学家彭凯平指出,疫情后时代的学生们出现了「四无」——「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就不爱读书;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对真实的人和事情没有兴趣;社交无能力;最后,对生命价值无感受。」这不仅是因为青少年自身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时期,他们的自我认知与外界认知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中,他们需要学习如何面对压力、疏导压力。如果说因为过度沉迷网络世界、深度依赖电子产品,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社交障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会更加焦虑和叛逆,从而遁入不能没有电子产品的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对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育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评价,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助力。长期接受在线教育,不能面对面的接触同学、老师,缺乏学校所营造的学习、成长氛围,不利于青少年自我表达、自我定位、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尤其在疫情期间,学生家长面临多重压力,加之与孩子存在代际上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就会引发亲子间的碰撞与摩擦,不利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构与发展。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维度观察,网络教育的三年时间,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及情绪的教育或关注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在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之后,应格外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

三、操作、实践——关键环节的缺失

相对传统式面对面教学,在线教育虽有创新和资源两方面的优势,但面对一些对科学性、精准性、实践性和运用性要求强的学科就稍显劣势。譬如在医学方面,中医就讲求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解剖动手,这都离不开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亲身体验。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戴尔在其金字塔学习理论中所指出的:学生通过讲授、亲身实践等活动学习,知识留存率达到90%;通过讨论、发言等方式学习,知识留存率达到70%;通过观看影像、演示、现场观摩等方式学习,知识留存率为50%;通过看图、聆听、阅读等方式学习,知识留存率分别只有30%、20%、10%。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当学生身处于实践状态时,与周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回馈对知识留存是有帮助的。而在线教学由于授课模式和技术的局限性,没有真实的现场感,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实时互动也会受到网络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课程体验和真切的习得感。同时,一些专有的、昂贵的实验仪器也只能通过线下的方式进行操作,尤其是工科类的实验观察需要通过仪器来完成一系列的观测、检验和数据测算等实践活动,大多学生的日常知识习得和毕业论文都需要长时间浸泡在实验室中,但在线教育并未能满足此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业和个人成长的长远发展。又如,就体育课来说,日常的体育课是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课堂。而身处体育「网课」中的教师与学生由于物理空间的阻断,相对于大空间、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体育网课缺乏了老师当面指正的实时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缺失了「共情」的身体实践,针对疫情的「因时而异」「因情而异」「因地而异」教学目标的调适与教学规划的合理调整难度不断攀升。理论分析也许稍显拗口,换做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也许更为直观:只上网课缺乏临床实践的医生,手术水平也许不敢恭维;只上网课而缺少驾驶经验的司机,我们可能会敬而远之。因此,针对实操性、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学科,网络教育丢掉了教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四、青春、回忆——只能寄托在网上

完整的学习及教育,不仅仅是读万卷书,还需要行万里路,再美丽的图片也比不过维多利亚港真切的夜景;不仅仅是毕业时嘉道理楼前的合影,更是明德格物时光中的点滴回忆,多清晰的照片也难以承载曾经的校园时光。2020年入学的大学生,也许还没有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就历经多年网课进入公司的实习工位,睡在上铺的兄弟变成未曾蒙面的网友,更遑论期待多年的毕业旅行。多年之后,回想起三年的青春时光和校园记忆,只是一节又一节的网课,没有人,也没有故事,也许,这才是三年网络教育最让学生遗憾的地方。

教育专家指出:疫情三年,在线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确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疫情过后,网课依然重要,依然会成为学有余力者或教育落后地区的补充,但其劣势问题也呼唤着我们寻求新的、积极的解决路径。

从目前看,疫情管控已经全面放开,各大、中、小学校即将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学生时代,是强化学生对自身认知,思考自身与世界、社会关系的重要时期;是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深刻体验「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和变化,在疫情中度过的三年青春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专家认为,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说明后疫情时代的学生们弥补失去的时光,解答学习和成长的困惑,强健身体和心理,增长实践技能。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这个问题也至关重要——毕竟孩子需要诸多方面的历练,毕竟孩子们代表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三年新冠疫情蔓延,学校基本三年网课。有专家认为,新网课打造了新型教育模式,学生均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利教育公平。亦有专家指出,网课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多,不容忽视。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