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精英

首页 > 最新文章 > 华裔精英

张海鸥:音乐架桥 融贯中西(2023.2)

发布日期:2023-03-07

◎马秀秀

凭借出色的才能与社会贡献,旅德青年钢琴家张海鸥成为当今世界乐坛最活跃的钢琴家之一。在他看来,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音乐对增进包括中德在内的不同国家间友好尤为重要。

8岁接触钢琴,18岁赴德留学,19岁获得第五届霍洛维茨国际钢琴比赛银奖。作为旅德青年钢琴家,张海鸥的演奏足迹已遍布欧美乐坛,由国际重要古典唱片公司hänssler CLASSIC在全球60余个国家及地区发行6张唱片,其中钢琴独奏专辑《我的2020》荣获国际古典唱片最高奖项之一的ICMA奖(International Classical Music Award)提名。2010年,德国布克斯特胡德市文化协会创立以其名字命名的「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这是德国首个以华人名字命名的音乐节。

「音乐是除语言外,最理想的沟通情感的方式之一。」张海鸥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西方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国音乐、中国文化为更多人所知。

结缘音乐:有些偶然

张海鸥与音乐结缘,并走上钢琴演奏家道路有些偶然。

7岁时开始学习电子琴,因在省级少儿电子琴大赛中表现突出,张海鸥被评委老师们「强烈建议」学习钢琴。后来他偶然听到了录音机中播放《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动听的旋律深深吸引了我。由此,我喜欢上了钢琴,想学钢琴。」

彼时,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张海鸥的家乡内蒙古学习钢琴的资源相对缺乏。张海鸥坦言,在亲戚们大力支持下,他在将近9岁时才开始正式学钢琴。「与三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们相比,这一年纪已经很晚了。」

好在与众多被迫坐在琴凳上学习的孩子们相比,张海鸥音乐天分极高:年龄虽小却对乐曲有较深的领悟,记乐谱快,手指灵活。更难得的是,他是发自内心喜欢音乐。面对长时间的枯燥练习,张海鸥不仅没有反感,反而随着时间推移兴趣点递增,还自己攒钱买大量唱片倾听学习。

学习了快两年,在钢琴启蒙老师陈晓音的多次建议下,父母让张海鸥报考了中央音乐学校附小钢琴专业。

当年考试可谓竞争激烈,要从100多人中选拔4人。张海鸥在考生中算是学琴时间最短的一个,基本功比较薄弱,视唱练耳也是到北京参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鉴于此,张海鸥及其家人对「选中」并未抱有任何希望。

但命运总有它的安排。最后张海鸥竟然顺利通过了专业一试、二试、三试和文化课考试,成为当年被录取的四人之一。「非常感谢当年的评委老师们。他们可能从我的表现中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潜力,把宝贵的机会给予了我。」张海鸥说。

德国印记:勤学苦练

2002年,张海鸥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经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推荐,他来到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师从德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伯尔尼德·格茨克(Bernd Goetzke)教授深造。

事实上,当时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以及欧柏林大学都为张海鸥抛出了全额奖学金的「橄榄枝」,但他对德国初心如一。他表示,德国和奥地利是古典音乐发源地,而且许多著名作曲家如巴赫、贝多芬、舒曼等都出自德国,「我一直对德国文化艺术感兴趣,就想实地感受下原汁原味的德国文化。」

事实证明,汉诺威的田园风光、人文气质与张海鸥追求的安静氛围并无二致。「这是静下心沉淀修炼的好地方,学习艺术就需要这种环境。」

攻读本科后不久,张海鸥提前升入KA(钢琴演奏艺术家硕士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毕业考试时,他各门成绩全优。此后,他继续深造国际钢琴独奏家文凭(博士学位),在毕业考试音乐会上,所有考官与观众都为他精湛的演奏起立喝彩。他被考官公认为该校近年来最杰出的学生之一。

回忆起在汉诺威的求学经历,张海鸥坦言「并不容易」。「汉诺威群英荟萃,学校竞争环境非常激烈。」他表示,学校琴房里的练琴者几乎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大奖。「那时我每天去学校练琴,都会带着一种冲刺的心情去准备,觉得很有动力。」

张海鸥告诉记者,自己在汉诺威求学期间,到德国学习钢琴的中国学生并不多。但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更多利好开放政策,到德国学音乐的中国学生也多了起来,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华人音乐家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演奏「诀窍」:研读文学

要演奏好古典音乐作品,勤奋是基本,个人风格也很重要。在张海鸥看来,钢琴演奏最终要体现音乐本质,要以表达作曲家想要表达的丰富而高级的情感作为最高目标。而他的「诀窍」在于善于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

求学期间,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钢琴作品的含义及情感,他阅读了很多原版欧洲文学作品,还有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们的传记和书信。藉此,他了解到钢琴曲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曲家的真实心境,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作品演奏中。

「很多音乐作品和其诞生时的社会背景,还有文学作品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张海鸥表示,要让演奏更具感染力,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非常必要」。

西方古典音乐分为很多不同学派,这通常会使音乐家很难把握跨学派演奏。但张海鸥坦言,中国人在这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为中华文化底蕴博大深厚,这有助于演奏者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

他介绍,比如演奏肖邦等人的作品时,当遇到非常具有诗意的段落,自己会不由联想到唐诗宋词中那种细腻的表达。这种表达和感触往往带有独特的东方韵味,与西方音乐家的表达和审视视角完全不一样,藉此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品味。

音乐节架桥:融贯中西

毕业后,张海鸥活跃在世界各地乐坛,与多个知名交响乐团合作,应邀参加世界各地音乐节,还为不同唱片公司录制唱片。为表彰张海鸥的出色才能与社会贡献,2010年8月,德国下萨克森州布克斯特胡德市文化协会创立以他名字命名的「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这是德国首个以华人名字命名的音乐节。

布克斯特胡德市文化协会是当地非常重要的文化机构。在张海鸥看来,音乐节的创立首先是对其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从更广泛意义而言,这也标志着来自中国的音乐家在西方世界的整体崛起和被认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德国人乃至西方人了解中国人,对中国新一代的精神风貌和能力刮目相看。

截至2022年,「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已经举办了13届,凭借受欢迎程度和非凡的文化理念,已发展成为北德地区包括大汉堡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夏季古典音乐活动。

张海鸥告诉记者,虽然音乐节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主,但无论在曲目安排还是音乐家人选上,几乎每届音乐节他都尽量把中国文化元素纳入其中。十几年来,「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的每场音乐会门票几乎全部售罄,前来献艺的音乐家囊括欧洲各国,也包括中国,如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杨天娲等,「音乐节一直在为国际人文交流做贡献,相信今后音乐节会更加蓬勃地发展下去。」

文化使者:增进中德友好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结合此主题,张海鸥安排和演奏了多场音乐会。

在2022年的「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他安排了两场庆祝音乐会,其中一场安排在象征着中德友谊、极具中国古代文化气息的汉堡豫园,另一场则安排在布克斯特胡德具有悠久德国历史文化的教堂里。曲目包括著名中德作曲家的作品,如中国古典管弦乐中最具特色的作品《梁祝》、德国耳熟能详的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室内乐作品《春天》等,实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0日,张海鸥还携德国纽伦堡交响乐团,并特邀中国著名指挥家傅人长在世界古典乐坛瞩目的汉堡地标性建筑——易北爱乐音乐厅奏响《黄河钢琴协奏曲》,为中德建交50周年献上一份特殊的音乐厚礼,这也是张海鸥《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全球首演。

谈及选择《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主打曲目的原因,张海鸥表示,这是全球华人非常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从整个曲目的精神气质讲,少有作品能够超越它。然而在海外,包括古典音乐十分发达的德国,人们却很少听到。「正因如此,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作为华人,与德国本土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这部音乐作品具有特别意义。」

为让德国听众更好理解这部中国音乐作品,张海鸥从学习的角度,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思去研究、聆听和感悟不同版本的演奏录音,力求做到对这部作品音乐精神和气质的最佳把握。

张海鸥每次在音乐会上演奏中国钢琴作品都很受欢迎。据他介绍,很多德国音乐爱好者通过「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以及他的演出对中国产生兴趣,进而到中国访问或旅游。「在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音乐作为媒介对增进包括中德在内的不同国家间友好显得尤为重要。」

温暖传递:寄望新生代

一路走来,张海鸥称自己得到了很多热心人士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如今,他正努力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

近年来,中国古典音乐取得了很大进步,走出国门的学子越来越多。在张海鸥看来,年轻艺术家最需要的是舞台,很多年轻的钢琴演奏家都很有才华,但苦于没有好的平台去展示。鉴于此,他尤其注意为来自中国的年轻学子创造平台,让他们得到更多关注。

张海鸥指出,学习钢琴艺术需要保持一种永久性的追求。在流行乐有隔夜爆红现象的影响下,古典音乐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但古典音乐艺术需要沉淀,需要长期不懈地学习。

「整体来看,现今很多钢琴艺术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有待提升。」张海鸥建议,年轻学子应从文化上更全面地武装自己,丰富精神世界;多读书,多关注绘画、文学、摄影等相关艺术;同时也要把语言学好,主动融入当地人文,帮助自己更准确地把握作品。

谈及2023年工作计划,张海鸥表示,主要还是以音乐会演出为主,同时会发行新唱片。「除此之外,希望能有更多时间继续关注和发掘新人音乐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也藉此把古典音乐带给更多年轻人,让他们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