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萍踪

首页 > 最新文章 > 海角萍踪

梦游中华的法国画家布歇(2023.2)

发布日期:2023-03-07

◎沈大力 法国

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Le Devisement du monde)在西方问世后数百年里,引起欧洲人对远东文明的关注。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开展殖民贸易活动,中华文化西渐至法兰西,到十七世纪末叶达到昌盛时期。中国纺织品、漆器、陶瓷源源不断进入西方消费市场。其时,于1664年建立的博韦王家织锦工厂就以「中国皇帝故事」为主题,给麦恩公爵制造系列挂毯,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其中最热衷参与的有两位天才抒情画家:安东尼.华托(Antoine Watteau, 1684-1721)和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 1703-1770)。

将中国山水画技法引进法国艺苑

安东尼.华托生在法国西北部产花边的瓦朗西纳,是一位洛可可风景画大师,以画幅《登临西岱岛》表露情侣们渴望世外仙境,一鸣惊人。他曾应邀到巴黎附近路易十五度过童年的布洛涅森林穆埃特古堡「狩猎亭」绘制以中国习俗为主题的系列风景画。该庭有十五年前由阿赫蒙维尔骑士,古堡财政主管弗洛里奥安置的中国景致,华托从中汲取灵感,在十七世纪法国风情画坛独树一帜。可惜华托匠人其萎,英年早逝,37岁上就患肺病,驾鹤西去了。他身后留下了许多以中国为主题的画作,主要有《中国皇帝》、《中国女神偶像》、《中国贵州女子》、《中国乐师》,以及大量有关中国风情的素描,不愧为将中国山水画技法引进法国艺苑的先驱。

布歇是后来人,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得到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艺术护佑宗主蓬巴杜夫人宠信,在卢浮宫有个人画室。1765年,布歇被任命为路易十五宫廷首席画师。十七世纪初年,由于中国广州港向欧洲船舶开放。法国摄政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品频频流入六角国,激起一股东方热。在这股潮流里,颇有名望的贵族让.德.朱利安纳委托布歇将华托绘的125幅中国主题幻景画制成镌刻板印装饰艺术品。布歇原本从1730年起就热衷于收集中国瓷偶和漆器,这么一来,就自己开始以西方人对东方的好奇心来审视中国文化艺术的特征。从1735到1745年整整十载,他的绘画实践里渗透着中华灵感,凝成一种奇异的华夏情结。与华托所不同的是,布歇画的不再是华贵的名媛。而是身着朴素衣裳的乡野村姑。

继美国纽约之后,法国贝尚松博物馆于2019年11月8日至2020年3月2日以《弗朗索瓦.布歇梦想的中国,一个洛可可艺苑》为题,将中国作为布氏洛可可艺术的园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展出了馆藏两百多年来的布歇中国主题挂毯的底样,尤其是布氏1742年为博韦织厂场绘制,供给凡尔赛宫廷追逐异国情调的画稿,皆为华托作品的衍生产品。诸如《中国印象系列》中的稀奇品茶人、嬉戏幼童河岸垂钓者、乌发飘逸的窈窕淑女和绿林荫庇奏乐师,以及大量异域山水,天涯花鸟异草的乌托邦景致。在梦幻驰想里,布歇绘出了以中国风俗为题的《中国花园》、《中国情郎》、《中国节日》、《中华饮宴图》、《中国挂毯系列》等富于意趣的中国图景,尤以轻描淡雅的素描凸显,皆似有汉韵,有别于一些重涂浓抹的西洋油画风格。布歇和旺洛等画家一同为彭巴杜夫人寄居的贝勒乌古堡绘制门头饰板,颇得其保护人欢心。他还为舞蹈家诺维尔的轻歌剧院绘制布景。1740年间,其中国主题石印画成了塞弗尔、万塞、博韦和奥布松织锦工厂采纳的图案,继而扩展到家具和纺织品。直至十七世纪70年代仍有增无已。

布歇「把中国变成了洛可可艺苑」

华托和布歇都深受路易十五时代追求典雅的洛可可装饰艺术感染,属于重感性,乃至玄幻的巴洛克流派。他们二人都不拘泥于欧洲传统古典画坛的古板模式,努力脱开司空见惯的希腊罗马神话窠臼,自由梦驰东方,尤其是遥远的波斯、中国和日本艺苑,瞥见了一种意趣美学观。东方异域风光成了他们梦境美感的泉源,让他们在美学上摆脱了现实的基督教世界,进入鲁索理想的大自然。布歇彩笔端的中国瓷偶,正是他梦幻中华的征兆,显现在圆桌、器皿托座、花瓶鼓突、手杖球饰和丸扇上。中国楼阁亭台出现在法式花园,乃至歌剧舞台上。英国画家称布歇为「狂放的华托」,龚古尔兄弟惊呼他的成就「把中国变成了洛可可艺苑」。

很明显,布歇通过发挥想象和再创造,梦游中华大地的美术创作实践,促进了艺苑的自由探索。让当时的欧洲人悟到「天外有天」,欧洲既非世界中心,亦非唯一的文明典范,预感到一场浪漫派风暴即将在大洋此岸的旧世界激荡。然而,布歇缺乏对遥远中国的实际了解,描绘出来的只是适应其国人趣味的梦幻中国,人物形象难免拉丁化,实质上是洛可可风格的变种。求形似而不达,是绸非绸。现在珍藏于贝尚松的画幅《中国花园》(亦名《中国梳妆》)就是这一误区的典型例子。此画好像东方的阿卡迪亚,画中草木清华,歌台舞榭,窈窕淑女皆系金发碧眼的高卢女郎化妆成洞庭洛神,或浣纱西施,非花非雾,无异于画家梦里镜中捞月。不过,今人还是认可他在融合中西艺术方面所做的努力。纽约大都市艺术博物馆馆长佩兰斯特思指出:「布歇处在贸易、艺术品和趣味的汇合点。他对中国工艺品风格的影响,无论在法国,还是国外都是无与伦比的」。法国圣康坦大学讲师阿莱哈克论道:「中国工艺品的特征,异国风光、感性、奇特和不规则,构成一种概念沃土,培养出感性美学,深植于启蒙时代的哲学文化语境」。

布歇于1703年生在巴黎,父亲是美术学院的画师。他自幼在家中习画,不到20岁获得美术学院一等奖,27岁上就成了同代人中最有名望的画家。他最著名的油画是《狄安娜》,现存巴黎卢浮宫。布歇十分崇敬长他十岁的华托,应邀将华氏百余部以中国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做成镌板画,另辟蹊径,丰富了传说叙事绘画的诗意浪漫色彩,

无疑,这位文化摆渡者在十七世纪法国人渴望中国趣味的追求上,起着主导渗透作用,对法国挂毯制造业的贡献更具有划时代的革新力量,其规模到1742年达到顶峰,被誉为装饰工艺「第二中华帷幔」。

布歇除了描绘中国风情的作品外,还以「洛可可艺术大师」著称,反映了法国十世纪贵族社会的时尚。其杰作有《维纳斯的凯旋》(Le Triomphe de Vénus)、《姬妾》(Odalisque),名署上清,连年不断在巴黎卢浮宫展出。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