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聚焦

首页 > 最新文章 > 国际聚焦

令人担忧的全球化前景(2023.3)

发布日期:2023-03-31

◎胡后法

如果几百年后有人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排名,将全球化名列前十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全球化是近年来的持久话题,人们以为它只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经济现象。其实,从广义上讲,全球化与资本和商品经济的诞生基本上是同步的,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的诞生,便不断催发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二战结束后,全球进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各国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科技、推动贸易作为头等任务,资本、商品和人员加快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冷战的结束又为全球化注入了巨大动力。近二三十年来,全球化进程达到了顶峰。然而,在人们似乎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全球化的世界还能不能生存,从全球化获益远远意犹未尽的当下,全球化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似乎要抗拒时代的潮流,企图用「集团化」替代全球化,或者通过对全球化的「改造」和「重塑」,达到单方面受益的目的。

全球化改变了世界

近几十年来,全球化一直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全球化浪潮为美国和发达国家创造了在世界各个角落获取剩余价值的条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商品交换变得轻而易举,它改变了各国的经济贸易行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纷纷打开国门,距离不再成为商品流通的障碍,资本家可以在全世界寻找最赚钱的投资乐园,有钱人可以到天南海北逍遥,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在家门口的超市买到世界各国的商品。

其实,全球化本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凡有商品经济的地方,必然要寻求交换商品的市场。当国内市场饱和后,必然要寻求海外市场。随着市场的扩大,自然要带动资本和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形成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联动配合谋求国际市场的运行结构。当自由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商品输出,而要将生产基地向劳动成本低、接近销售市场的地方转移,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发达国家的资本家正是利用了全球化,才得以将过去只在国内谋取剩余价值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为发达国家获取高额利润、维持高水平的福利社会开辟了新的理想途径。近三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借助全球化,将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成本效率标准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可见,全球化满足了发达国家追求市场扩张和财富增长的需要。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和产业发展进入最高阶段后,如果没有全球化的帮助,资本家谋求剩余价值的途径将会枯竭,从而导致市场萎缩、经济萧条和经济社会发展停滞。可以说,全球化的发展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当然,全球化在总体上也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为世界范围内的合理分工创造了条件,各国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全球经济活动的大循环之中,推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成本低廉、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越高,发展中国家的上述优势就越能得到发挥。因此,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不仅为西方国家开辟了扩大投资和商品输出的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

大批发展中国家由于抓住了全球化所提供的战略机遇,打破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分离,实现了内外市场的大循环,发达国家的投资也纷纷涌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一批新兴经济体应运而生。这些新兴经济体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换代,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民众消费能力日趋提升,成为发达国家输出商品和资本的重要市场。可以说,全球化改变了世界,它标志着人类进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促进了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推进了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构建和平稳定的未来注入了希望。

美国企图单边获利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不同国家带来的利弊是不均衡的。从美国的视角看来,美国和西方国家虽然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取了不正当利益,甚至违反了美国所主导制定的国际规则,形成了不公正的竞争关系。因此,美国近年来企图扭转这种对美国不利的局面,推出了一系列逆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使全球化进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全球化便开始从巅峰跌入低潮。人们一度寄希望于拜登政府会改变特朗普总统的倒行逆施,但拜登总统的逆全球化路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球化本是利伯维尔场背景下经济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的商品和资本只有占据全球市场,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某些行业会受到一定削弱,美国的一些制造业甚至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这实际上是全球化进程导致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现象。美国和发达国家虽然在一些行业失去了优势,但这些行业大多是附加价值不是很高、生产成本不再具有竞争力、资本家主动淘汰的行业。

实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某些行业失去了竞争力,另一方面却在很多高端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依然占据垄断地位。正因为放弃了一些低端产品的生产,美国和发达国家才有能力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进而使美国的整体经济竞争实力并没有受到动摇。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全球化对每个国家也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不同影响,但总体而言,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积极影响是压倒性的,其中美国和发达国家的受惠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如果要说全球化对美国带来什么损失的话,也许制造业的衰退可以列入其中。不可否认,制造业衰退导致了就业岗位的减少,中产阶级成为受到冲击最大的群体,从而导致了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因此而迅速崛起,成为影响美国政坛的重要力量,而反全球化正是这股新兴右翼势力的主要特征。

冷战后内外政策的一系列失误导致了美国综合国力的下降,而出于党派斗争的需要,美国朝野均将所有国内问题都归咎于全球化。反全球化的逆流由此在美国越演越烈,并在整个西方世界扩散。单边主义成为美国不同党派的政治时髦,美国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和推动者变成了全球化规则的破坏者。

美国在全球化问题上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政治精英们对全球化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在美国政治精英看来,全球化带来的利弊已失去平衡,美国过去所追求的全球化曾为美国积累了巨额财富,为美国巩固超级大国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全球化正在改变国际经济的格局,全球经济重心出现转移,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获益太多,而美国的实力地位却在受到削弱。

实际上,美国并不是真正反对全球化,美国所希望的是能够帮助自己维护霸权地位的全球化,阻止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借助全球化而崛起的进程。按照美国的战略构想,美国应永远占据高端产业链的垄断地位,从国际分工中获取最大利益,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应永远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充当发达国家的「打工仔」。

然而,全球化引发的国际经济格局改变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不可能由美国的意志所左右。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哪儿有市场,哪儿就有资本家;哪儿赢利最多,资本家就奔向哪儿。在美国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也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术进步取得进展,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少数领域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有的行业取得了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竞争优势。这正是世界走向和平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本保证,但却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和焦虑,因为美国认为,这种局面将威胁到它称霸世界的根基。为此,美国企图对全球化进行重塑和改造,出台了一系列逆全球化的政策措施,并将矛头对准中国,推出了一整套针对中国的「脱钩断链」举措。

美国将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以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为由,通过贸易制裁、技术封锁、经济围堵等各种措施遏制对手。美国的倒行逆施毒化了国际关系,破坏了冷战结束以来逐步得到改善的国际局势,冲击了既有的国际合作协调机制。三年多来,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肆虐,国际社会本应强化合作,共克时艰,但由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不仅不倡导抗疫合作,反而挑起国际争端,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打压和孤立中国。

回顾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时,时任美国总统布殊当机立断发起召开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共商应对金融海啸的全球对策,对克服危机增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应对全球重大危机创立了新的机制,为全球化时代建立和完善国际协调进行了积极尝试。与2008年的危机相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俄乌冲突等重大挑战,其对国际社会的冲击不亚于2008年的金融海啸。然而,由于美国对外政策被逆全球化的政治取向所主导,大国关系降至冷战以来的最低点,对话与合作正被竞争与对抗所代替。

从长远看,选择对抗不可能使任何国家成为赢家。但是,美国已经把对抗、打压和围堵作为大国竞争的主要手段,且朝野对此高度一致,而这一战略选择的主要内容就是扭转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势头,重构排斥对手、单边获利的新的全球化模式。从中短期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很可能被「对抗与发展」所代替,而这正是国际社会所担忧的前景。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