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复常后香港应重视深层次问题的解决(2023.4)

发布日期:2023-05-30

◎成一

香港要立足长远,要在未来的大湾区格局中保持牵引和龙头地位,要在竞争中保持前列地位,要实现长久的繁荣稳定,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既着眼目前的经济恢复,又立足长远,重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3月1日,特区政府取消了抗疫的最后一道禁令—「口罩令」。这标志着肆虐3年的新冠疫情在香港已经基本结束,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及市民的生活开始全面恢复正常。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香港和内地各个海关关口实行正常化通关,巴士、高铁全面开动,内地赴港旅游的人数成几何级数迅速增加,香港的酒楼食肆日日爆满,商场和旅游景点的客人也明显暴增。

与此同时,特首李家超率团出访中东,推介香港,开展「友谊之旅」和「开拓商机之旅」、率团访问大湾区的龙头城市广州和深圳,与广东省和深圳市的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大湾区的高水平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特区政府全球推广香港旅游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旅发局「你好,香港!」全球宣传片,邀请李家超、商界领袖以及艺人郭富城、陈慧琳、郑秀文拍摄,预料该宣传片会于全球超过3000个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播放,覆盖面达两亿人次以上。

有消息说,香港今年将会各种大型活动250多个。此间人士认为,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实和各种大型活动的展开,在人气大旺,经济提振的带动之下,香港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盛事之都。

然而,解决眼下和立足长远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确实,香港要提振经济,迅速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局面,以目前旅游业、餐饮业的带动,各个行业的复常,很快就能实现目标。但是,香港要立足长远,要在未来的大湾区格局中保持牵引和龙头地位,要在竞争中保持前列地位,要实现长久的繁荣稳定,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既着眼目前的经济恢复,又立足长远,重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要警惕和控制楼价的再度飙升

前不久,香港地产中介的信息橱窗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原来满是二手楼降价求售的推介信息,一夜之间,大量的推介招贴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产中介自己的宣传广告。

这明显地传递出一个信息,香港复常后,卖家对楼市的期望值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他们迅速抽起了自己手上的卖盘,准备待价而沽。

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尤其是楼价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当然也是最突出的深层次问题之一。

香港土地房屋问题由来已久,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有不少人住半山、住豪宅、住海景大屋,也有很多人住劏房、住笼屋、住寮屋。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主管港澳工作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夏宝龙对这个问题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要以民为本,希望特区政府切实关心广大市民的疾苦,让大家房子住得大一点、生活过得好一点。

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富悬殊,苦乐不均;二是楼价之高,冠绝全球。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楼价炒得越高,房地产的体量越大,房地产业在香港经济发展中所占得比例也就越大。

长期以来,香港的房地产在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下,已经成长为占香港经济「半壁河山」的「怪兽」,它绑架了政府、绑架了金融机构,也绑架了将近半数的香港市民,不仅体量越来越大,而且还越涨越有,楼价上升则皆大欢喜,楼价稍稍回落,各方面的力量立马发声,齐齐撑楼市。疫情3年,香港股市跌得惨不忍睹。楼市呢?仅仅是稍有回落而已。而且,一有机会,立即止跌。

现在的情况是,社会各方面已形成共识,加快公屋建设,进一步抒缓民困。特区政府采取系列措施,觅地收地,优先解决草根阶层的住房困难。立法会也通过了特区政府「简约公屋」项目的首批拨款,部分轮候公屋的市民将会以最快速度解困,两年之内就可入住安全、舒适、配套齐全的简约公屋。

但是,很多人恐怕没有意识到,房地产这只「怪兽」对香港未来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一,楼价之贵,冠绝全球,商家、资本和人才望而却步,营商环境一定会大打折扣;其二,政府、地产商、炒家、买家长期沉浸在楼价、地价上升的喜悦之中,会造成香港缺乏竞争力的虚假繁荣;其三,本地青少年看不到未来。出来工作,穷其一生,也难以供楼上车,难免失望之下,心生怨气,走向颓废。

楼价不控制,香港没未来。这是香港深层次问题及其重要的一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切莫掉以轻心。

社团功能作用的转型与「人心回归」

这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回归后的香港,各种社团、政党、商会、协会之多,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没有哪个城市和地区可以相比。

大家都知道,中国收回香港,结束港英政府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英国是不甘心的。无奈之下,当年的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处心积虑搞出了一个「主权换治权」的方案,也被邓公严词拒绝了。

客观而论,香港回归以来的政争,最核心的就是管治权之争。「爱国者治港」是中央的一贯政策。但是,由于选举制度的不完善,香港的反对派,甚至是反中乱港分子,他们可以打着「爱国者」的旗号,通过正常的选举渠道,堂而皇之地进入「治港者」的序列。「管治权之争」最后直接演变成了「选票之战」,谁的选票多,谁就成为「治港者」。

于是,为了「选票」,无论是建制派还是反对派,无论是爱国者还是乱港者,都在千方百计地凝聚自己的力量、壮大自己的队伍,组织社团,建立政党,成立商会和行业协会,毫无疑问这是获得选票的最佳途径。香港回归20多年来,一年复一年,争夺「管治权」的「选票之战」,就是这么打过来的。

现在情况不同了。自从中央出手,制定并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以后,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抓的抓、判的判、逃的逃,树倒猢狲散,各种乱港组织分崩离析,一溃千里,已经完全不成气候。当「管治权之争」和「选票之战」已经变成过去式的时候,众多的爱国爱港社团、政党、商会、协会等等,其功能和作用也必将适应新的形势而发生转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联办主任郑雁雄说,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优化改革港澳工作领导体制,才能确保党对「一国两制」事业的有力领导,才能保证「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香港的回归,最重要的是「人心回归」。只有让香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广大香港市民更多地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自觉地亲近祖国、热爱祖国,才是「人心回归」的题中之义。香港的爱国爱港社团、政党、商会、协会适应新形势,转变新功能,发挥新作用,通过各种活动、论坛、讲座、知识竞赛等等方式,精准发力,促进香港的「人心回归」,应该正得其时。

创新科技与香港新的增长动能

多年来,无论是中央有关治港的方略表述,还是社会各界对香港社会持续发展的反思和思考,都频繁提及香港的「深层次问题」。

到底香港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有多少?社会上人言人殊。本届香港立法会的议员们,也曾经各抒己见,从人心回归、国家安全、经济、民生、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列出了各自的问题,可惜没有形成最后的定论。

但有一个问题几乎意见是一致的:就是香港产业单一,经济结构失衡,严重依赖服务业。旧的支柱产业,如贸易及物流、旅游和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所占比重持续下滑,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创新科技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及环保产业所占份额不足1%。

其实,香港的科技实力还是挺强的。港大、科大、理工大等一批高校,都拥有不少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教授,他们的科研成果也很多。但是,由于香港长期以来比较热衷于短线投入「赚快钱」,对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不够,对长线和高风险的科技投入兴趣不大,无法形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大环境。致使许多科研成果从论文,到获奖,然后就束之高阁,再也没有下文了。香港有「光纤之父」,却没有光纤产业;「大疆无人机」不选择在香港落户,就是典型的例子。

近几年,无论是中央的要求,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规划,都对香港成为「创科中心」提出了要求。特首李家超说,创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他在首份《施政报告》中就「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了包括完善创科生态园、壮大本地和海外创科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等发展方向,并制定了重点政策。

3月10日,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一个「青年科学家论坛」上表示,香港现已投入60亿元发展生命科技,预留30亿元加强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杰出科学人计划」推出至今,已吸引80名科研学者来港。

发展创新科技,靠的是人才、资金和项目。由此看来,香港在发展创科方面已经得到了政府的足够重视。香港的产业结构,如果补上科研成果产业化,并使之成为香港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就会形成全新的经济格局和完整的产业结构,带来新的动能。香港的繁荣稳定也会因此而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