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汉学发展慈善基金会的十年(2023.7)

发布日期:2023-08-10

◎李吴伊莉

今年是我们香港汉学发展慈善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回顾这十年走过的路程,道路虽然艰难,但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为什么我们要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呢?这与我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是一个在西方成长并且受过系统西方教育的人,以后回到香港生活工作。为了弥补自己中国文化方面的不足,我于2005年走进北京大学,先当了五年北漂,在北大的各个教室听各种课程。5年之后,终于开始正式读中国哲学博士。通过十年的学习和思考,东西方的文化在我这里达到了某种平衡。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世界非常缺乏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因此也很难实现平衡与和谐。

读博期间,我有机会和我的导师、中国哲学的著名学者陈来教授一起去雅典参加了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这次大会也使我体会到让使用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读懂中国文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培养和训练不同国家的本土人才来传播中国文化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正好在这个时间段,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概念,力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交流。就我个人的经验,这种交流必须有一个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作为基础。欧美国家的汉学研究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才传承,而一带一路的一些国家却还是一张白纸。于是,我在博士在读期间,决定在香港成立汉学发展慈善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汉学研究的人才。

中国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其实从最初就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这十年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要有极大的恒心,而这对培养世界汉学人才又是必须的。

我们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模式是以一带一路国家中研究中国文化的博士,博士后,学者,教授为主要培训对象,组织他们每年暑假来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学习访问30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授课语言为英语,由此可以让他们绕过语言的障碍,直接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也安排实地的游学与访问,可以使他们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了解活生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面对面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实践证明,这种学习和培养模式对于加快汉学人才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我们基金会组织学员们参加了这次大会,并且承办了以「敦煌——丝绸之路重镇的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分论坛,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位学者在这个论坛做了专题演讲和报告。我们的学员既是会议的学习者,也是参与者,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就接触和了解到敦煌文化研究的顶端和前沿。会后,我们又去到敦煌,实地考察和体会了敦煌文化的灿烂辉煌。

在三年的疫情中,我们用网课的形式坚持授课的正常进行。并且,由于网课,我们的项目有了两个层次的参与者:一种是原有的专业学者;一种是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旁听者。这样就使我们基金会的受益者大大增加,也使我们的学术共同体进一步扩大。我们会把这种模式坚持下去,以提高中国文化传播的规模和影响力。

这十年的坚持和努力,我们仿佛行走在一带一路那苍茫的古道上,也仿佛行走在无垠的沙漠中,但「稻粱虽少江湖乐」,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坚持了下来。一个以一带一路国家的汉学人才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现在已初见雏形。他们将是这些地区中国文化传播的火种。看着这个学术共同体的从无到有,日益发展,我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也感到非常开心。我们基金会好比在一个疯狂世界的一滴水露, 在找一个如早上平静的湖。这个水滴落下去会产生一种传播的效应 「同心圆」。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开启专门的导师培训,对过去十年参加学习的各国学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提升。让他们教学相长,并且让他们有能力培养更多的汉学人才,以此壮大我们的学术共同体。

今年是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也是我们这个基金成立十周年。我们将于今年7月1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李福和朱美琳剧院举行小型庆祝会,向社会汇报我们的工作和传达我们的理念,并且感谢这十年来为汉学发展慈善基金会作出贡献和努力的所有朋友。会议之后,我们将在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河南开始今年的文化之旅。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