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中国「保五」攻坚战要越七重关(2023.8)

发布日期:2023-10-03

◎荆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但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复苏力道趋弱,市场对经济回暖的担忧升温。

七重挑战横亘其前

中国国家统计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低于前值5.6%,亦低于预期值4.1%。

1—5月份,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增速低于前值4.7%,亦低于预期值4.5%;5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增速低于前值18.4%,亦低于预期值13.6%。

今年年初社会普遍认为,考虑到低基数及疫情管控放松后的报复性需求释放,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可轻松达至5%。然而,二季度以来,经济数据全面逊于预期,三四季度随着基数效应提高,全年完成5%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压力骤增。

当前,中国经济欲打赢「保五」攻坚战,至少需迈七重关。

一、疤痕效应

大疫三年,中国旅游、交通和餐饮等服务业受到很大冲击,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居民、企业信心和资产负债表无法全面修复,疫后疤痕效应不容小觑。

三年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对经济、社会、民生和民众预期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短期内较难消除,将持续影响着家庭和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和能力。

民众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导致风险偏好降低、预防性储蓄倾向明显上升,三年疫情冲击导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疤痕效应下,当前经济复苏之路一波三折,复苏进程不对称、不同部门分化明显,供给改善较快凸显需求不足,部分经济主体利润修复存在恶化趋势,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加大,推高当前悲观情绪抬头。

高盛对中国的全年实际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从6%下调至5.4%。并将中国2024年增长预测从4.6%下调至4.5%。瑞银经济学家亦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调低至5.2%,低于此前预测的5.7%。并将明年经济增长从5.2%下调至5%。

二、消费难振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增速低于前值18.4%和预期值13.6%,同比增速显著收窄,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5.1%,增速较前值回落8.7个百分点,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1.5%,较上月回落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同比增速为10.5%,较前值回落5.4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复苏态势放缓。

今年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仅上涨0.2%,仅略好于4月份的负增长0.1%。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4.6%、较上月下滑0.9%,达至2016年以来最大跌幅。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消费价格与生产者价格同时大幅下滑,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风险。

从中长期而言,通货紧缩会在宏观层面导致经济疲软,企业利润减少甚至陷入亏损,从而迫使企业减薪乃至裁员,须引起警惕。

三、债务悬崖

多年来,以基建推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多个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而近三年来的疫情清零政策,更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

5月26日,武汉市财政局、武汉长江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长江日报》发布债务催收联合公告,要求259家企业、单位偿还截至2018年末还未偿还的欠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5.07万亿元,包括一般债务余额约14.4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约20.67万亿元。中国实体部门宏观杠杆率达到273.2%,超过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在当前债务水平下,每年付息支出占新增社融比例近50%。

四、楼市低迷

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数据普遍下滑。5月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竣工面积同比增长-28.5%、-19.8%和24.5%,增速均较前值分别回落0.1、7.9与7.3个百分点。施工面积同比回落36.4%,增速较前值略有回升9.4个百分点。

新开工面积增速放缓,保交楼政策以来表现较为强劲的竣工数据亦掉头回落。有观点认为,未来若开工数据不能继续保持,则施工、竣工数据有进一步下滑态势。

新房、二手房销售高频数据亦现回落态势,表现弱于季节性。5月份,中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表现弱于往年同期。随着一季度积压需求释放,5月房地产市场需求端修复再次放缓。

楼市低迷不仅制约上下游产业市场回升,亦加剧中国地方债务危机,加大「灰犀牛」演变为「黑天鹅」风险。

北京观察人士表示,一些地方城投债或暴雷,进而带来中小银行坏账增多,从而引发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谓不容小觑。

五、出口萎缩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通胀水平高企、货币政策紧缩以及金融市场不稳定等负面因素拖累全球经济恢复增速。全球需求前景黯淡,尤其是来自发达市场的需求萎缩,使民众对脆弱的经济复苏产生怀疑。

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

有分析指,全球通胀上升、地区经济衰退威胁,以及与美国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美欧银行业危机和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需下滑,均削弱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中国5月进出口数据双双下滑,其中出口下降7.5%,为今年2月份以来首降。

除俄罗斯外,5月份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出现大幅下降。

六、就业严峻

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增速低于5%,其中连续3个季度增速低于4%,加之增加值主要集中在基建项目等逆周期部门,普通民众和企业并未真切感受到增长,青少年对严峻就业形势体会尤甚。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6—24岁人口失业率为20.8%,较前值扩大0.4个百分点。青年失业率已连续5个月上升,并持续创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预计达到1158万人。随着毕业季到来和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失业率料将进一步攀升。

经济「保卫战」不容有失

2010-2019年,中国增长速度逐年下滑,平均每年下滑0.33%,加之大疫三年,中国经济增速更是连下台阶。

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如中国经济长期过冷,失业还会加重,社会稳定就会遭遇挑战。如经济长期过冷,科技研发动力将下降,科技进步亦会放缓。中国赶超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趋势亦可能逆转。「这恐怕是一个基础性、长期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必须逆转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不断下行之趋势。

当下,中国欲打赢经济「保卫战」,必须多箭齐发。

一、一揽子政策

大疫三年,中国经济深度受创。北京观察家指,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不断下降,如长期得不到改变,未来将会极为被动,经济方面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将越来越大,「拖的时间越长,花费代价越高」。

迅速稳住总需求,需要一揽子、高强度措施。就当前局势而言,要形成总量型复苏,不能继续「挤牙膏」式调控,靠滴灌和结构性政策恐效果不彰,应出台一揽子经济政策,扭转经济疲态。

当前,新型工业化与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战略与消费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要素改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稳健发展的五大新动能。

通过一揽子政策,为五大新动能蓄力,中国经济才有望筑底回升。

二、改革破冰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挑战。

而克服多重困难挑战的关键之一,是改革破冰,引导地方政府转变理念,从高举高打的债务—投资模式,转换为服务型政府模式,最近一段时间山东淄博烧烤现象,可堪示范。

有经济学家指,当此困难时期,对方向正确但落不了地的政策,政府应尽快实化细化。让企业家不仅能看到政策出台,更能够感受到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对不合时宜的政策,政府应尽快调整。政策要跟着需求走,哪里有潜在需求,哪里就应放松控制、取消限制,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三、阻断「负预期」

大疫三年,信任环境大不如前,社会运行成本升高。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深度转型期,低迷情绪蔓延。这种负面情绪极易传染,由单个个体向全社会蔓延。要改变当下局面,需重塑宽松社会环境,不宜制造过紧的管制氛围。

中国要切实防止形成「弱预期导致弱效果,弱效果进一步强化弱预期」的恶性循环,须真正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

首先,应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不仅要讲「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发展国有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而且要明确,民营经济和国有企业一样,亦是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

其次,中国应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强正面引导,给社会以明确预期,真正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舆论氛围。

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长周期视角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趋冷情形亦不寻常。面对刺骨寒意,唯有多箭齐发,真刀实枪破冰改革,中国经济才有望打赢「保五」攻坚战,实现逆风翻盘。

大疫三年,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不断下降,如长期得不到改变,未来将极为被动,经济方面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将越来越大,「拖的时间越长,花费代价越高」。当前中国经济趋冷情形亦不寻常。面对刺骨寒意,唯有多箭齐发,真刀实枪破冰改革,中国经济才有望打赢「保五」攻坚战,实现逆风翻盘。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