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安全事故频发舆论空前沉默(2023.9)

发布日期:2023-10-03

◎子瞻

81、53、31、29、11……这些数字分别是今年前半年以来,在京津冀暴雨、内蒙古煤矿坍塌、宁夏烧烤店燃气爆炸、北京长峰医院大火、齐齐哈尔中学体育馆坍塌等事故中遇难者的数字。

前半年安全事故接二连三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悲痛欲绝的家庭。历经时间的冲刷,最终活生生的人成为悲剧里冷冰冰的统计数字。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连串数字仅仅是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冰山一角,并将在未来不可避免地继续向上攀升。何处是峰值?无人可知。

面对频发的安全事故,人们或是悲痛,或是绝望,或是愤怒不止,或是精疲力尽。但是无论怀着何种情绪,公众都希望明白一场场夺命的事故究竟为何会发生,又为何会屡禁不止。无论是暴雨还是煤矿,无论是爆炸还是大火,回顾每一场引发舆论滔天的安全事故,看似原因不同、地点各异,但却都存在着共性,很难称得上是完全独立的事件。

在事故发生之前,领导层对安全生产总是有层出不穷的批示,而各地方也总是在积极学习,甚至开展形形色色的「运动式」治理行动,但唯独对摆在眼前的安全隐患浑然不觉,没有人在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在事故发生之后,从政府到媒体再到责任当事方,没有第一时间的响应,没有第一时间的报道,甚至没有给逝者家属第一时间辨认尸体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以出奇一致的沉默作为对事故的响应。只是偶尔的,有一场以发布会为名的惺惺作态的默哀。

事发前的冷漠无视与事发后的默不作声,成为频发的安全事故的共同点。

一场事先张扬的意外

细看每一次突发的安全事故,大部分都像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意外。有人比喻称,就如同一幢早已摇摇欲坠的大楼,来往的行人都已经注意到,但却一直没有人修补。这一讽刺的比喻,在齐齐哈尔中学体育馆坍塌事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7月23日下午,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校体育馆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4人受伤。事后调查悲剧原因在于,施工单位违规将珍珠岩建材堆置体育馆屋顶,因受降雨影响,珍珠岩浸水增重,导致屋顶荷载增大而引发坍塌。

随着信息逐步披露,人们意识到这一起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卫星图像显示,屋顶的珍珠岩建材在今年4月底已经堆放,并且引起路人担忧,在事故发生前拍下视频,但是这一明显的安全隐患却没有受到任何安全检查人员的注意。

更可笑的是,就在事故发生前三天,齐齐哈尔应急管理局还发布消息称,该市安全生产「20万人大培训」百日行动效果显著,全市已完成培训人数达23.6万余人,「实现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事故防范能力显著提升、无证上岗现象得到有效扭转的『两提升、一扭转』工作目标」。这一篇令人咋舌的官样文章与随后发生的悲剧相互呼应,无异于把当地形式主义的安全检查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无独有偶,带走29人生命的北京长峰医院大火,在事发前也经历了同样光怪陆离的一幕。4月18日中午,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发生火情,导致遇难29人。经初步调查,事故为医院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所致。

就在事故发生50天前,北京长峰医院曾发布「严格落实火灾防控措施」的新闻稿。这篇题为《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北京长峰医院严格落实火灾防控措施》的新闻稿,从「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火险预防,确保万无一失」、「加强日常巡查,注重隐患整改」三个方面,介绍了该医院就火灾防控工作进行的「扎实安排布署」。目前,这篇可以与齐齐哈尔应急管理部媲美的「雄文」已被删除。

形式主义的安全监管,让一场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让一场场事先张扬的意外夺取无辜者的生命。有人斥责形式主义的检查,无异于「杀人的帮凶,夺命的匕首」,并呼吁开展真实的安全调查,不要等舆论怒火滔天时,再把安全检查当成平息愤怒的工具。但接二连三的事件如「复制粘贴」一般出现,让人们看到尽管后果如此惨痛,但教训却未必深刻。

充满荒谬的沉默

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响应社会公众的关切,理应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与义务。但现实情况却是,明明是关系到公众生命安全或者社会正义的事件,在一些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眼里,却总被当成舆情危机处理。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因此,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事故后看到,「官话」不厌其烦的重复,「人话」却鲜少能听见,蓝底白字的所谓权威通报没完没了,却没有任何信息增量,而探寻真相的媒体深度报道却早已经没有了踪影,只留下一个又一个待解的疑惑和一条又一条打不开的连结。

在京津冀暴雨面前,没有人出面来解释具体的泄洪安排,以至于外界纷纷猜测是否是为保护北京、雄安而不得不「水淹涿州」。缺少权威的披露和媒体的报道,谣言只会甚嚣尘上,最后只有河北书记誓言坚决当好首都「护城河」的一地鸡毛。

在内蒙古矿难发生后,当地在第二天召开了情况通报和新闻发布会,但此后无任何回应,导致各地赶来的家属纷纷担心救援工作是否还继续开展。一直等到事故发生四个月后,内蒙古应急管理厅发布的文件里没有失联人口,以此正式向公众宣布剩余的53名困在阿拉善矿中的工人全数由「失联」转为了「遇难」。

在北京长峰医院的火灾中,事故发生后令人诧异的沉默达到最为夸张的程度,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从火灾发生到媒体报道这8个小时内,当地政府和相关媒体都在做什么,无人知晓。不得不说,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这简直是「新闻史上的奇迹」。而这8个小时的沉默,这种明显违背现代传播规律的现象又仅是媒体失职的原因吗?人们不能说也不能问,却都心知肚明。

更荒谬的是,发生这么严重的安全事故,许多受害者家属竟然是晚上从新闻里才得知火灾的消息,然后到处寻找亲人的下落。这过程中他们没有接到医院任何电话,只能拼命给医院、给医生、给护工打电话,但没有人能给他们答复。他们冲到医院,工作人员前后只有一句话,先登记再询问。有人凌晨在医院找见亲人,但已经天人永隔,有人焦急寻找一夜,直到次日凌晨还是杳无音讯,只能求助于媒体。

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家属最希望知道亲人的安危,社会公众最希望知道事故发生的原委,以沉默来应对外界的关切,甚至以有形或无形的暴力来应对舆情,说到底是源自于权力的傲慢,是公权力对于作为人的要求的不屑一顾。

不得不说,删掉文章视频,的确能消除个别领导关心的舆情隐患,可威胁公众生命的安全隐患只是被暂时遮盖了起来。搞定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确能在短期内平息舆论危机,可真正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拯救生命的宝贵机会,也因此白白错失。 

信息披露的艺术

如果说在频发的安全事故里全是一片死寂般的沉默,可能有失公允,毕竟还是有零星的新闻发布会和只准转载的权威通报来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现在不少政府部门都接受了「良好的舆情管理培训」,掌握了当前社会环境下些许处理舆情危机的精髓,人们也在一场场发布会和官方通报里,逐渐了解到信息披露的艺术。

以齐齐哈尔体育馆垮塌事故为例,在官方通报里,除了强调领导重视外,关于死亡人数的表达,非常讲究:事故发生时,馆内共有19人,其中4人自行脱险,15人被困。已经搜救出14人,其中4人已无生命体征,6人经全力救治无效死亡,4人无生命危险。

经过舆情管理培训的官员真的很懂传播学。粗略看一眼的话,信息可能是这样的:馆内共有19人,15人被困,已经搜救出14人,这是多好的成绩呀。但认真看一下,搜救出来的15人中,情况比较复杂,「其中4人已无生命特征」。这4人,明明是救出来的时候已经死了,但是却没有使用「死」这个字,而是「无生命特征」——这个词组的核心词,是生命。

一桩让人无比悲伤的事,就这样成了一个「领导高度重视」,各级也都高度重视的正面宣传。看一下这些词:第一时间赶到……迅速调集力量……已搜救出……全力救治……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但到底死多少人?这成为了一道数学题,人们必须自己计算,并且在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小心翼翼。

长峰医院的大火同样如此。在令人诧异的沉默8小时后,官方召开通报会告诉公众,事故原因初步判定为医院内部改造施工时产生的火花引燃,包括院长在内的12人涉嫌重大事故责任罪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排成一行的官员们在通报会上向事故的遇难者默哀,不得不说,这一套动作倒是越来越熟练。

然而,还有更多公众和死难者家属关心的核心问题在发布会上没有得到回答。医院火灾,为什么患者家属是看新闻才知道的?据称消防队救援及时,为什么一场普通火灾死了这么多人?这就和齐齐哈尔的通报如出一辙,为什么不直接写10人死亡,为什么不指明死者中有多少是学生,房顶坍塌时他们正在从事什么活动,这又涉及到多少个家庭?

答曰:对不起,这就是通报的学问和信息披露的艺术。无论是蓝底白字的权威通报,还是扭扭捏捏的发布会,横竖就一个意思:你问你的,我说我的。等到舆情冷却下来,好像一切又都没有发生过。

今年以来,中国安全事故频发,许多人丧生、许多家庭破碎。然而,细数这些突发事件,看似原因不同、地点各异,但却或多或少存在着共性,人们都听见了震耳欲聋哭诉,看到了政府官员和主流媒体的沉默。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