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首页 > 最新文章 > 社评

「极端情况」考验政府的应对能力(2023年10月号)

发布日期:2023-11-03

中国有句名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也是这样,正常的情况下,很难说出个长短高下。一旦出现非常情况,尤其是「极端情况」,真正的考验就来了。

9月7日,发生在香港的一场世纪大暴雨,对特区政府的应对能力就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香港天文台总部发出的黑色暴雨警告历时逾16小时。连场豪雨狂泻之下,全港四处水浸,山泥倾泻、道路塌陷、交通瘫痪。天文台在当日24 小时内录得超过600毫米雨量,一日内的降雨量相当于香港全年四分之一。该台更曾录得7日当晚一小时之内,倾泻的暴雨达到158.1毫米,打破了香港天文台开台139年来的最高纪录。

全港没有人年龄超过139岁。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全港没有任何一个人经历过如此倾盆大雨,有人甚至形容为倾缸大雨。面对这种「极端情况」,广大市民尽管心下惶惶,却也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特区政府怎么应对?特首李家超不愧在纪律部队经过长期历练,表现出了勇毅果决、雷厉风行的干练风格。

他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宵全力应对,保安局辖下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持中心实时启动,包括渠务署、路政署、民政事务总署及相关部门彻夜全力采取应对行动,第一时间前往受灾地区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其后,他又下达指令,要求个部门必须争分夺秒,保持最高状态投入善后工作。

政府各高官打醒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政务司长陈国基坐镇「指挥中心」,通过跨部门督导委员会,联同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持中心,全神贯注指挥一系列应急和救援工作;保安局长邓炳强通宵达旦指挥纪律部队抢险救灾,还身先士卒,亲临灾情最严重的区域实地察看,与一线人员共同拟定救援抢险方案;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长麦美娟冒着大雨,迅即安排开放15个临时庇护中心,漏液看望市民,现场解决困难。

政府同时还启动了「动员机制」,地区社团组织、「关爱队」、巴士公司、港铁公司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协作,大家同心协力、迅速行动,使救灾工作效率倍增。

一天之内,80条因水浸、路陷等受损的道路基本开通,117所校园清淤去泥、维修电力设施也基本完成。短短的几天之内市民出行和学校复课就得以恢复正常,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善后能力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不满,认为政府在预警方面做得不够好:「如果预警更早一点,我们的损失就会少很多」。当然,气象学家也作了释疑:暴雨形成及发展千变万化,现今科技的水平,只能提前一小时预测及发出预警。

事实上,香港回归以来发生的「极端情况」亦有多起:2003年的50万人大游行、2014年的非法占中、2019年的乱港黑暴,这些社会上的「极端情况」,都是对特区政府应对能力的巨大考验。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上的「极端情况」肯定会明显减少。但是,气象专家也明确指出,随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碳排量大幅增加,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风会越来越强、暴雨会越来越多,「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也会增大许多。特区政府的应对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切不可掉以轻心。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