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学生轻生率激增敲响社会警钟(2024.1)

发布日期:2024-01-31

◎文轩

学生轻生数量的激增,不仅对社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年轻人?是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到社会上才发现大半无用的「全才」,还是能够专精一科,有所建树的「专才」?若依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恐怕真应了庄子那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但本港学生自杀率的上升势头却令人感到担忧。2023年首11个月有超过300宗学童自杀个案,当中37人身亡,由小学到大学,各个年龄层、各种家庭背景的都有,较2018年全年14宗增加近两倍。

学生自杀率激增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特区政府也因此于12月推出三层应急机制,从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对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加强支持。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表示,由于疫情关系,学生于两年内几乎没有上课,复常后功课压力倍增,适逢10月和11月是考试季节,学生在功课及考试双重压力下容易做出傻事。

从短期而言,经历三年疫情的学生未能马上适应高强度的学习,无疑是自杀率激增的直接原因。但从长期而言,不断增加的学习负担和毕业出路问题却在持续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分数还是提高分数线?

一个人努力,可以提高分数,但如果大家都努力,那提高的只是分数线。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的压力也同样爆炸。古代「十年寒窗」苦读,已被认为相当刻苦,部分人更能考取功名,从一介布衣到入朝为官,完成阶层的跨越。现如今,单单是义务教育就长达12年,从小学到读完大学更要花16年之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美术、音乐等一大堆范畴跨度极大的科目需要学习,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还需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足以应付毕业考试。

一个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要是放在古代,已是一本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百科全书。但在如今这个大学毕业生一抓一大把的年代,大学毕业只是很基本的学历,不要说考取功名,甚至连一般的工作也不容易找。费了那么大的劲,才站在一个基础的起跑在线,难怪有不少学生会感到迷茫、困惑。但可悲的是,沉重的学习压力甚至让许多学生无暇迷茫,没时间去想这个知识点学来有什么用,未来要如何发挥所长,总之随大流,读书就是了。

其实,「学以致用」是巩固知识的最佳方式,但现在我们所学当中,有多少能够应用于工作或日常?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这一类的高等数学,有多少人在走出学校后一次都没用过?这所谓的「全才教育」消耗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表面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实际上却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学历将不断贬值

肉眼可见的是,未来学历将不断贬值。1979年,当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只有8.5万人,这个数字在之后近20年间,每年以4万人的速度缓慢增长,但从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人数以平均每年数十万的速度飞速攀升,去年一年,内地大学毕业的人数就已高达1179万。香港的情况虽没有如此夸张,但整体的趋势却是一致的。

40年前的大学生是个香饽饽,各行各业抢着要,如今大学毕业却已成为基础配置。试想一下,若干年后,在博士后也比比皆是的年代,你不读到博士后,在就业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而如果把这一套读下来,人生的前30年基本上都搭进去了。我们总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但我们爬上巨人肩膀的过程也愈发漫长,甚至未等爬上肩膀,最美好的青春就已匆匆逝去。

学习模式应改变

近两百年来,人类科技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其成果超越了人类过去几千年来的总和,相对应的是,知识总和也呈几何倍数在膨胀。不仅如此,过去学生只需学习本国的语言、历史、地理、文化,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现在学生至少要学两种语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负担怎么可能不增加?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翻译过来就是说,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无限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盲目追求所有的知识,那就完蛋了。但不幸的是,现代社会正不断地将知识的基础水平线推高,人们为满足这条基础水平线所付出的努力也在同步增加。

当知识量暴增的情况下,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还是靠大脑来理解和记忆,与几千年前并无两样,这就很不科学。现在有计算机,有数据库,想知道什么随手可查,很多不常用的知识都无须死记硬背。理工科方面的大量知识,除了专业的学生外,一般学生大可只知其然,而无须知其所以然。就如我们每天都运用计算机学习、工作,难道还要懂编程代码是怎么写出来的吗?

教育须减负

为减轻学生负担,内地近年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减负政策,大刀阔斧实行「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包括取消课外辅导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每周不布置周末作业压减考试次数、不得设重点班等。国务院更有「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明令各省每月逢15及30日报告「双减」进度,并设立平台通报各省情况和违规案例,以及严格问责。

香港同样需要减负。在香港饱受诟病的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一度因疫情停办三年,但疫情复常后竟即刻复办。TSA自2004年起推行,最初推行的目的是了解全港学生在完成小三、小六及中三学习阶段时,对中、英、数三科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但后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小三TSA难度过高,已经异化成「为操练而操练」,背离了政策原意,给学生造成极大压力。而在最近这一次的评估,各项达标率毫无疑问地全面「插水」,既增加了学生负担,又给学生带来了挫败感,可谓一大败笔。由此可见,由政府推动减压减负,增加学生的正能量才是根本之道。

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

在物理减负的同时,还须心理减负,即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我们都经历过学生阶段,学生的世界很单一,学习成绩几乎是衡量其优劣的唯一标准,一场考试失利、一次作业未交、一次老师批评……这些在成年人眼中看起来微乎其微的事,却很有可能对学生的内心世界造成巨大冲击。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的教育,还是家里父母的教育,都应该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格局,跳出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怪圈。让他们看到人生不止于成绩,还有是非善恶、人品胸怀;让他们放眼古今,心怀天下,观人类发展、宇宙变化,感知生命的意义。

与此同时,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如果告诉学生,除了读书升学,还有许多大展拳脚的途径,那么就要在现实当中,拉近其与名门高校毕业生的差距,打破行业间的垄断。但现在各行各业的上限和下限都大不相同。例如在香港,医科是绝对的热门之选,历年DSE状元当中,选择最多的都是医科。原因很简单,在香港做医生收入非常可观,公立医院医生月薪达7万港币以上;高级医生月薪达11万至13万港币,首席医生月薪15万至16万港币,而做到顾问医生,每月收入最高可达25万港币。私人执业的医生收入更是夸张,若是知名度较高的,月薪百万都是寻常事。

医生工资高,除了医生本身付出的辛劳及技术含金量外,也与行业的排外性有关。香港医生常年人手紧缺,但哪怕是疫情极度紧张之际,由医生业界主导的医务委员会仍拒绝放宽外医生来港执业的门坎,而海外医生仅占本港整体一万四千名医生约百分之一,当中在公立医院工作的有限度注册医生更少。显然,其最大阻力来自医委会的执业试,不仅内容艰深,动辄以专科极罕见病例考核非专科医生,而且报名手续繁琐,与其说是确保海外医生质素,不如说是刁难和排外心态作祟。

大律师同样是香港稳定且高薪的职业之一,但非常讲究师承。见习大律师同其指导大律师是师徒关系。见习大律师的客源主原由师傅分配,这种情依赖师傅维生的情况起码维持五年至十年, 直至律师楼直接聘用这位大律师。当出现纪律问题时,会由大律师公会里的纪律聆讯小组去决定是否采取处分,由于纪律小组成员都是由资深大律师出任,它基本上可以控制一切生杀大权,是否需要采取行动完全由一小撮人掌控。

行业门坎越高,其待遇一般也就越好,但如果是为了自身利益架高门坎,盲目排外,那不仅有损行业自身的进步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理当破除垄断,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也让年轻人有更多上流的空间和机会。

新时代下须有新的教育模式,过去我们只顾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知识总量增加了,我们就多学一点,就业起点高了,我们就多努力一点。但长此以往,真的能持久吗?学生轻生数量的激增,不仅对社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年轻人?是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到社会上才发现大半无用的「全才」,还是能够专精一科,有所建树的「专才」?若依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恐怕真应了庄子那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