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首页 > 最新文章 > 社评

青年的出路和教育是重中之重(2015年1月号)

发布日期:2014-12-30


持续长达79天的「占中」运动终于在全面清场下宣布结束。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双学」是在全港市民一片谴责声中和在绝大多数反对派的反对声中黯然收场,但「占中」突显的青年问题必须正视并着力制订长远政策予以解决,认真培育和引导香港未来主人翁走上正面光明的前路。


在探讨香港青年问题时,出现两个极端看法:有的认为青年问题主要是经济和出路问题,只要解决了年轻人升学难、就业难、置业难及向上流动难的「四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的却认为青年的问题主要是政治要求,他们不是为一己的私利,必须正视他们的「真普选」要求,才能解决问题。两种意见无疑出于各自的政治考虑,难免陷于片面和偏颇。


多年来香港青年被喻为反叛的一群。日前岭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香港最不快乐的一群是年龄介乎21-30岁的青年,快乐指数连续三年下跌,屡创新低。且最不快乐人群是月入1-2万元的家庭,可见青年人不快乐已非一朝一夕,而且与经济有直接关联,故解决青年问题先从经济和出路着手无可厚非。要全面了解青年的困境和要求,多方位制订各项青年政策解决青年人的实际困难和要求,才能使这班未来社会的栋梁减少戾气,欣欣向上,以正面的姿态投身各自的事业缔造成功的明天。


然而,是否解决了青年人的现实要求和出路,一切就迎刃而解?当然不是!我们必须进行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人心工程。


在「占中」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青年学生领袖们的言行第一次这么生动地暴露在人们的眼前,令人大失所望的是他们的政治要求严重脱离现实,诸如坚持人大收回831决议,坚持公民提名的所谓「真普选」等与政治现实出现巨大落差。他们的固执己见、进退失据、分裂内讧连反对派都摇头叹息,终于要在一再认错后以失败告终,这一切说明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极度贫乏。虽然这些站在最前列的学生只是极少数,但他们的言行在年轻人中有一定市场,因此我们也必须正视并从中找寻问题的症结。


事实上,香港回归17年,但人心却尚未回归,尤其是年轻一辈,他们犹如一群失落的羔羊,虽已重投祖国的怀抱,但对国家、民族、历史和祖国的发展缺乏认知。相反地长期受根深蒂固的殖民教育的熏陶和西方民主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一代或多代的青年人、中年人,与我们真实世界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从月前对占领人士的民调显示,竟有高达10%人士主张「香港独立」,这种高举「香港问题香港解决」的「港独」思潮,完全无视香港只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宪政地位,使人警觉问题的严重。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多年来香港的教育体制令青少年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对国家民族观念异乎寻常地薄弱和缺失,这些正是造成今日「占中」运动,以及青少年问题的核心根源。


由此可见,在解决青年的出路的同时,必须检讨和制定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大计,包括国民教育,以及《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教育和认知。这是一项香港青少年刻不容缓的人心工程,也是制定青年政策的重中之重。


☉文/余波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