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首页 > 最新文章 > 青年论坛

传媒应承担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发布日期:2015-01-21


香港「占中」已经落下帷幕,如大家预料,「占中」者以「失败」告终。但从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占中」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深思及认真对待。

928日凌晨140分,「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在香港添美道的学联「命运自主」大台上宣布「占领中环」正式启动,并以集会人士聚集的政府总部开始占领,提出两点要求包括立即撤回20148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政改的决定及马上重新启动政改咨询。20141215日,随着铜锣湾最后一个占领地点的清场结束,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闹剧」终于结束。

有些外媒用「雨伞革命」形容这次占领行动,而我以为用「闹剧」更为恰当,因为他们的要求点、出发点以及事态进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前后不一致行为都非理性之人可以作出,这场所谓的「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一场「闹剧」,何来「革命」特征?

虽然「占中」结束了,但是为何这场「闹剧」会持续两个多月之久而且初期得到香港社会很大一部份人甚至国际社会的声援,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人少威力大后面多重原因

根据一些媒体报道,从928日开始的「占中」行动,最多的一次人数有8万余人,当然也有媒体认为只有2万人,其中主要是青年人,尤以大学生居多。根据2013年香港政府统计报告,20-39岁人口共有211万人,即使以最多人数8万人来计算,参与占领行动的人也只占整个20-39岁人口的3.7%,非常微小。但是他们的破坏力很大,影响面很广,鼓动性很强。

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经济原因是其中之一。回归17年以来,从香港的工资增长幅度与通货膨胀水平、物价增幅等的对比来看,香港的工资确实呈现下降的状态。香港社会普遍的一个观点就是现在香港的青年人未来发展空间小,上车(买楼)难,上流(向上发展空间)难,这让很多香港市民对政府不满,心中有一股怨气。加上内地的腾飞,此前的香港优越感逐渐在丧失,内地自由行所带来的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冲突也让一些香港市民对现行政府以及内地存有偏见。

此外,这次运动由「手无寸铁」的学生为主要发起人,他们又标榜自己在为香港人争取民主,争取未来。他们摆出一种虽为弱者,但不惜以弱敌强,挑战强权,为了「民主大义」随时准备牺牲的姿态,占领道德高地,博取同情,某些传媒此时偏帮报道,政府初期处理存在不当之处,加之香港反对派以及外国势力趁机搅局,利用这次行动作文章,出钱出力,更运用一些国际媒体造势,使得「占中」初期的占领者获得香港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影响以及危害都甚大!

传媒报道为「占中」推波助澜

在这众多原因之中,我认为传媒是推波助澜的首要推手。

在香港,除了香港电台为政府资助以外,其他传媒机构基本都是民营或是境外传媒机构的分支。他们出版或者播出的任何新闻不需事先审查,近乎享有报道的绝对自由。

民营以及近乎绝对自由这两大特征足以让一些异动人士借题发挥,利用传媒谋取政治或者经济利益,罔顾社会稳定及市民拥有的信息知晓权。这些在「占中」这场「闹剧」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早在20131月「占中」概念提出之后,香港传媒就开始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但凡涉及「占中」的各类活动,传媒必趋之若鹜,第二天也必然见报,很大可能是头版头条。传媒的这些行为将社会舆论引导到了讨论「占中」、关注「占中」的道路上,传媒更将某些人提出的经不起推敲的「真普选」一词作为常用词汇,大肆宣扬,却甚少有传媒深刻分析「普选」的真实含义以及国际上对民主的真正诠释。从那时到2014928日的「占中」爆发,某些传媒在其中扮演了起哄、围观、推动的作用,将自由行影响香港根本利益、内地政府专制、「一国两制」名存实亡、政改不民主、「小圈子」选举不民主、「普选」为假民主、香港没有人权等「伪命题」、「伪观念」通通与「占中」联系起来,通过持续报道的方式将这些「伪命题」、「伪观念」植入市民脑海,帮助某些心怀不轨人士获取民意认同,激化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矛盾,破坏香港社会的稳定。

在「占中」发生之后,某些媒体有失公允的报道更为变本加厉。928日黄昏至929日凌晨,由于学生非法霸占道路,导致交通瘫痪,警方释放催泪弹,试图驱散示威者。这本来是一次非常正常的执法行动,但香港的某些传媒却将行动渲染成政府「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却丝毫不提及警方是在使用最低武力,不造成任何伤害的前提下,基于形势才释放的催泪弹。传媒明显有失公允的报道引发香港市民对政府、对警方的肆意攻击和谩骂,给政府的正常执法造成巨大阻碍,让这场本可以早点结束的「闹剧」披上了「正义」的外衣,更加助长了只要人多就可以罔顾法纪,罔顾社会稳定的不正之风。

传媒有义务维护社会稳定

媒体是社会第四种权利,有监督社会的权利。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传媒着重报道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传媒报道的那些问题,并采用传媒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以及喜恶程度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喜恶程度。同时,传媒还拥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传媒通过新闻报道,可以创造社会瞩目的焦点,让某些事件获得高度的关注度,让某些人获得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正因为传媒具备这些其他组织不具备的特殊功能,直接针对公众,是公众获取社会信息来源的最主要的管道,所以一旦传媒不承担社会责任,肆意运用大众赋予的新闻自由,任意妄为,失实报道,将对整个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早在2006年,时任香港报业评议会执行委员的张圭阳博士出席香港树仁学院一个名为「香港的传媒道德与新闻质素」的讲座时就表示,一个「信」字多少金钱也买不到,传媒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不尊重事实,记者行业将被颠覆。他指出香港报纸媒体的记者往往借题发挥,夸张失实,有欠客观,香港现时的报业不再是公器,而是老板的私器,使记者不但要服从上级指令,并要为公司缔造最大利润,这是对记者行业的颠覆,也令传媒成了一盘生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权利」。

传媒的出现不是为满足市场需求,应有诱导受众和教化的功能,同时更应该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和职责,而不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己私器!

☉文/李志甜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