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加强两地合作,把握发展机遇(2015.4)

发布日期:2015-03-31


──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端


☉文/黄珩


香港与内地融合是近年社会各界热议的题目,为深化两地的金融市场互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端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五大建议」深化两地金融合作,并建议香港培养有国家情怀又熟悉港情国情的教育管制队伍,在内地建立一些香港学生国情教育基地等。他呼吁两地人民要互信、包容,并迎接两地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香港与内地融合是近年社会各界热议的题目,它不仅涵盖经济融合,也包含文化层面的融合。踏入廿一世纪,国家正式迈进国际市场,不少国内企业成功利用香港这块跳板「走出去」。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改革和人民币业务国际化两方面,亦担当着重要角色。


提五大建议促金融合作


人民币业务发展是近年来两地经济互惠互利、创造双赢的最佳例子。香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去年年底人民币存款和存款证余额合计超过11,000亿元,约占全球离岸资金的六成。沪港通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打通上海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沪港通不但有助内地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亦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


为了深化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市场互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端在全国「两会」期间,向全国政协提出「五大建议」,包括进一步扩阔「沪港通」的交易产品范围;探讨「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实现沪、深、港三地金融产品跨境发行和相互挂牌交易;建立内地与香港基金跨境认可制度;扩大跨境人民币贷款融资服务。


「沪港通」的启动,令香港成为目前唯一兼具股票及债券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成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另一新里程。面向将来,卢文端更多提到的是,香港应抓紧时机,在加强自身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之余,更须加强与其它相关市场合作,拓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认受性,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卢文端称,目前港交所及其旗下的香港结算,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中国结算,于201494日在上海签订《四方协议》,成为落实「沪港通」的重要法律依据。但《四方协议》订明现阶段不包括衍生产品。他建议,除了现有的现货股票类别以外,未来亦可把新股、期货、商品、定息与货币等的衍生工具产品纳入「沪港通」可投资范围内,也应为两地股市逐步建立共同的监管标准。


冀粤港同为人民币国际化献力


在探讨「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上,卢文端表示,中央应积极研究允许粤港两地政府稍后推行「深港通」。交易范围可以包括深圳交易所的深证100指数成份股,以实现深圳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建立两地金融产品同步上市的机制,完善香港建立与内地证券市场互联互通的网络,粤港两地共同为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


卢文端认为,「沪港通」与日后的「深港通」产品互挂、流量互通,将是寻求沪、深、港三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向及措施。他并建议透过同一封闭运行、可扩容、风险可控的机制,推动三地交易所加快发展跨境金融产品,并逐步实现三地金融产品跨境发行和相互挂牌目标,以及尽快建立两地基金跨境认可制度,以推动香港市场发展更多人民币相关的金融理财产品,强化香港的财富管理中心地位。


他指出,目前前海已推出了跨境人民币贷款,容许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在此基础上,两地跨境人民币贷款的试点范围应扩展至南沙、横琴,全面覆盖未来的广东自贸区;并通过合作,在区内发展融资租赁产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资金的跨境循环使用,亦有效推动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升级转型。此外,应积极鼓励更多合资格的内地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来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必须加强港青国情教育


随着内地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沙士之后,中央以自由行、国企来港上市集资等手段大力挺港,使香港经济迅速复苏和再度腾飞。而两地加速融合过程中,由于文化、习惯、行为等存在差异,一些矛盾逐步浮现出来。就近期的反水货客「光复」行动,参与者不乏青少年,使内地与香港融合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再次突显出来,性质的改变更有变本加厉之势,使人担心两地和谐融合受到冲击,同时印证了香港青少年对国家认同感的薄弱。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青年问题成为香港委员的关注焦点。多位委员表示,青年是香港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他们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应加强对香港青年的国民教育,使他们对民族历史与国家现状有更深入、准确的认识,从而把自身命运与祖国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卢文端指出,去年「占中」持续79日,学生成为行动「主力军」。面对现况,社会需要「亡羊补牢」,检讨香港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他在两会上建议,应当从国家层面入手,加强香港学校教育。他指出,在香港回归近18年时,在特区的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创新低,非法「占中」事件中,许多学生站在与特区政府和国家的对立面,成为阻力,不得不引起反思。


卢文端认为,应高度重视特区政府教育局高层及公务员队伍和大中小学校长、校董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和监督问责,着手为香港培养一批具有国家情怀、熟悉国情港情的教育管治队伍。


设香港学生国情教育基地


为了适应香港学生前往内地交流学习的需要,卢文端建议中央统筹在内地设立能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点工程、具体反映内地发展进步和民众生活的单位的「香港学生国情教育基地」。


香港的施政报告提出,促进本港与内地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目的是增进相互了解。卢文端表示,要提升姊妹学校在国情教育中的作用,内地姊妹学校设立的范围可集中在临近香港的广东省、居港乡亲较多的福建省及经济文化教育发达的省市。另外,教育部和省市教育厅可共同推动姊妹学校开展专业化、常态化交流,如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开展两地教师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互动与交流。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种种不和谐都与青少年教育缺失有关,如何有策略、有规划地加强香港青年教育工作成为社会当前必须思考的方向,亦可说是香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最大难题。


就香港的大学学位比较少,不能满足中学生升读大学的需要,还有学生前途狭窄的问题。卢文端提议,内地安排100所左右的省市重点大学,每个学校吸纳50100名香港的副学士毕业生,以解决这些学生的升学出路。


推动国民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工程,特区政府可与社会各界合作,提升青少年对国家发展的了解和认识,增加自己对国民身份的认同。卢文端建议,由国家推动在香港设立教育智库,参考「港美中心」的运作模式,直接为香港学生的通识教育、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服务,编写正面教材供学校免费使用,并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设立香港教师国情教育和中国历史教育培训中心。


把握两地密切关系的机遇


香港与内地的发展密不可分。就香港对内地的关系而言,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日前就两地关系提出「三个看清」指出,香港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有内地作为靠山,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亦是与内地加强合作。卢文端认同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挥好自身优势之余,更须充分利用好「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好多外国都想乘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香港作为中国一部份,为何不好好把握机遇?」他指出,香港的优势在于金融和服务业,认为香港应利用好「十三五」规划,融合内地的高速经济发展。


就内地对香港的态度而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强内地同香港在各领域的交流,并且要继续发挥香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当中的特殊作用。张晓明主任就此指出,香港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中央也高度重视香港在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香港曾为内地的发展提供了良多的助力,同时内地也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充裕的资源以及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等危机事件中强有力的支持。内地同香港之间始终是互助互利,相互扶持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论是「占中」运动还是反水货客等问题都无法影响内地和香港良性互动的大局。卢文端据此认为,内地同香港的关系一衣带水、密不可分,唯有同舟共济,才能攻坚克难,把握时代良机,实现共同发展。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