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视野

首页 > 最新文章 > 文体视野

从中国传统文化探寻精髓(2015.4)

发布日期:2015-04-01



☉文/庄干涛 本刊特约记者

记者:姜老师,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大约十年前您写的一幅作品,感觉很规整,很漂亮,和您现在的作品感觉似乎不太一样。

姜平林:感觉现在的作品丑拙,是吗?

记: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感觉书法家不是应该把字写得漂亮才对吗?况且您十年前就已经写得很漂亮了。

姜:书法的美不在这个「漂亮」上,正如一个人的高雅低俗并不在高矮胖瘦和外表的漂亮丑陋上,而是内在的修养所蕴藉的一种高雅气息。能否感受到这一种气息,是需要欣赏者本身具备这方面的审美能力。

记:您的意思是说透过外形的不工整也能透出内在的高雅气息吗?可为什么不透过工整漂亮的字来透露内在的高雅呢?就像一个人,内在的品格当然最重要,可外表漂亮不是更能锦上添花吗?

姜:你这个问题涉及到审美。不排除有的作品是通过形美来表现,但还有很多作品是通过拙朴来表现。而这种拙朴是要洗却后天的人为雕琢去探寻生命最根本的东西,就像禅宗的一个话头「如何是我本来面目」。当然书法创作一定要经历一个阶段,那就是要把字写工整、写漂亮,但那不是书法的最终目标。

书法作为艺术一定要有创造,要启发观者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千篇一律的美都是在皮、肉、骨上做功夫,难以彰显精髓。因为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你一定要通过作品去挖掘自己内心中的不同。而这个不同因人而异。换句话说,工整是写字的需要,目的在于交流,一目了然。我曾经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但最近整整十年,通过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聆听王镛、石开、沃兴华诸师的点悟,后又追随于明诠先生读研三年,我对书法的真谛渐渐领悟。笔墨间彰显的应是笔者的气息和神采,而这些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种境界更需要观者有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记:提到佛教,去年底在您「云想花开」书画印瓶个展上,看到大多书印作品是一些佛语禅诗,画作也是多涉问道求佛。请问您信仰佛教吗?

姜:是的。我是在博山正觉寺皈依并依止了仁炟法师。师父曾经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后来出家修建寺院。我现在落款用的「吉平」是师父赐的法号,「圣林」是皈依名。

记:您认为宗教信仰能帮助您创作吗?

姜:应该说是创作启发我,找到了佛教这个根本的心灵法门。皈依前我的书法作品就有很多是抄录佛经,包括金刚经、五灯会元、六祖坛经等等,心经前后加起来已超过五百部。冥冥中,我感觉到佛经里有无上的智慧是我一直寻找而未企及的。可以说以前我就像一个票友一样在佛门徘徊,直到找到仁炟法师,才真正开始了禅宗的修习。师父常用一句话教导:「常人之心如瓢在水,至人之心入珠在渊。」通过修习「戒、定、慧」来熄灭我们的「贪、嗔、痴」。而禅定中的「修止修观」能够开启我们的般若智慧,从而指导我们的创作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记:您之前出了七本书,在个人简介里您是很多协会的会员。这些在大家看来属于官方的很有说服力的机构身份介绍,在后来的书画印册里却再未出现过。这是为什么呢?

姜:应该说我希望人们关注我作品本身超过关注我的身份,这也是受我问教的书画印文老师的影响。像现居北京宋庄的徐忠平先生,是我敬慕的一位艺术家,他的荒草系列作品刻骨入髓。多年前他就奉行「三不」主义:不参展、不入会、不随便参与社交活动。后来,我又关注到好几位我十分敬慕的当代书画家,都是依靠作品和人品赢得人们的赞誉。这样的淡泊和自由正是我内心追求的。

记:听说您的陈式太极拳剑曾在山东省获过一等奖,而且最近又开始练习古琴。这些对书画创作是否有所帮助呢?

姜:「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画也是这个道理。天天只在点画线条里抹来擦去是不会写出书法真正意味的。书画是技术,但绝不仅仅是技术。若只注重技之高低,便容易囿于皮毛功夫。唯有将读书、行路、修炼诸艺通融至道,打开心量,才会懂得放下,变得谦和、圆融。一个真正的书画家首先应该拥有一颗文心。而这颗文心必须得在如太极、古琴、佛学、诗词等等中国传统文化这口锅里慢慢熬制。

──对话姜平林

文体视野

【小资料】 姜平林简介

姜平林,字艺夫,号云头闲人,养云精舍主人。皈依于博山正觉寺并依止释仁炟法师,法号吉平。结业于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班,受业于王镛、石开、沃兴华诸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并获书法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导师于明诠先生。书画印文问教于徐忠平、燕守谷、赵雪松诸师,并于多种艺术杂志及专业报刊发表。书画印文及太极拳剑数次于省级以上赛事入展入选并获奖。有《云头闲想》散文集(一)(二)、《艺夫艺事》书画印文集、《云头闲画》书画印文集、《艺夫印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闲人瓷话——姜平林瓷绘瓷印作品集》及《云想花开》书画印瓶集问世。2014年岁末于青岛「一叶美术馆」成功举办「云想花开」书画印瓶个展。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