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特稿

林尹国学交流基地架起国学交流之桥(2015.5)

发布日期:2015-05-05

☉文/静逸

国学宗师林尹曾对学生说过,「音韵学是开启国学宝库的钥匙。我希望收取更多的弟子,将这门绝学发扬光大。」「林尹国学交流基地」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为两地艺术家搭建的教学展示创新平台,架起的国学交流之桥。

中华民族向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流,那么学术思想与文化无疑就是水中金沙,国学宗师林尹(字景伊1910-1983)及其父亲林辛(字次公1888-1959)便是为推动国学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闪烁出灿烂光辉的领军人物之一。

促进海峡两岸文艺共赢发展

浙江瑞安是个山明水秀,又具文化底蕴的城市。为宣扬儒家思想及国学精粹,2014928日,「林尹国学交流基地」与「林尹文物陈列馆」揭牌,并举办「林尹国学研究座谈会」(瑞安图书馆)、「林尹国学演讲会」与2014海峡两岸(瑞安/台湾)书画交流展(瑞安博物馆),为浙江年度盛事之一。「林尹国学交流基地」与瑞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合署,旨在加强瑞安与台湾的文化艺术交流,建立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地共赢发展。交流基地今后将不定期组织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为两地艺术家搭建多元教学展示创新平台,架起国学交流之桥。

「林尹教授著作及部份文物陈列馆」珍藏林尹著作、书法手迹等百来件展品,来自台湾财团法人景伊文化艺术基金会所捐赠。财团法人景伊文化艺术基金会于2011年成立,该基金会以传承和弘扬林尹教授国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为宗旨,开展相关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

得意之事编篆《中文大辞典》

在展览的作品中,令人最瞩目的是《中文大辞典》。此套辞典于民国五十三年,在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策划下,整整花了八年的功夫才完成,共计四十大本十六开的大辞典。当时由张创办人监修,林尹、高明主编。而此次陈列馆所陈列的是缩小本。

林尹生平最得意的事就是负责主持《中文大辞典》的编篆工作。《中文大辞典》的筹备工作,刚开始时是没有薪资的,完全是牺牲奉献。林尹常说:「文字是教育的基础」,以前上课时提到简体字就说:「该简的简,不该简的则不可简」。另外,此书内收编了一篇民国七十八年林尹冥诞时的纪念文。岁月如流,林尹仙逝转眼已32年,抚今追昔,令人唏嘘。

幼承家学投身救亡工作

文物陈列馆的主角、林尹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一年出生于浙江瑞安。林尹叔父林损(字公铎1890-1940)毕业于两广优级师范学堂,于宣统三年(1911)前后与辛亥革命志士黄兴、宋教仁结交,担任上海《黄报》编辑,鼓吹民主革命。后任职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参与五四运动,组「汉学研究会」为文与钱玄同、胡适论战。父亲林辛毕业于两广优级师范学堂与宁波法政学堂,北京大学法学士,主张法治救国,之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又担任浙江省第十一院推事、广西、山东法院推事。在告别教坛之后,回家乡当律师。

林尹幼承家学,自幼受叔父林损熏陶。1925年,即16岁即入北京大学国学系。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后任教于金陵、平、津等地约数载。抗战爆发后,放弃教职,投身民族救亡工作。初任华北特派员,负责民众组训工作;北平沦陷后,游击山西,进行抗日。19387月南下汉口,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1941425日,在汉口市特一区(旧德租界)被敌伪拘捕。汪精卫令解赴南京,欲强其加入伪府工作。林尹以死自誓,三次被绑赴刑场以执行枪决进行威胁,终不屈服。后囚禁上海愚园864号。国民党组织部长朱家骅电上海蒋伯诚,不惜巨资予以营救。10月得以脱险赴香港;12月飞往重庆,重理旧业,任四川大学文科教授。

体现中华文化之优美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时年36岁的林尹,由重庆飞抵上海,受命为国民党浙沪特派员,协助恢复社会秩序,同年当选为第一届国大代表。1949年,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迁往台北,林尹为第一期学员,第二期起即受命留在研究院担任教导共七期,讲授研讨文化学术专题,继续教导与培育党政高阶一线人才。民国四十五年(1956),林尹47岁,接任原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现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职,1960任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所长,后又任教于政治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为国学一代宗师。

1969年国民政府陈诚副总统过世,原中统局CC派领导陈立夫始获准返回台湾,即接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蒋介石为会长。陈立夫既持续推展中国医学与孔孟儒学,又担任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作为陈立夫长期战友的林尹,在孔孟学会成立后,林尹担任副理事长职务。陈林二家,交往也十分密切,其后陈立夫三子陈泽宠与林尹二女儿林颖曾结婚,两家结为亲家。

林尹除了从事教学与文化工作外,余暇则寄情诗酒,草书圣手于右任先生,题赠《蟠胸万卷、在手一杯》:述其诗酒文章、书中情怀。林尹继承「章黄之学」学术思想,以学术史演变为经、文字声韵训诂为纬,具体显现出中华文化之优美特质。林尹曾发表《文字学概说》、《中国声韵学通论》、《训诂学概要》、《中国学术思想大纲》等大作,并主编《中文大辞典(共十巨册)》。

国学基地为文化扎根

林尹之学术、学养与风骨,一方面来自其师,北京大学任教的黄季刚(章太炎的学生)、与叔父林损的学术文化传承,二方面也承继了他们淑世报国。

浙江瑞安「国学交流基地」,与「林尹文物陈列馆」典藏林尹著作、书法、手扎信件,与其门生与友人相关之著作、书法。国学与文化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成立国学基地,为文化扎根,成就长久的人文建设,获得海内外普遍的肯定和认同。

开启国学宝库的钥匙

人们常说的「国学」,在古代是以经学为核心。经学之中,有一门学问历来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小学」。所谓小学,主要指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大致涵盖汉字字形、字音、字义三种研究范畴。在这三门学问当中,音韵学自古以来被视为「绝学」。林尹曾对学生说过,「音韵学是开启国学宝库的钥匙。」

对学生,林尹不乏柔情,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疼爱。林尹晚年对学生说,「音韵学从太炎先生传季刚先生再传我,三代单传。我多收你们几个弟子,就是希望你们能将这门绝学发扬光大。」在台湾各大高校执教多年,林尹先后培养出硕士生、博士生五百余名,将这门学问在台湾开枝散叶。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