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视野

首页 > 最新文章 > 文体视野

一世琴缘 琴为心声(下)──专访古琴名家李祥霆

发布日期:2015-05-29

 

 

 

 

☉文/王明青 著名文化节目主持人、收藏家

不能打动观众的 肯定不是好音乐

古琴是一门高雅深邃的古典艺术,但这种艺术是普通人都可以欣赏可以理解的,要说「雅」,中国雅的东西太多了,《唐诗》、《宋词》雅不雅?要说「深」,《老子》、《庄子》、《易经》深不深?这些东西,现在的人们包括许多小孩子都在学习,都能接受,成为一种文化修养,为什么古琴就不行呢?现在有些人说古琴不是文化艺术,是「道」,古琴不是乐器,是道器,似乎高深莫测,甚至超越了哲学、宗教。这是违背客观实际的。

以虞山派琴风最为「清微淡远」,但实际上,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就主张,弹琴要「发于性灵,通于政术」。「我的老师吴景略,可以说开创了新虞山派,他的琴曲常常是根据内容需要,有的奔腾动荡、撼人心魄,比如《潇湘水云》;有的优美华丽,比如《梅花三弄》;还有的凄楚哀伤,像表现昭君出塞内容的《秋塞吟》……没有一个是「清微淡远」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充满了人世间深情、豪气的经典之曲,吴先生作为一个古琴大家,他懂得艺术必须尊重作品的表达,尤其是对这些经历过千百年自然选择,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

其实传统并非都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唐代《琴诀》中,就有古琴「可以观风数,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之说。一种连鬼神都能感动的音乐,它能不感人吗?现在有不少观众在听古琴音乐会时犯困、甚至睡觉,为什么?那个音乐打动不了他。音乐首先要打动人,不能打动人的音乐,肯定不是好音乐!

任何艺术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求得生存,这是千古一理。古琴也是一样,三千多年来,无论是琴曲、琴谱,还是琴的本身,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以琴而论,最初曾经是五弦,后来加至七弦,也有过十弦、九弦,甚至一弦琴;以人而论,音乐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灵气,跟老师一样的模仿只是初学时的要求,单纯的模仿,从古代一直到现代,在哲学、美学上永远是一种错误。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事实上,如果你不变,很多东西就传不下去。在中国,箜篌失传了,瑟失传了,失传的乐器很多,因为它不适合社会需要了。古琴如果没有历代的发展,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实际上,良性的发展变化,只会不断加强和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西方的羽键琴变成古钢琴;古钢琴变成现代钢琴,用现代钢琴演奏古代巴赫的作品,没有人觉得它不是巴赫。就是现在强调古琴必须严守不变的那些人,他们也没有去重弹过去的五弦琴啊!

有一次,李祥霆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出了个题目,叫「旧金山飞机场」,这实在有点超出常规,他在演奏前增加了一段道白:「我不会用琴去表现飞机起降时的轰鸣,但我可以表现飞机场充满了活力与祥和,紧张而有序的精神,表现人类追求和平与幸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最好的音乐不是模仿事物的外形,而是表现人内心的感觉。」演奏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1958年,李祥霆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时,是那里第一个因为喜欢古琴而主动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往届古琴专业的学生,都是从其他专业「强行」调过来的。主要当时民乐是被人瞧不起的,学生拿着二胡在校园里走都觉没面子,更何况古琴又是民乐里最小的乐种,当时对古琴的普遍说法是「难学、易忘、不中听」,大环境非常不乐观。但即使那样,他都没有悲观,现在,事实最终证明了他选择的正确。像围棋、书法、国画那样被喜欢,像唐诗、宋词那样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广阔的影响!

只要在中学音乐课上,放一个小时最经典的古琴演奏录像就可以了!这样每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能在课堂上看到古琴的模样和演奏方法,听到最有代表性的琴曲:《广陵散》(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乐曲,来源于两千年前)、《幽兰》(其乐谱为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手抄谱,距今一千三百年以上)、《流水》、《梅花三弄》和《潇湘水云》。还有,全国各音乐院校、综合大学的音乐科系都应该配备一位古琴专业教师;省一级以上的民族音乐团都应有一位古琴演奏员;各大学和省一级以上的艺术研究机构都应有一名古琴研究人员。从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来看,这类单位增加一个专业人员的编制,绝不是一件困难之事,而一旦踏踏实实稳步去做,则定会大大充实和加强对古琴这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以致严谨而又科学的传播发展。

「我是发疯级琴人」

50年代后期开始,李祥霆师从溥雪斋、潘素两位先生学画,后来在伦敦、台北、福州也都举办过个人画展。其实,「我小的时候,在邂逅古琴以前,我的理想就是当画家。我现在出版有十多种录音录像光盘,其中有两张与美国音乐家即兴重奏的,在美国特别畅销,据说,很多人都是作为『治疗音乐』买的。这个唱片曾经作为抗击『非典』的治疗音乐使用,据中日友好医院的跟踪调查问卷显示,古琴曲对缓解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改善睡眠、消化状况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院有一位教授在化疗时,听了这张CD上的音乐,感觉也有消减痛苦的作用。」

李祥霆给影视剧配音印象最深是1996年的《秦颂》,因为它讲的是琴师高渐离跟秦始皇之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主奏乐器的,剧情要求弹奏多段充满激情的古琴曲。但那是秦朝发生的事情,又不能用后世流传的这些名曲,一开始导演打算请作曲家作曲,再请演奏家演奏,后来他说只要你们把想要表达的情绪、精神告诉我,他可以即兴演奏。导演听完他的演奏很兴奋,说「没错,这就是我要的!」

李祥霆觉得还是我们中国的古琴艺术本身就具有这种魅力,他只是将这种魅力充分表现出来了。不知道尼日利亚的风是什么样的,但他想,那可能是一种能让人振奋的感觉,看起来,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智慧是相通的。

最近三年最难忘、最打动人的一件事是2005年,他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3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其中只有二三十个华人,其他都是西方人。他当时的感觉是,既为这些文化完全不同的人能够接受和喜欢我们的古琴音乐而感动,又为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就能创造出全面表现人类社会感情和精神世界的成熟音乐而自豪!

古琴其实是乐器中比较容易入门的几个乐器之一,对学古琴,他也总结了三句话:「喜欢就能学会;入迷就能学好;发疯就能学精。」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