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首页 > 最新文章 > 青年论坛

剖析「学历膨胀」的真相(2015.7)

发布日期:2015-06-30

☉文/张卓立

「学历膨胀」问题在社会热议,有评论指「今天大学生价值等于以往的中学生」、「大学生水平降低了」。但从另一角度看,倘若在学术质素和人力资源规划多下工夫,适当的学额扩张可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715日,是香港中学文凭试发榜大日子,按过去数字,约五分之一的考生可顺利入读政府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其他考生可选择各专上院校的自资学位或副学位课程,也有部份会选择到海外升学或投身社会工作。

对于可以升学的学生,无疑值得恭贺,他们能享受多姿多采的大学校园生活,也可以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另方面,光阴匆匆过去,今天安坐在礼堂出席迎新典礼的同学们,四年后就要投身职场。思考未来人生走向,正当其时。

坊间有言论指专上学院毕业生面临「学历膨胀」问题。论者指,大学生人数比以往多,雇主的选择相应多了,故此毕业生的价值比以往低了,所以这导致高学历的学生,有时只能找到基层的工作,也就是「就业错配」。

学额递增 利多弊多?

细致分析下,此话当真无误?根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数据,资助学士学位毕业生人数由2004/05年度的15143人增至2013/14年度的18457人,香港政府「经评审专上课程资料网」(iPASS)也显示2004/05的自资全日制经评审学士学位课程的毕业生人数也由2005年的365人增加至2013年的7696人。大学毕业生的确是比以往多。

专上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否导致「学历膨胀」和大学生「往下流」,有待商榷。如果从另一角度看,青年接受专上教育的机会多了,乃符合现代知识型经济的需求,是一种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问题症结是:我们应如何让专上院校学生得到最有成效的教育,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最大的发挥?以及创造最大的价值?

我们可以用三个角度探讨:1.专上教育「质」「量」要同步;2.「产」「学」的连系性;3.学生自我生涯规划。

首先,所谓专上教育「质」「量」同步,就是指学额扩张的同时要兼顾教学的质素。

有不少声音呼吁香港应该持续拓展专上教育,以配合讲求知识与高端技术的经济模式。确实,香港青年就读本地大学的比率与其他国家仍有相当的距离,拓展专上教育能保障国际竞争力。可是,单纯扩张学额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相反会产生「水份」,学额泛滥而教学质素下降。

扩展学额「质」「量」要一致

十多年前起,台湾的大学学额「大跃进」,但规划不当,副作用不断涌现。部份院校虽升格为大学,但软件硬件都欠缺准备,教学水平未能追上;学额大增,但供过于求,部份院校学额过剩,遂将收生门坎降低,以致学生质素良莠不齐;大学为节省成本,大量聘请兼任讲师、教授,专任教员比率下降,不利课业辅导。以上种种都值得港府和香港的高等教育界所借镜和警惕。

院校提高学额和课程数目,要作多层面考虑,尤其是要保持良好的科研水平、聘任具优秀教学能力的教职员、设计合适的课程,以及提供足够的实践和研究机会,不能为拓展学位而拓展学位。

政府有关方面亦要留意院校之间的课程和系所研究范畴是否重迭太多,使研究及人才培训偏向一方,未能达到教学多元化的目的。

忌「学」不知「产」 「产」不知「学」

第二点就是「产」「学」的联系。虽然有观点认为「大学不是职业训练所」,但学生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与人力资源发展存在必然关系。

产业和学术界缺乏沟通早已为社会咎病,其中一项批评,是指部份专上院校的课程内容与时代脱节,学生的知识水平远不及业界所需。

「产」「学」协调可以为劳动市场创造更大可能性。一方面,学术界需要了解业界当今发展趋向,设计合适的课程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以及进行有益于业界以至社会整体发展的研究;另方面,业界通过与学界接触,认识院校的研究项目,参考学术上的建树如何应用于实际的经营环境。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