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首页 > 最新文章 > 青年论坛

香港自由行问题(2015.8)

发布日期:2015-07-31

☉文/莫健荣 黄大仙区议员

莫健荣 黄大仙区议员内地个人游签注来港被称为「自由行」,政策已推出十多年,是中央挺港措施,惠及民生经济,亦带来消费巿道畅旺。近年,香港本土派势力抬头,它被渲染影响香港居民日常生活和民生,成为社会争议热点。

自由行政策发展和利弊

香港2003年经历SARS,经济跌落谷底,失业率高。为振兴经济,吸引内地人来港旅游、消费,中央于当年728日起推行自由行政策。它为旅游业注入强心针,使旅游业蓬勃发展并成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现时雇用工作人口逾46.3万占总劳动人口近13%,去年入境旅游相关消费超过3000亿元。香港直至去年底旅客持续增长,超过5400多万人次,其中内地客超过七成,自由行占半壁江山,六成多是即日来回购物为主。立法会最近发表的简报亦显示,内地游客去年在港销费额高达1700亿元,养起了香港三分之一零售业。旅游和相关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聘用大量基层和年青人,使失业率降至近年低点和提升打工仔收入。

自由行为经济和就业带来莫大的裨益,香港政府对自由行的态度起初是无任欢迎,不断增加内地开放城巿。但后期因本港承受能力而变成有限管理,如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户籍居民扩展到非户籍居民早两年被剎停,最近更停止签发一签多行。

另一方面,自由行也有一定副作用,它增加了旅客人流带旺了商铺生意,使租金不断上升,商铺形态亦呈单一化,以付租能力较高和迎合自由行购物为主,而方便本地居民的各类商店大减。立法会发表的《研究简报》显示,由自由行2004年至2013年期间,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零售店的数目,激增15倍。同样,售卖高档产品的商铺数目在同期亦大幅增加,如珠宝首饰及手表的店铺增加逾三成。随着租金同期增加近七成,售卖非专门货品(一般粮油和家庭用品)的商店不断被淘汰,近十年减少近三成,而书报及文具商店大减25.4%

过去数年,反自由行活动以此起彼落,起初以影响民生为由,但后期多为香港本土派组织发动,并渗入反国家和港独思潮。所谓「鸠呜」和反「水货客」行动,更趋于暴力和不文明,令巿民和游客反感,并影响到香港国际城巿的形象。

自由行前瞻

今年4月中起,中央和特区政府公布收紧个人游政策,深圳户籍居民由一签多行变为最多申请每周一行,变相已杜绝内地人走水货的机会。政府明言此举是针对水货客,但日后走水货可能成为港人专利。调整一签一行对香港正走下坡的消费巿道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自由行的开始、发展到后来调整政策看来,中央还是特别照顾香港特区和关切巿民的民生和生活,也是一国两制下特殊政策。它本来是一个纯粹惠港的经济措施,被刻意扭曲政治化和用以挑动中港矛盾,满足某些政治团体的政治目的。笔者期望港人能理性分析此政策实际利多于弊,不要被传媒和网络过份宣传和渲染所影响。由于内地仍有数百个城巿未开放自由行到港政策,香港实际可以用减少即日来回短途客的空间以换取更多消费力较高的长途客,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自由行长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香港亦要提升其旅游容量和接待能力,如发展边境购物城和各区特色旅游,自由行的未来宜疏不宜堵。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