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调整人口政策处理香港长者问题(2015.9)

发布日期:2015-08-31


☉文/张卓立


一连串虐待与杀害长者的案件,社会哗然。长者要享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固然要保障他们拥有健康身心,同时护老者的辛劳与困境也应受社会认识,使他们得到适当扶助。另方面,香港单身长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社会需要长远人口策略,方可长远地缓解老年化社会带来的问题。


亚洲发生数宗与长者有关的悲剧,令人心酸。澳门有一位坐轮椅的长者被女儿当街殴打,被途人拍摄成短片上载至互联网;另边厢,在日本,一名93岁老翁声称因无法独力照顾80多岁的妻子,愤而把她勒死,被捕上庭时更要求即判死刑以求与妻「再见面」;同样在法庭,中国北京一名二级残疾的老妇,被控把长期卧病的丈夫杀死,据知家中子女均离家到市区工作,遗下夫妇两人同住,导致出现残疾人士照顾残疾人士的情况。


护老者力不从心 谁来呼应?


对于这些反常行为,社会已作出严厉的痛斥,涉及疏忽老人与虐老的人士相信已受到良心的谴责和即将面临法律制裁。之后传媒再对这些案件作深入挖掘,揭发出一个又一个护老者的辛酸故事。纵然赚人热泪的情节并不能抵销对长者施虐、疏忽照顾的罪过,但也激起社会对老人问题更深层的认识。


香港的安老问题也十分令人关注。2012年香港政府进行人口推算,现时香港每7个人之中有一个65岁以上长者,到2041年香港每3个人之中有一个65岁以上长者,长者抚养率为每千人养497名长者,如果只计算家中有长者的家庭,数字肯定令人更加吃惊。


长者服务社会一生,眠干睡湿把子女养育成人,到最后享受晚年,得到儿孙的照顾,是应有的回报。必须面对的现实是,长者身心状况会随着年龄而衰退,家人要花越来越多的心思和时间照顾,有些护老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事业和社交生活。因此,照料家中长者的人士,他们作出之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和表扬。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以及不能自理生活的长者,护老者对他们照顾所花的心血更大,务求让长者维持良好的生活质素。护老者的精神与体力承受毕竟有限,他们的难处社会也不能忽视。


去年,香港城市大学与明爱安老服务合作进行一项「护老者需要及压力调查」,显示有三成多的受访者对照顾长者感到压力与抑郁,而护老者通常同样是六十岁以上人士。推动老人与青年共融的组织「耆菁颂」也进行「敬耆护老」问卷调查,以100分为满分,敬耆护老指数为56.4,「情感」方面有64.59,但「行为」方面不及格,只有46.69分。由此可理解到,香港社会对长者存尊敬爱护之心,可惜在实际行动上却疲软乏力。


迟婚不婚加重长者问题


造成以上结果,宏观地分析,实与社会人口结构有相当关系。香港流行小家庭主义以来,父母只生育一至两个小孩。当父母年老,就要由那一、两个小孩肩负照顾责任。年轻人为口奔波,自己也建立起家室,又要兼顾老人,压力由此而来。近年婚姻和生育年龄日趋增长,使问题火上加油。


我们来看看数字。香港女性的初婚年龄中位数由1981年的23.9岁,升至2013年的29.1岁;另方面,男性的初婚年龄由27.0岁升至31.2岁。香港的女性首次生育年龄中位数由1981年的25.1岁升至2013年的31.3岁。香港妇联今年4月进行的调查也指出,受访的30岁以下人士当中,有64%愿意生育。


如此情况持续,导致的结果是,子女尚需供书教学之时,父母已到达退休之龄,无人能接续支撑家中经济;父母身体衰退需要额外照顾时,子女才刚成家,既要护老,亦要培幼,压力势必加重,有时候迫不得已要劳烦同样年纪老迈的长者配偶充当照顾者。


虽然香港社会福利周全,长者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残疾津贴、医疗券,还有正在研拟的全民退休保障等,但压力来源除了物质之外,护老者本身也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的呼应。


故此,加深对护老者的认识,了解他们的需求,也是香港社会未来需要进一步努力推动的地方。


应对单身长者人数上升趋势


另一个涉及长者的人口问题是不婚率上升,我们又可看看今年1月香港政府统计处进行的《1991年至2013年香港的结婚及离婚趋势》专题研究。


本身处于生育黄金时期的人口中,从未结婚的单身人士比例激增。其中,35-39岁从未结婚的女性,1991年只占该年龄段的女性人口9.3%2011年已增至22.3%;同样的数字,从未结婚的35-39岁男性比率也由1991年的16%增至28.8%


受教育程度上升、社会伦理观念改变影响,「单身族」越来越多,长久下去,单身长者的人数也相应增多。他们的问题是,既然没有亲人,何来尽孝心之人?


日本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处境,繁荣的景象背后,有一大群没有任何近亲的老人孤独地过日子。据统计,每年有32000名独居老人在家病发后失救致死,日本传媒把此现象称为「孤独死」。孤独的原因除了丧偶和子女离家生活外,相当数量的人是因为从未结婚,本身没有亲人。在未来3人之中就有1位长者的香港社会,会否出现类似情况?人言人殊,有待人口专家作进一步研究。


面对「孤独死」,日本方面在邻里关系层面入手,在小区推动邻居、邮差等最接近长者的人士,留意长者的生活规律有否出现异常,让长者即使在家中不适或发生意外,都可以尽快被发现,报警求助。


观察香港的情况,邻里关系大都疏离,假若单身老人与日俱增,推行类似日本的策略是否通行?或者有没有其他积极的方法照顾此类长者?不论大家意见如何,照料长者,小区也可出一分力量。


建议设立人口结构对策部门


从以上种种原因,可见长者问题牵涉层面广泛,影响深远。香港受人口少子化、老年化和生育年龄推迟三重夹击,虽有不同机构,例如安老事务委员会和家庭议会出谋划策应付,但长者问题料会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和伦理关系带来严峻的挑战,需要成立综合式及策略型的专责部门应对。例如面对类似问题的日本,政府内阁已设立少子化对策担当大臣一职,直接向首相负责,从国家战略层面应付生育率降低及老龄化造成的人口结构问题,香港是否需要设立类同的职位及机构,值得讨论。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