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015.10)
发布日期:2015-09-30
☉文/梁秉坚 香港菁英会 副秘书长
面对新形势,香港特区政府的角色尤关重要,香港政府若能做好桥梁角色,除了对香港经济有裨益,亦能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予年青人。
近来,本港有不少民间机构举办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座谈会,当中不乏重量级的经济专家、学者与不同行业的持份者在探讨跨国发展的机遇,这是由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是项的经济战略写进工作报告之中。香港本身就是背靠祖国,理应可以坐享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优势,但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只聚焦于激进分子如何反水货客、谩骂新移民为香港带来的负担、自由行问题等议题,把本身应该重视、好好讨论的发展问题搁在一边。笔者认为,香港人不是不关心香港的发展前景,只是他们的声音未有被广泛反映。谈及发展,当中牵涉到大部份香港市民都关注的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问题,这问题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好好研究,更需要更多市民表达意见,一起探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与香港新增长点
「一带一路」有60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这些国家的总人口有近44亿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世界的63%和29%。
香港经济实力毋庸置疑,抓紧「一带一路」的机遇,很可能会为香港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香港80年代工厂北移,使产业结构成功转型至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国内企业发展国际业务的世界窗口。而香港的经济因金融风暴及海啸受到严重的冲击,幸好有「自由行」政策让香港的旅游业再「起飞」,同时带动零售等相关业务,但这并不代表香港可以「坐食山崩」,单靠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的策略,而必需拓展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巿场。否则,在国家经济发展策略转移后,香港没有把握好机遇则「苏州过后无艇搭」。
谈到自由行,笔者认为,自由行带动旅游业发展,受惠的当然包括大小企图老板以及物业持有人,但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关系到数以十万计基层「打工仔」的生计,当中也包括香港青年人。高学历的青年人,或会投身酒店业等行业;学历不高的,投身餐饮和零售等行业的也大有人在。有人作出批评说自由行只让商家受惠,无疑只是向市民展示铜币的其中一面,自由行保障基层市民生计的另一面,也是自由行的贡献,不然香港近年怎能达到全民就业的状态?
要抓住黄金五十年的机遇
香港「黄金五十」的创办人林奋强先生曾经表示,香港正处于黄金年代,机遇无穷,笔者认为林先生此说法正是因为香港背靠祖国,天时地利人和皆尽有。如对香港经济有一些认识,也会明白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走出香港与世界合作。如今祖国经济腾飞,全世界也期望与中国合作的时候,香港如果错失机会,实在是可惜。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香港,比起香港,她们更懂得拥抱世界,包括崛起中的中国。面对大量的资金、人才流入香港,香港青年不但面对前所未见的机遇,同时也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之竞争。要把握机遇,必先装备自己,香港青年生活于中西文化荟萃的地方,也掌握两文三语; 只要再增强自己的知识,多了解内地的营商环境,甚至勇于到内地发展,自然「快人一步,理想达到」。
面对新形势,香港特区政府的角色尤关重要,香港政府若能做好桥梁角色,除了对香港经济有裨益,亦能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予年青人。然而人们常常抱怨政府,五年一任的政府,只需五年内没有大是大非,不搞大改革,则可在comfort zone(舒适区)坐至完成任期。回归十多年,笔者认为巿民常常怒气冲冲的上街,并不单单是政制是否得到改革,并不是要求任何一位领导人下台了事,而背后的要求就是香港需要可持续发展,巿民有否机会向上流动使其可以安居乐业。
现在香港经济开始有下调迹象,对于只归咎于占领中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反水货客和反自由行所带来的问题,笔者对此未敢完全苟同。那些占领人士和反水货客及自由行人士的确对香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理由。在「自由行」的帮助下,现时香港就像是活在一个comfort zone之中太舒适,没有看到国家一直在默默的与世界接轨以及发展信息科技与互联网,而未有把握近十年的发展机遇。笔者曾听过「香港黄金五十」的座谈会以及研究,并很认同当中的研究和分析,香港必需要抓紧黄金五十年的机遇。
青年需要多种流动的机会
遇到问题,特区政府应该对症下药,落实长远计划,不要只停留在讨论及研究阶段。笔者认为香港人的斗志坚强,只是欠缺战略与规划,当中包括香港的人材培养和发展,即便是福利政策,同样需要政府做好规划。现在眼见问题仍然很多,如跨境学童问题、新来港人士的适应需求、青年人上楼困难,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也是欠缺人口政策下的结果,香港政府必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将人口变成具有生产力和竞争力,以经济利益带动社会发展,从而解决民生问题,做到急巿民所急。
青年的发展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及上一代,以致他们追求生活质素及发展机会的需求不能被满足。上流问题不是青年的问题,亦不能完全归因于政府施政;因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青年面对更多同辈的竞争,即使机会比从前多,要成功本来就更不容易,加上香港本身就土地不足,向上流以及难以置业的问题,自然让青年感到挫败。但是,香港的根基扎实,只要政策得宜,青年还是有出头天的。
人口政策涵盖房屋、经济、教育和城市规划等政策,关系到香港未来的发展。政府要制订合适的人口政策,必先好好研究本港人口,包括其组成、就业状况、教育状况,分析当中有哪些行业人口过盛,哪些行业欠缺人手,哪些新兴行业值得支持,哪些劳力有待释放。然后针对研究结果,扶持新兴行业,协助旧有行业转型,这亦关系到教育内容的调整,亦牵涉到对外发展,例如把握好国家发展的机遇。至于房屋问题,笔者建议政府雷厉风行,贯彻执行房屋政策及增加土地供应,这样做绝不容易,但绝不能不做。政治家从来不是顺民意而走,而是作出正确决定,带领香港人继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