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孙春兰访港背后的统战意涵(2015.11)

发布日期:2015-10-29

☉文/萧史

北京或许期冀以「交朋友」为标志的统战工作可为对港管治打开新的局面,至少通过深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想法,为日后治港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同时为缓和社会对北京的对立情绪打下基础。有学者建议,若要增进对港统战的有效性,有两个阶层不容忽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105日到访香港。由于当天前特首曾荫权被检控一案轰动全城,孙春兰在港的不足48小时反而在低调中度过。

孙春兰是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政治局委员级别的统战部部长,她也是梁振英上任以来访港级别最高的北京官员。从党内排位来说,孙也要明显高于身为中央委员的港澳办主任王光亚。

更值得关注的是,孙春兰亦是本港政改被否决之后首位来港的政治局委员。适逢中共官方在今年5月再次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中央「后政改时期」治港政策的重心亦尚未明确,孙春兰此行释放的信号暗含解读空间。

统战部部长访港系惯例

笔者根据过往公开数据统计发现,新世纪以来,统战部部长在任期内访港是北京对港工作中的一项惯例安排。

2004年,时任统战部部长刘延东访港,时间长达5天。在她2013年当选国务院副总理后,有内地媒体回忆刘延东此次访港之行,称她「在5天内出席了三十场左右的各种活动,日程从早餐时间到深夜几乎排满,故港报诙谐地称之为『刘旋风』」。

接替刘延东担任统战部部长的杜青林任内曾两次访港。20097月,他就任统战部部长以来首次访港,系与刘延东类似的常规性安排。一年之后他再次赴港出席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并发表演讲,但未进行过多的访问活动。

自刘延东以来的唯一例外,是20128月就任统战部部长的令计划。值得玩味的是,20133月,曾有本港亲北京媒体表示,令将于当年6月访港出席友好协进会的新一届就职礼,但他并未成行,而是由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出席。

三任统战部部长的访港之行不乏规律可循:其一,统战部部长来访的行程一般较为紧凑,要会见本港各领域人士。例如刘延东便与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成员、宗教团体领袖、专业人士、大学校长以及青年代表会面;杜青林亦有与菁英会、香港青联与百仁基金等代表会面;孙春兰访港时间最短,但也跑了8场活动。其二,统战部部长访港一般不具有实质性目的。2009年杜青林访港时,本港将在当年年底启动政改咨询,但杜青林虽有听取港人对政改的意见,却未代表中央发声。他本人亦在抵港时侧面强调,此行任务不包括为政改吹风、定调。

北京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两个特点,与统战部自身的职能定位有关。一方面,统战部所面向的群体非常广泛,包括非党人士、工商界、宗教界、港澳台同胞及爱国人士等,统战部部长在港期间各方面都要顾及,因而行程往往安排得比较紧凑;

但另一方面,统战部的主要工作是与相关阶层保持联系、进行必要协调工作、向中央反映问题并进行政策宣传,虽被算作涉港机构,但不负责制订对港政策,这也使得统战部部长的访港之行多以务虚为主。

孙春兰来港的新意

不过,与刘延东、杜青林相比,孙春兰此行却有新意,主要表现在议程设置上:

首先,孙春兰此行更具对港针对性。此前刘延东与杜青林的访港,主要行程分别与宗教及两岸关系有关,但此次孙春兰之行的主活动,是参加香港各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在此次大会及之后与香港各界的座谈会上,孙春兰都有意在强调「一国」框架之于香港的重要性。

自「占中」而始,「城邦论」与「港独」思潮似有粉墨登场之势,港英时期的「龙狮旗」屡屡出现,港人对「中国人」身份认同的比例降至历史低谷。在此背景下,孙春兰此行引用前特首董建华常说的「国家好,香港好」,同时表明内地的发展规划已经给香港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直接对上述激进思潮进行回击。

另一方面,据本港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所称,孙春兰此行亦有要求建制派团体支持特区政府施政,显然有意传递中央高层声音。

有内地专家表示,北京对梁振英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源于行政长官在本港政治架构中的特殊角色:特首不仅是施政者,同时也是中央与香港之间的联络纽带,负责中央政策在香港的实施。也正因此,一旦特首威信扫地,中央管治亦有失效之虞。

近期,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公开表示「特首具有超越三权之上的法律地位」,其目的也在于重申特首在中央与香港关系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建制派来自于不同的团体,在某些问题上势必会有不同的利益与取态。但孙春兰与张晓明同时指向一点,为保证香港稳定与中央管治的有效实施,建制派必须对特区政府的施政「全力护航」。

北京对港统战有变?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此次孙春兰访港,时间恰恰安排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时隔9年再度召开之后。

在今年5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再度提到香港,但仅以「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八字概括。简要涉及港澳,意味着北京对港统战工作的大体方向将得到坚持,即重心将置于加强沟通、力促各阶层与政治光谱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并为青年及工商业者北上提供必要的便利。

由于暂无具体议程亟待推动,北京或许期冀以「交朋友」为标志的统战工作可为对港管治打开新的局面,至少通过深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想法,为日后治港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同时为缓和社会对北京的对立情绪打下基础,这可能是孙春兰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有北京学者就此建议,若要增进对港统战的有效性,有两个阶层不容忽视:

其一是草根。仅仅依靠工商业治港目前来看难以为继,社会民生问题的严重性已在损害特区施政团队的权威,但由于工商界得到中央大力支持,特首在解决草根与工商界的矛盾时缺少必要的工具。当此时期,为确保社会稳定,中央已不能不倾听草根阶层的声音,未来可考虑组建草根代表访京团与中央领导会面。

其二则是泛民。政改结束之后,一些温和泛民亦有在反思政改之失。壮大社会的温和力量有利于为特区管治团队建构良好的施政氛围并缓和社会对抗。未来,中央可考虑通过智库的方式与温和泛民保持沟通,而类似于冯巍与民主党高层这样的会面,实际上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社会理性声音的支持。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