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动态
公司新闻

首页 > 公司新闻

镜报执行社长徐新英女士访问缅甸

发布日期:2014-12-12



以报为媒 促进中缅友谊

徐新英 《镜报》执行社长


【获悉缅甸将于4月1日解除长达近50年的报禁的消息之后,我决定到缅甸考察当地的报业市场。当网络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人的新闻信息来源时,这种挤在报摊买报纸的现象已经甚为少见,而这一幕却真实地发生在缅甸4月1日的上午。《镜报》一向关注缅甸的发展,多次撰文分析缅甸的时局,从2012年以来,每期还设有缅甸时局分析的专栏。《镜报》愿为促进中缅、港缅人民之间的友谊贡献绵薄之力!】


我出生于缅甸、成长于缅甸,祖父徐赞周先生和父亲徐四民先生都在缅甸从事过华文报业。获悉缅甸将于4月1日解除长达近50年的报禁的消息之后,如今已成为一名报人的我,决定到缅甸考察当地的报业市场。

2013年3月17日,我与镜报的副董事长徐小英女士、策划总监吴历山医生等一行7人,乘港龙航空直飞抵达我的「故乡」仰光。在考察缅甸报业市场的同时,故地重游,心情非常激动。


这是自1964年我离开缅甸后第三次回归「故土」。前两次因时间短暂,行程排满,抽不出太多时间游览我久违的「故乡」。这一次才是真正的故地重游,让我回忆起我幸福的童年和少年,增加了我对「故乡」的情感和牵挂。


一如往昔的仰光唐人区和纯朴的国民

仰光河北岸, 有一条名叫玛哈班都拉(MahaBandoola)的街道,英国管治缅甸时期以英属印度的总督(Dalhousie)的名字命名。不过仰光的华侨、华人一直习惯把它称作广东大街。这条东西走向、被夹在海滨街和河滨街之间的广东大街,是仰光主要的商业区之一。以此为中心的一片城区,就是著名的仰光

唐人区。

我出生在唐人区的五十尺路,在唐人区度过了我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接受了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祖父和父亲的报业生涯也是从这条街道上开始的。现在的唐人区一如往昔,各条街道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中国食品和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街道还是那样拥挤,人头攒动,就像赶集。

当我站在我出生的那座黄色的大厦前时,童年时的记忆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恍如昨昔:我放学回家天天在这座大厦内打乒乓、练钢琴;星期天全家到郊外游玩、游泳;我记得我看着那些虔诚礼佛的缅甸妇女时,耳边回响着和尚念经的声音;我还记得我开心地看点灯节、参加那疯狂的泼水节,还有农历新年的春节文娱广场;我更记得我经常和哥哥姐姐们、好朋友一起到唐人区深巷里的小吃店,品尝葱油面、卤面、缅甸的美味鱼粉汤(Mon Hin Gar)和腌茶叶(Le Phet)……直到与我同行的先生和儿子叫了我一声,我的思绪才回到了现实。

缅甸人民依然和50年前一样,还是那么纯朴、友善。负责接送我们的大巴司机在我们访问缅甸期间一直彬彬有礼,非常礼貌,不时还会介绍缅甸的风土人情。因为我从小在缅甸生活,会讲缅语,与缅甸人交谈就更为亲切了。即使在仰光最繁华的商业区,营业员也是非常有礼貌。第一次访问缅甸的吴历山医生说,仰光街道整洁,民风纯朴,市民大都能讲一点英语。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大街上到处可以看见化缘的僧侣,说明这个国家的国民非常善良,缅甸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有一个朋友询问过我,去缅甸如果不参加旅行团自己跑是否安全,我很肯定地告诉他:不用担心,非常安全。


缅甸或将迎来报业春天

十几个人拥挤在报摊前,有的人一边嘴里喊着、一边用脸上渴求的表情对报摊老板说,快点给我一份报纸吧,我已经等得太久了!有的人干脆在报摊旁边席地而坐,随手拿起报摊上的一份报纸津津有味地阅读 ……




当网络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人的新闻信息来源时,这种挤在报摊买报纸的现象已经甚为少见,而这一幕却真实地发生在缅甸4月1日的上午。

就在当天,缅甸长达近50年的报禁解除,除了3份官办的日报外,共有16份其他的新闻刊物获准每日发行。其中包括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姬所领导的最大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NLD)发行的《民主浪潮日报》

(D-Wave),该报于四月底开始发行。

4月1日发行的四份新日报定价介于1至2港元之间,分别是《呼声日报》(The V oice)、《金色新土地报》(The Golden Fresh Land)、《联邦日报》(The Union)和《标准时报》(The Standard T ime)。《联邦日报》由执政联合团结发展党出版,免费派发十天。

《金色新土地报》印了八万份,未到中午就被缅甸市民抢购一空。仰光报贩指出,市民非常期待阅读民营日报,虽然订购了比其他报纸数量多两倍的《呼声日报》,但一上架,很快就卖光了。

然而,这些报纸未来的销路还很难预料,因为出版的四份报纸中,有三份报纸在周一(4月1日)是免费派送的。

报禁解除后,美联社及日本放送协会(NHK)成为首批长驻缅甸的国际媒体。

缅甸政府也宣布对Twitter和Facebook解禁,此外还解除了对部份境外新闻网站的封锁,其中包括BBC(英国广播公司)、VOA(美国之音)和视频网站YouTube。BBC记者乔纳森.黑德在缅甸仰光报道说,这是缅甸新闻业远离专制统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缅甸曾被国际互联网业界认为是管制最严厉的国家。2005年的一个国际组织调查指出,缅甸政府过滤了85%含有对政府敏感信息的页面。在国际民间组织开放网络促进会(Open Net Initiative)所开列的互联网审查最为严格的国家中,缅甸曾名列榜首。

「我非常高兴看到政府放开办报,以后的情势会如何发展还很难说,但是无论怎样艰难,我还是会坚持我的办报之路。」见证了缅甸报业由盛转衰的《金色新土地报》81岁总编辑钦蒙莱说,日报重新出版,犹如重获新生。他曾在奈温时代三次入狱,他预计今后的办报之路也将不平坦,将会困难重重,但已准备为新闻自由而战。

报禁解除的同时,缅甸政府也宣布修改媒体管制法,新的媒体法草案已于近日拟定。草案在征求意见时遭到了媒体工作者的反对,认为是在让缅甸的新闻自由开倒车。原本定于3月底4月初提交国会审议的草案也搁置到6月。

缅甸的报业会否迎来春天,还有待时间观察。


回忆父亲与翁山将军的友谊

看到缅甸报业的繁荣景象,我思绪万千,不禁想起了曾在缅甸从事过报业的祖父徐赞周先生和父亲徐四民先生。父亲更因为办报与缅甸「国父」昂山将军有过一段难得的友谊。

我祖父徐赞周先生于1891年漂洋过海从家乡厦门来到仰光,开始了在缅甸的奋斗生涯。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的打响,祖父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成为同盟会仰光分部的第一个成员,也是同盟会的第550号盟员。后来,同盟会仰光分部的机关报《光华新报》创立,祖父又成为该报的编辑。

父亲徐四民先生出生在缅甸、成长在缅甸,与缅甸的感情更为深厚。从1914年到1964年这50年间,父亲将他人生中最青春、最宝贵的部份留在了缅甸。父亲在缅甸最早从事与报业相关的印刷业,在祖父开设的书局中帮工。1945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父亲敏锐地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于是抓紧开展《新仰光报》的筹备工作。1945年8月5日,《新仰光报》正式出版,号召团结、反对内战,在缅华社会发出了正义之声。也正因为父亲的办报生涯,父亲认识了缅甸的「国父」昂山将军,并与他建立了一段动人的友谊。

那是1947年初的一个早上,昂山将军的挚友《里笃日报》社长宇巴雀匆忙到父亲家中,一进门就对父亲说:「不好了,昂山将军有病发高烧不能起床,而夫人又即将分娩,急需经济上的帮助,快想办法。」

宇巴雀又解释说:「自由同盟有巨大数目的基金,但不能为私人挪用。」朋友有困难而时间又不容考虑,父亲马上挽着宇巴雀驱车到大湖边的「桃花令」昂山将军的寓所。一会儿,昂山将军偕宇巴雀从二楼寝室下来,接受了父亲的一笔赠款。在父亲的回忆录中这样写到:当时的昂山将军还在发高烧,他用烫得厉害的双手,牢牢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中缅人民可贵的友谊!」

《里笃日报》的宇巴雀是父亲在抵制日货的时候结识的,当时他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领导了「缅、华、印(度)的抵制日货会」和父亲的「华侨抵制日货总会」紧密配合,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者。从《新仰光报》来说,父亲与宇巴雀是同行,所以宇巴雀对这次「急速行动」的友谊一再表示非常可贵。




父亲曾告诉我,在1946年《新仰光报》创刊一周年的纪念茶会上,昂山将军也应邀到会祝贺,并且即席发表了讲话。另外,他还以缅甸人民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主席的名义,致送《新仰光报》书面祝词。

昂山将军在致辞中说,看见中国的现状,我的心为之碎裂,我为中国的团结、民主而祈祷。昂山将军认为,关于中缅之间的友谊,只有基于一个和平、团结、民主、强大的中国之建立,只有这样,中国人民及亚洲才能受益。他希望中缅之友谊长青,不为帝国主义者法西斯主义者所挑拨离间。昂山将军还对父亲说,希望父亲将他的这些祝愿转达给中国的领袖们和中国的人民。


通过《镜报》促进中缅友谊

《镜报》是父亲于1977年与港澳爱国华侨在香港创立的,宗旨是诚实敢言、振兴中华。多年来,秉承爱国爱港的立场,受到了中国高层领导的重视。

如今,《镜报》已经走过了36个春秋,其发行范围已经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镜报》的国际化一直是《镜报》的优势,2007年之前,《镜报》已在美国、法国、北欧等重要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此后,《镜报》又在日本、韩国、澳门、台湾、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社或者代表处。通过这些分社或代表处的负责人采访当地名人,撰写相关报道,将当地最新的信息通过《镜报》传递给全世界华人。

《镜报》还以香港为平台,主办各类跨国跨地区的活动,让中国两岸四地的同胞第一时间与国内外政要、经济学者对话。如主办的多场两岸四地「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交流会」、两岸四地的「征文比赛」等,这些活动使《镜报》进一步融入香港社会、华人社会和国际社会!

因为父亲将仰光视为第二故乡,我们五个兄弟姐妹都是在缅甸出生和成长,所以36年来,《镜报》一直关注缅甸的发展,多次撰文分析缅甸的时局。从2012年以来,《镜报》每期还设有缅甸时局分析的专栏。

配合缅甸改革开放的最新局势,《镜报》还在2012年专程邀请缅甸官方人员赴港宣传赴缅的投资政策,分别于4月和12月在香港举办了大型的研讨会,反响显著,众多金融界、制造业界、能源界的人士慕名参加。

为支持缅甸改革开放,《镜报》在2012年5月组织了由2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缅甸,此行也得到了缅甸总统吴登盛先生亲自关照,指派新闻部长、教育部长对缅甸形势作了全面生动的介绍。

此次在缅甸考察期间,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缅甸国民对民主的渴望,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渴望,对信息的渴求。缅甸华侨众多,加入缅籍的华人也不在少数,作为在全世界发行的华文媒体,在缅甸解除报禁之际,担任《镜报》执行社长兼出版人的我也想效仿祖父、父亲,以报为媒,利用缅甸早已设立的《镜报》分社,继续将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最新的政经评论传递到缅甸,又将缅甸最新消息通过《镜报》传递到全世界,为缅甸的改革开放助力,为促进中缅、港缅人民之间的友谊贡献绵薄之力!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