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報動態
華裔精英

首頁 > 華裔精英

劉偉敏:美中民間交流的三重角色(2020.3)

發布日期:2020-08-27

☉文/陳孟統

劉偉敏旅美近30年,她既是美中經貿合作的參與者,也是兩國民間交往的推動者。她曾是美中工商聯合會唯一一位女性會長,為兩國企業家的相互投資牽線搭橋。她也是美國馬里蘭州交通委員會委員,為旅美華人華僑走入主流社會積極發聲。

美籍華人企業家劉偉敏的社會頭銜眾多。對她而言,這些不同工作的重點只有一個——促進美中民間交流。方法只有一種——「貴在堅持」。

劉偉敏出生於福建漳州,1990年廈門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後在美國馬里蘭州定居創業。敢闖敢拼的閩南性格促成她由生物專業到電腦工程師,然後「轉型」從商。廈門大學的學習經歷也為她如今的美中民間交流事業埋下種子。

從事美中民間交流工作近15年,劉偉敏曾於2013年至2016年擔任美中工商聯合會第十屆會長,成為這家成立27年民間組織的唯一女性會長。在她擔任會長期間,正值美中經貿往來的熱絡期。美中工商聯合會參與的美中兩國工商、經貿和文化交流互訪活動,多到讓劉偉敏「忙不過來」。每一年,劉偉敏都組織美國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到中國參訪考察。她曾邀請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市長、馬州巴爾的摩副市長、喬治王子郡郡長考察北京、上海和廈門等地。

劉偉敏同時還是馬里蘭州交通委員會唯一的亞裔委員,並受聘成為馬州喬治王子郡亞洲商業顧問。在美國地方政府治理中,她和她的團隊也為華裔社團和亞裔族群發揮着影響力。

「頭銜不重要,要真正做事,才有動力。」劉偉敏在回顧自己的這些過往經歷時,如是說道。

美中經貿合作見證者

旅美近30年,劉偉敏在海外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美中經貿合作共贏、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時期。她也是一名親力親為,為雙方企業家投資穿針引線的參與者。

「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只有親自到對方國家走一趟,你才能感受當地的環境,發現合作的機會。」劉偉敏曾擔任巴爾的摩廈門姐妹委員會副主席、美中工商聯合會會長等美中友好交流組織的負責人,而美中兩國的經貿合作交流是她不變的工作重點。

在她看來,對於美中兩國地方政府和企業家而言,推廣自身特色和吸引對方投資的需求是相通的,雙方缺少的是能彼此溝通和交流的媒介。

劉偉敏認為,華僑華人跨越了語言和地理障礙,正是促進住在國和祖(籍)國交流交往的最好媒介。雙方的經貿交流和民間交往就是最好的抓手。利用美中兩國經貿合作的平臺,華人華僑可以有機會認識和接觸全球的人脈和資源。這也恰恰成為華人華僑自身發展的優勢。

在過去幾年中,劉偉敏每年至少牽頭組織一次美國大華府地區(華盛頓特區、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的地方政府和經貿代表團訪華。這些團組的規模雖然不大,卻精幹務實、目標明確。

為了能讓美中雙方都能通過交流取得成果,一次8天左右的訪問行程,劉偉敏往往提前半年就開始籌備。她同時還會邀請美中相關權威人士,向美方企業家介紹美國境外投資政策以及中國社會概況和投資環境等。

很多時候,功夫在會外。劉偉敏回憶說,一次帶團參加廈門投洽會,在兩天的會期中,她為美方代表團中的每一家企業分別安排了10場單獨洽談會。她說,這種密集的行程得益於前期大量的企業需求調查和投資意向匹配工作,「簽約只用幾秒鐘,但這背後有大量的鋪墊工作。其實雙方企業的協定文本早在代表團出發前就已談妥了」。

劉偉敏說,美國文化有講求務實和效率的一面,如果民間和經貿交流只是單純的「走馬觀花」,不可能長久持續。她笑言,自己的美方「團員」們現在紛紛開始使用微信,有些人普通話說得比她還標準。

與此同時,劉偉敏也邀請了眾多中國地方經貿和文化代表團訪美。她希望,中方代表團除了與當地僑社加強鄉情,同時也能接觸美國主流社會,增加對美國社會和制度的瞭解。

劉偉敏說,華人華僑是美中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美中兩國只有通過民間的深度瞭解和友誼,才能加深彼此的認識和信任。雖然近期中美之間出現了一些摩擦和不協調,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她相信美中之間的政府和人民會作出理智的、順應時代發展的決定。

美國華社發展推動者

劉偉敏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較早赴美國的留學生。隨着中國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大陸赴美留學生群體的壯大,她也注意到美國華人華僑族群結構的變化。

她以大華府地區的華人社團發展變遷舉例說,當初到美國時,美國的華埠移民多來自台灣和香港地區,而近二十年來,中國內地的新移民人數逐漸擴大。

劉偉敏表示,雖然華裔群體的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但華社參政議政的主動性整體不高,缺乏對當地公共事務的發言權,最終也喪失爭取主流輿論的機會。

「華人社會是一個緊密聯結的整體,從來都不是分開的。」她強調,「華人華僑想要在美國生存發展,必須接觸和深入主流社會。把自己孤立起來,只會讓自己走向邊緣。」

劉偉敏認為,接觸主流社會、爭取主流民意是美國華裔族群和社團應該追求的方向。

「我們的團隊十多年來一直在為美國當地社區服務,努力走進主流社會,互幫互助,深化與美國地方政府與議員的溝通接觸。從本質上講,就是希望華人能融入主流社會。」劉偉敏說。

在推動美國華社發展的過程中,促進華裔社團年輕化一直是劉偉敏的目標。她指出,與老一代華人移民不同,新一代的華人移民擁有更高的學歷,也不存在語言和文化的隔閡,華裔社團的新鮮血液能讓美國主流社會聽到更多華人的聲音。

劉偉敏發現,最近5年來,在美華人越來越意識到參政議政的重要性,開始關注自己手中的選票。同時她也看到越來越多的華裔候選人參與地方競選並成功當選。這一方面說明美國華裔族群的壯大和投票率上升,同時也表明華裔群體年輕世代的參政意識開始增強。

劉偉敏分析說,來自中國內地的新移民赴美前面20年主要在打拼,忙於學業、工作和家庭,在最近的這5到10年中,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人脈,加上中國的蓬勃發展,華人群體在美國漸漸進入到主要的工作崗位和主流社會。

「我們希望把機會讓給更多的年輕人,讓他們發揮華裔社團承上啟下的作用。」劉偉敏如是說。

劉偉敏同時倡議華人華僑要跳脫身份束縛,擴大在美溝通的視野和層次,除了自身,也應為更廣泛的少數族裔群體發聲。

作為馬里蘭州喬治王子郡亞洲商業顧問,劉偉敏就把自己的工作事業和範圍擴大到整個亞洲。她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民間交流組織經驗,協助當地政府促進與亞洲商業團體的交流,幫助當地亞裔群體瞭解投資政策和商業需求,並促成有利於當地發展的合作關係。同時,她還致力於推動馬里蘭州與各個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和投資,尤其是中國、印度、韓國等國家。

「華裔社團甚至亞裔社團的發展,都不能光靠一個人。」劉偉敏說。

美中民間交往牽線者

旅美近30年,劉偉敏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中國思維和「中國胃」。她笑言,自己漢堡不能連續吃兩頓,否則寧願回家吃泡麵。

「我出生在漳州,從廈門出國。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難忘家鄉的美味佳餚,難改漳州人忠誠、大膽、愛拼敢贏的個性和酒量。」劉偉敏2019年出任美國漳州同鄉會聯合會創始會長,開始為促進漳州與美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而奔忙。

「美國華人華僑的根在中國。兩個國家好,我們才能好。」劉偉敏說,華人華僑的聲音在美國社會不斷壯大,同時也是美中互相理解交流合作的樞紐和橋樑。

「交流最怕的是人還沒見面,就有一堵牆在那兒。」劉偉敏認為,華人華僑說的話,住在國社會更容易聽得懂,無形中消除了跨文化溝通的障礙。美國華人華僑精通中英文,理解美中兩國的文化和制度,「促進美中世界兩大國之間的和平穩定發展,互利共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劉偉敏看來,美中民間交流不能僅局限在「民間」。在溝通過程中,接觸主流社會與增進美中民間交往兩者同等重要,相輔相成。

「我們是黃皮膚的後裔,祖籍國永不變。」劉偉敏說,中國最近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確實讓海外的華人華僑更容易融入所在國、所在地,讓當地社會對華人華僑有了更多瞭解、理解和認可。

劉偉敏說,作為海外華人,她希望能盡微薄之力,從民間層面上,繼續促進美中雙方增進瞭解,避免誤判,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兩國關係,讓美中合作更好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