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報動態
公司新聞

首頁 > 公司新聞

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女士訪問緬甸

發布日期:2014-12-12



以報為媒 促進中緬友誼

徐新英 《鏡報》執行社長


【獲悉緬甸將於41日解除長達近50年的報禁的消息之後,我決定到緬甸考察當地的報業市場。當網絡已經成為全球大多數人的新聞信息來源時,這種擠在報攤買報紙的現象已經甚為少見,而這一幕卻真實地發生在緬甸41日的上午。《鏡報》一向關注緬甸的發展,多次撰文分析緬甸的時局,從2012年以來,每期還設有緬甸時局分析的專欄。《鏡報》願為促進中緬、港緬人民之間的友誼貢獻綿薄之力!】


我出生於緬甸、成長於緬甸,祖父徐贊周先生和父親徐四民先生都在緬甸從事過華文報業。獲悉緬甸將於41日解除長達近50年的報禁的消息之後,如今已成為一名報人的我,決定到緬甸考察當地的報業市場。

2013年317日,我與鏡報的副董事長徐小英女士、策劃總監吳歷山醫生等一行7人,乘港龍航空直飛抵達我的「故鄉」仰光。在考察緬甸報業市場的同時,故地重遊,心情非常激動。

這是自1964年我離開緬甸後第三次回歸「故土」。前兩次因時間短暫,行程排滿,抽不出太多時間遊覽我久違的「故鄉」。這一次才是真正的故地重遊,讓我回憶起我幸福的童年和少年,增加了我對「故鄉」的情感和牽掛。


一如往昔的仰光唐人區和純樸的國民

仰光河北岸, 有一條名叫瑪哈班都拉(MahaBandoola)的街道,英國管治緬甸時期以英屬印度的總督(Dalhousie)的名字命名。不過仰光的華僑、華人一直習慣把它稱作廣東大街。這條東西走向、被夾在海濱街和河濱街之間的廣東大街,是仰光主要的商業區之一。以此為中心的一片城區,就是著名的仰光

唐人區。

我出生在唐人區的五十尺路,在唐人區度過了我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接受了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祖父和父親的報業生涯也是從這條街道上開始的。現在的唐人區一如往昔,各條街道上都擺放着各式各樣中國食品和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街道還是那樣擁擠,人頭攢動,就像趕集。

當我站在我出生的那座黃色的大廈前時,童年時的記憶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恍如昨昔:我放學回家天天在這座大廈內打乒乓、練鋼琴;星期天全家到郊外遊玩、游泳;我記得我看着那些虔誠禮佛的緬甸婦女時,耳邊迴響着和尚唸經的聲音;我還記得我開心地看點燈節、參加那瘋狂的潑水節,還有農曆新年的春節文娛廣場;我更記得我經常和哥哥姐姐們、好朋友一起到唐人區深巷裡的小吃店,品嚐蔥油麵、滷麵、緬甸的美味魚粉湯(Mon Hin Gar)和醃茶葉(Le Phet)……直到與我同行的先生和兒子叫了我一聲,我的思緒才回到了現實。

緬甸人民依然和50年前一樣,還是那麼純樸、友善。負責接送我們的大巴司機在我們訪問緬甸期間一直彬彬有禮,非常禮貌,不時還會介紹緬甸的風土人情。因為我從小在緬甸生活,會講緬語,與緬甸人交談就更為親切了。即使在仰光最繁華的商業區,營業員也是非常有禮貌。第一次訪問緬甸的吳歷山醫生說,仰光街道整潔,民風純樸,市民大都能講一點英語。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大街上到處可以看見化緣的僧侶,說明這個國家的國民非常善良,緬甸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經有一個朋友詢問過我,去緬甸如果不參加旅行團自己跑是否安全,我很肯定地告訴他:不用擔心,非常安全。


緬甸或將迎來報業春天

十幾個人擁擠在報攤前,有的人一邊嘴裡喊着、一邊用臉上渴求的表情對報攤老闆說,快點給我一份報紙吧,我已經等得太久了!有的人乾脆在報攤旁邊席地而坐,隨手拿起報攤上的一份報紙津津有味地閱讀 ……




當網絡已經成為全球大多數人的新聞信息來源時,這種擠在報攤買報紙的現象已經甚為少見,而這一幕卻真實地發生在緬甸41日的上午。

就在當天,緬甸長達近50年的報禁解除,除了3份官辦的日報外,共有16份其他的新聞刊物獲准每日發行。其中包括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姬所領導的最大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NLD)發行的《民主浪潮日報》

D-Wave),該報於四月底開始發行。

4月1日發行的四份新日報定價介於12港元之間,分別是《呼聲日報》(The V oice)、《金色新土地報》(The Golden Fresh Land)、《聯邦日報》(The Union)和《標準時報》(The Standard T ime)。《聯邦日報》由執政聯合團結發展黨出版,免費派發十天。

《金色新土地報》印了八萬份,未到中午就被緬甸市民搶購一空。仰光報販指出,市民非常期待閱讀民營日報,雖然訂購了比其他報紙數量多兩倍的《呼聲日報》,但一上架,很快就賣光了。

然而,這些報紙未來的銷路還很難預料,因為出版的四份報紙中,有三份報紙在週一(41日)是免費派送的。

報禁解除後,美聯社及日本放送協會(NHK)成為首批長駐緬甸的國際媒體。

緬甸政府也宣布對TwitterFacebook解禁,此外還解除了對部份境外新聞網站的封鎖,其中包括BBC(英國廣播公司)、VOA(美國之音)和視頻網站YouTubeBBC記者喬納森.黑德在緬甸仰光報道說,這是緬甸新聞業遠離專制統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緬甸曾被國際互聯網業界認為是管制最嚴厲的國家。2005年的一個國際組織調查指出,緬甸政府過濾了85%含有對政府敏感資訊的頁面。在國際民間組織開放網絡促進會(Open Net Initiative)所開列的互聯網審查最為嚴格的國家中,緬甸曾名列榜首。

「我非常高興看到政府放開辦報,以後的情勢會如何發展還很難說,但是無論怎樣艱難,我還是會堅持我的辦報之路。」見證了緬甸報業由盛轉衰的《金色新土地報》81歲總編輯欽蒙萊說,日報重新出版,猶如重獲新生。他曾在奈溫時代三次入獄,他預計今後的辦報之路也將不平坦,將會困難重重,但已準備為新聞自由而戰。

報禁解除的同時,緬甸政府也宣布修改媒體管制法,新的媒體法草案已於近日擬定。草案在徵求意見時遭到了媒體工作者的反對,認為是在讓緬甸的新聞自由開倒車。原本定於3月底4月初提交國會審議的草案也擱置到6月。

緬甸的報業會否迎來春天,還有待時間觀察。


回憶父親與翁山將軍的友誼

看到緬甸報業的繁榮景象,我思緒萬千,不禁想起了曾在緬甸從事過報業的祖父徐贊周先生和父親徐四民先生。父親更因為辦報與緬甸「國父」昂山將軍有過一段難得的友誼。

我祖父徐贊周先生於1891年漂洋過海從家鄉廈門來到仰光,開始了在緬甸的奮鬥生涯。後來,隨着辛亥革命的打響,祖父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成為同盟會仰光分部的第一個成員,也是同盟會的第550號盟員。後來,同盟會仰光分部的機關報《光華新報》創立,祖父又成為該報的編輯。

父親徐四民先生出生在緬甸、成長在緬甸,與緬甸的感情更為深厚。從1914年到1964年這50年間,父親將他人生中最青春、最寶貴的部份留在了緬甸。父親在緬甸最早從事與報業相關的印刷業,在祖父開設的書局中幫工。1945年,隨着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父親敏銳地意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於是抓緊開展《新仰光報》的籌備工作。194585日,《新仰光報》正式出版,號召團結、反對內戰,在緬華社會發出了正義之聲。也正因為父親的辦報生涯,父親認識了緬甸的「國父」昂山將軍,並與他建立了一段動人的友誼。

那是1947年初的一個早上,昂山將軍的摯友《里篤日報》社長宇巴雀匆忙到父親家中,一進門就對父親說:「不好了,昂山將軍有病發高燒不能起床,而夫人又即將分娩,急需經濟上的幫助,快想辦法。」

宇巴雀又解釋說:「自由同盟有巨大數目的基金,但不能為私人挪用。」朋友有困難而時間又不容考慮,父親馬上挽着宇巴雀驅車到大湖邊的「桃花令」昂山將軍的寓所。一會兒,昂山將軍偕宇巴雀從二樓寢室下來,接受了父親的一筆贈款。在父親的回憶錄中這樣寫到:當時的昂山將軍還在發高燒,他用燙得厲害的雙手,牢牢地握着我的手說:「謝謝你,我永遠不會忘記中緬人民可貴的友誼!」

《里篤日報》的宇巴雀是父親在抵制日貨的時候結識的,當時他為了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領導了「緬、華、印(度)的抵制日貨會」和父親的「華僑抵制日貨總會」緊密配合,打擊日本帝國主義者。從《新仰光報》來說,父親與宇巴雀是同行,所以宇巴雀對這次「急速行動」的友誼一再表示非常可貴。




父親曾告訴我,在1946年《新仰光報》創刊一周年的紀念茶會上,昂山將軍也應邀到會祝賀,並且即席發表了講話。另外,他還以緬甸人民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主席的名義,致送《新仰光報》書面祝詞。

昂山將軍在致辭中說,看見中國的現狀,我的心為之碎裂,我為中國的團結、民主而祈禱。昂山將軍認為,關於中緬之間的友誼,只有基於一個和平、團結、民主、強大的中國之建立,只有這樣,中國人民及亞洲才能受益。他希望中緬之友誼長青,不為帝國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所挑撥離間。昂山將軍還對父親說,希望父親將他的這些祝願轉達給中國的領袖們和中國的人民。


通過《鏡報》促進中緬友誼

《鏡報》是父親於1977年與港澳愛國華僑在香港創立的,宗旨是誠實敢言、振興中華。多年來,秉承愛國愛港的立場,受到了中國高層領導的重視。

如今,《鏡報》已經走過了36個春秋,其發行範圍已經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鏡報》的國際化一直是《鏡報》的優勢,2007年之前,《鏡報》已在美國、法國、北歐等重要國家和地區設有分社。此後,《鏡報》又在日本、韓國、澳門、台灣、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社或者代表處。通過這些分社或代表處的負責人採訪當地名人,撰寫相關報道,將當地最新的信息通過《鏡報》傳遞給全世界華人。

《鏡報》還以香港為平台,主辦各類跨國跨地區的活動,讓中國兩岸四地的同胞第一時間與國內外政要、經濟學者對話。如主辦的多場兩岸四地「企業社會責任研討交流會」、兩岸四地的「徵文比賽」等,這些活動使《鏡報》進一步融入香港社會、華人社會和國際社會!

因為父親將仰光視為第二故鄉,我們五個兄弟姐妹都是在緬甸出生和成長,所以36年來,《鏡報》一直關注緬甸的發展,多次撰文分析緬甸的時局。從2012年以來,《鏡報》每期還設有緬甸時局分析的專欄。

配合緬甸改革開放的最新局勢,《鏡報》還在2012年專程邀請緬甸官方人員赴港宣傳赴緬的投資政策,分別於4月和12月在香港舉辦了大型的研討會,反響顯著,眾多金融界、製造業界、能源界的人士慕名參加。

為支持緬甸改革開放,《鏡報》在20125月組織了由20多人組成的代表團訪問緬甸,此行也得到了緬甸總統吳登盛先生親自關照,指派新聞部長、教育部長對緬甸形勢作了全面生動的介紹。

此次在緬甸考察期間,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緬甸國民對民主的渴望,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渴望,對信息的渴求。緬甸華僑眾多,加入緬籍的華人也不在少數,作為在全世界發行的華文媒體,在緬甸解除報禁之際,擔任《鏡報》執行社長兼出版人的我也想效仿祖父、父親,以報為媒,利用緬甸早已設立的《鏡報》分社,繼續將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最新的政經評論傳遞到緬甸,又將緬甸最新消息通過《鏡報》傳遞到全世界,為緬甸的改革開放助力,為促進中緬、港緬人民之間的友誼貢獻綿薄之力!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